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国家,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和无数的文化瑰宝。师德就是中华优秀的文化精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本文是我从事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实施师德教育的经验总结,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师德教师灵魂职业道德教育事业
人们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的人历史重任,这一使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构成教师职业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师,作为一文化的传受者,是多种角色的承担者,同时还是多种道德的实践者。但是教师从事的活动主要是教育活动,因而反映教育活动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方面行为调节的教师职业道德,就成为教师职业品质的结构中的灵魂部分。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始终都是一般道德的特殊表现,形成一定职业道德必须以共同的社会公共道德为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通过社会舆论或自我修养,支配和控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整个生活目标、道德理想、兴趣爱好,乃至全部个性品质。一个具备良好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他必将自己的职业视为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事业。他将把青春年华、旺盛的精力、聪明的才智乃至毕生的岁月都献给教育事业;他将把炽热的感情、广博的光趣、专一的爱好,都倾注到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是教师崇高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一、教师对待事业的道德
教育活动是教师从所事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为人类和社会服务的具体形式。它通过对人培养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因而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劳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实质上反映了教师在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不怕辛苦,不计得失,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积极从事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素质,钻研业务,努力进取,创造一流的教学教育成果。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反映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教师对祖国、人民的忠心爱戴,也是每一个教师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这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工作中有了强大的动力,就会不怕辛苦,甘于奉献,努力进取,创造第一流的教育工作。回想自己步入教育工作的这二十多年来,正是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从而驱动我和我的同行们认真地为教育事业贡献我们的青春年华,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教师的劳动极富于创造性的,任何因循守旧、死搬硬套和脱离实际的做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努力进取,不断创新也应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点,在新教育形势下,在教育实践中,我以“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于是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班主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团结、民主、平等、和谐、朋友加同志式的师生关系,把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不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不单纯只是应付学习,使师生的爱、知识和能力更易传导到学生身上。同时,从学生身上获得的反馈信息引发出我们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机智,促使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更趋向合理和完善,从而有成效地实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党和人民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班主任教师的劳动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对象,以教师的自身范例和感染力为重要手段。正如俄国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