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重视中小学生的网德教育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小城子中心小学
费喜报
几年前我们在电视中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武汉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黑客”,这是全国首例黑客案,在当时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样的一个优秀的学生怎么可能最终变了这样一个让人人痛恨的黑客呢。对于这件事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教授萧伯符就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但品德不好就会出危险品。”这一语道破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真正的引起了我们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目前,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处处都有网络的影子,想挥走都不可能。一种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虚拟社会,与我们现代社会已经高速溶合,形形色色的人际交往和商务行为快速地在互联网上传播,这里不仅仅体现了现代科技应用的正面效应,而且也折射出了人类道德中的负面阴影,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等等问题都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
互联网是一个没有太多约束性的,可以充分、自由的发表言论场所。在这里虽然也对一些不良的网站进行了整顿、约束,但这还远远不够,网络世界里还是有一些人们表面上看不到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有一些信息对我们的学生都带有很强的诱惑力。宽松的网络环境上,大量不良的内容在广泛传播,完全冲破了网络本身的性质。而中小学生也是网络的主体,各种论坛、游戏、聊天等网站都极为受中小学生的亲睐。而纵观此类网站中,大多数都充斥着暴力、性爱、厌世等等不良的内容。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比较薄弱,被这种不良的信息所影响,甚至被腐蚀的也是很有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中小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和一个刻不容缓的德育任务。
现在有一些家长和老师都将网络当成了可以吞噬学生身心的洪水猛兽,为了不让学生受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让学生远离网络,就以“网上的各种信息与你现在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关系”为由,禁止学生上网,但这就能阻止学生对网络那种神秘世界的渴望吗?不,越是这样就有越多的学生走进了外面的网吧,在背地里疯狂的玩着各种网络游戏,等到教师、家长发现时已经晚了,学生已经完全痴迷到网络游戏中了,想要使他们从中走出来那真是太难,这也走进了网络教育的一个误区。试问,在当今社会还有什么可以完全脱离网络的呢。网络中有着太多信息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求知中创新。这是家长,甚至教师都不能全部给予学生的,所以控制学生上网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支持学生的网络应用,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道德教育。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到网络时,就要教会如何选择对身心发展有利的信息,剔除不良的信息,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并让他们知道必须对自己利用网络开展的一系列行为的后果负责。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网德”教育”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人生观
网络人生观,也属于道德的范畴,它只限于上网的群体,是一种个别现象。也就是网民在网络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帮助中小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网络人生观,是促使中小学生远离不良信息的思想武器,是一项艰巨的德育任务。
首先,是对学生对道德认知教育。道德认知,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与道德行为规范的理解,教导学生正解认知和利用互联网,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正解理解网络道德的涵义,产生网络道德评价能力,明辨是非,鉴别美丑、善恶。鼓励要求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自觉选择对身心发展和个人成长有利的信息。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自律水平时,才能称得上真正的道德发展。我国的心理学家也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9岁儿童的主观判断已基本取代客观判断。因此这一时期的“网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对网络和“网德”正确认知上,网络道德信念得以逐步形成和发展,网络道德最终达到自律。
道德情感,是人对言行而产生的道德内心体验。青少年极其热衷于那些有刺激的事情,所以网络上的黑客、枪战游戏、仙侠游戏、性爱片等都是中小学生所热衷的。他们对其充满好奇,觉得什么都想看看,什么都想尝试一下。这时,教师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的扭曲性崇拜心理,利用一个个的事实对学生进行正确选择的必要性的教育,从而在教育中增强学生网络行为责任感的认识。也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教育,让他们从中理解黑客对网络的威协是多么重要,在对方的程序中设置病毒,传播虚假信息对人的伤害是多么大,学生才能明白自己今后在网络中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道德行为是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是客观的道德情境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尽管现在大部分中小学生对网络涉足不太深,但他们也不免会受到一些不良的信息的熏染,道德行为就会出现一些不可必免的“小问题”。教师和家长对此不应忽视,以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自然而然的改正过来,这是极其错误的,他们的年龄还太小,跟本不明白期中的危害有多么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及家长应时时刻刻关心学生上网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有效地针对问题进行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帮助学生群体慢慢树立正确的网络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