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故事:德为人之本
谈及师德,我想起两件事。一是之前看过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另一件是前不久在网上曝光的浙江幼师虐童案。电影的主角是一位落魄的音乐家马修,因为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了生计去到一所管教问题儿童的学校,成了一名代课教师。而虐童案中的主角是一位年轻的幼师,一位青春靓丽的90后。她与电影中的马修老师相似的地方在于:选择教师这份职业不因为喜爱,而是迫于生计;在成为教师之前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也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如果我们不知道后面的故事,仅凭这些资料,你觉得他们谁会成为让孩子受益的老师呢?
在电影中,学校的校长以残暴的高压手段管制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司空见惯。马修老师对这样教育方式感到震惊和不满,因为这些顽皮的孩子在他眼中并非无可救药的“魔鬼”。于是他尝试改善这种状况,用音乐的方法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他成立了合唱团,让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还为孩子们精心创作了歌曲。在这个乐团里,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关注,即便完全唱不好歌的学生也被赋予了“乐谱”的责任。马修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逐步找回自信,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而“虐童案”中的年轻老师呢?相信其中的细节大家都很清楚,网络上那一张张让人瞠目结舌的虐童照片,那花样百出的虐待方式让人心生愤怒的同时,也不禁会担忧:这样的老师还有多少?而在谴责她之后,我们也会思索:为什么一位老师会如此残忍地对待柔弱的孩子,会无视他人的基本权利和身体自由?是不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也受到过父母、老师或比她更强大的人冷漠地欺凌与侮辱呢?
其实今天把这两件事,这两个人进行对比的目的是想谈“师德”,更确切地说是谈“人”的道德。因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够自觉地遵循相关的职业道德。代课老师马修和虐童教师颜某的不同不在于性别、年龄、国籍,而恰恰是坚守在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力;关爱弱小、不随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和心灵。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如何提升教师的师德,我的看法是:首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好书、静心思考、与人交流、关注社会、自我约束等方式去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其次,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觉得,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夯实自己的专业。马修老师没有接受过任何师资方面的培训,但他有着极高的音乐素养,对音乐事业有着极大的热忱,所以他能用音乐的方式去吸引并打动一班让人头疼的问题少年。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每一个灵魂都安静下来,也变得无比纯净。这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当然马修老师是位音乐家,我们很难到达他那样的专业高度。但我想人心中应该要有目标。对道德的坚守、对学问的追寻应该是一辈子的目标,是人、尤其是教师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