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城南小学杜秀芹
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造就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有优良的教育事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教师的师德决定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教育的质量,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本人认为,从事教育,安身立命,一定要注重师德研究,做到“七个必须”。
一、必须爱岗敬业、献身教育。
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平凡中见伟大,有苦也有乐,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总体收入不高,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付出艰辛的劳动,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在教学中不断地奉献、汲取、更新、升华,充分地享受照亮别人、充实自己的最大乐趣。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必须有博爱思想,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博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才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必须牢记使命,教书育人。
教书是途径,育人是目的,教书育人是教师为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而展示自身人格的根本途径,是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因此,能否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关键在于通过教书育人实践来塑造教师群体的理想人格。“教育者”与“文化人”都拥有知识,区别就在于:教育者能从教学目标上认识知识的智能内涵、品格内涵和方法内涵,而不是把知识看作只是知识,从而通过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四、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创新。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参与人。目前,一些教师常犯“三多三少”的毛病:对学生现状看得多,学生发展看的少;知识要求多,能力训练少;分数看得多,实际才干看得少。这种育人的观念与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距离甚远。“育人”不能一般地理解为培养学生,而是应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认识。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和德才要求,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千万不能“重术轻人”。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中所需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创造的激情与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生受益不尽。所以教师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五、必须转变理念,注重差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有些教师受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六、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教师要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七、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有人研究过,认为一个科技人员应用知识的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的学校学习中获得的,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为适应需要而获得的。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和自己的社会位置,实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人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