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弘桥中学朱世雄
摘要:学科教学有其专业的独特性,但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德育目标是各领域一直在研究探索的一个主题,本文从语法教学的角度对英语学科中的传统德育渗透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如何确定重点与难点、如何选定适切的话题、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英语,德育渗透,构词法,合成,派生
一、关于英语学科德育渗透
英语学科是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英语课堂也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英语学科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借助英语这一国际语言的桥梁,更宽泛地了解、熟悉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初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英语学科教学也是了解、传播、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作为教师,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提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实施传统道德渗透教育的能力,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作为英语学科,要充分发挥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交际性、实践性、工具性),认真开发教材中的有效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优化课堂教学活动,重视教学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将德育有效渗透于平时点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并内化。
《课标》中提出了如下的培养目标:初步养成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并有一定的自信心;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评价自己学习效果、总结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中外语言文化差异,尊重并包容异国文化,具有民族自尊心;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格。
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在教学中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为了达到该要求,教师要通读教材,学习“课标”,挖掘德育元素,积极实践,注意渗透;积累经验,努力改进,不断完善;主动学习,共同研讨。教学时在“寓”字上下功夫。
二、关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笔者认为每一节语法课都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如何确定重点与难点、如何选定适切的话题、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如何确定重点与难点
1反复研究考纲夯实基础知识(大纲上有的要讲透练熟,一个语法点往往涉及许多方面,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全都涵盖,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的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操练)
2全面了解学生把握知识深度(超出大纲范围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补充,并在能力上有所提升)
现以笔者所授xxxx年的武汉市优质课参赛课为例
1学情分析:所授教学班为汉阳区艺体特色学校文科班,该班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2重点难点分析,该课主题明显在对学生的能力上有较高要求。该课选取的主题是高一人教英语第二学期必修4第5单元语法部分。本课主题是英语构词法。
a教学重点
掌握和熟练运用英语构词法基础知识
b教学难点
(1)掌握构词法中的合成法,派生法
(2)根据相关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3)引导学生了解构词法中跨文化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