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一、基本情况
李某某是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他性格活泼好动,上课积极。但太好动了,以至于上课不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5分钟,一高兴就在课堂上又说又跳;同学们经常告状,说他偷东西。怎样才能帮助他改掉这些坏习惯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受不了老师的表扬,一表扬就忘乎所以,兴奋得无法控制。他下课不去玩,就在教室里溜达,低着头东找西看捡东西,捡到就放进自己的文具盒里。就连别人刚不小心掉下的东西,他捡起来就不还,认为是自己的了,同学让他归还,他就与同学争执:这是我捡到的,我没偷。
2.家庭因素
李某某的父母是做生意的,父亲长期在外,母亲脾气暴躁,生意忙,对他缺少关心和监督,一犯错不是打就是骂。学习上的事也是他一个伯父在管理。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对他上课的表现很不满,跟家长说,家长就打骂,最后孩子就表现得很极端,不抽他回答问题,他就蔫蔫的,一抽他回答问题,他就来了精神,特别是回答对了,老师轻轻地笑一下,他就兴奋得管不住自己了。对于他下课的表现,教师一开始没注意,以为是在教室玩耍。听到同学报告,也是简单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一段时间以后,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
三、辅导策略
如何帮助他端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帮助李某某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告诉他上课应该怎么做,得到老师的表扬又应该如何表现,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表扬和批评他,发现他禁得住表扬了,才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某某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某某同学今天回答对了问题也没有不坐端正。”“李某某同学……”渐渐的,不管老师表扬和批评他,他都能淡然接受了。
2、正确引导,明确是非
针对同学们反映的“小偷”行为。我告诉他同学们的看法,并肯定他看到东西拾起来的行为,但教育他,捡到的东西应归还失主或交公,丢失东西的同学心里很着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占为己有。并要求全班孩子不歧视他,看到他有那样的行为时,帮助他。只要他捡到东西还给了失主或交给了老师,我都及时高兴地表扬他。
2.家校沟通,促进习惯的养成。
李某某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某某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建议家长经常帮助孩子整理书包,了解他的书包里有没有不属于他的东西,经常问问他在学校的表现,鼓励他好好学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李某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捡到钱、物主动交还失主或老师,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是非观念也不强,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给与他们更多地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面对李某某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李某某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要多地关注孩子,让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管好自己的行为,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