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王力:中学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是不妥的

王力先生

我从来没有上过高中,也没有在学校教过书。 我现在谈论三中的英语教学其实是不合适的。 言辞有误的地方,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

“中国”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语言和文字”,二是“语言和文学”。 我想学校里的数学课大概指的就是“语言文学”。 1955年,小学数学分“语文”和“文学”。

无论是“语言与写作”还是“语言与文学”,高中数学课的主要目的都应该是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特别是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写作并不流利。 即使是大学毕业生也会写一篇科学论文。 内容相当不错,但是文章不清楚,别人看不懂。 有人强调,当今的报刊中常常存在不少错句、不规范的诗词,以及序言不一致、用词不一致的文章。 放学了,写字应该很流利,但就是不流利。 大学第一年,经常开设写作课,相当于辅导。 这种补习占用了中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的时间,问题很严重。 为此,我们学校数学班主任应加倍努力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过去,有人把学校英语课变成政治课,有人把学校英语课变成文学课。 作为一个政治阶层来谈论它其实是不合适的。 我们的英语教材选了很多政治性很强、思想健康的文章。 他们用潜移默化的手段增强中学生的政治觉悟,同时弘扬精神文明。 班主任无需详细宣传。 这样的政治思想教育是有效的。 不一定好,相反,没有时间教好英语。 把它当作文学课来谈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中学生并不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作家。 相反关于王力的作文,毕业后,如果进入大学,大部分会进入理工科,少数会进入工科。 并非所有人都会进入英语系。 因此,有的班主任在讲课时谈论艺术技巧,我认为这是没有目的的。 其实文学有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分。 如果班主任讲一篇散文,写得那么生动,脉络那么交融; 谈一首诗,还是要谈它的形象思维和它精致的意境。 但它不应该占用太多时间。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中学生写得不好,不是因为写了几个错别字,也不是因为不懂句型。 主要是逻辑思维的问题。 所谓主谓不一致、动宾不一致等等,表面上是句型问题,实际上是逻辑问题。 至于章节结构,主要是逻辑思维的问题。 目前报刊上的很多理论文章,在推理方面,都是用三段论的方法来判断,毛病就会下来。 所以我们必须在学校教育逻辑思维。 我们学校没有逻辑课,所以培养中学生逻辑思维的责任就落在了学校英语课的班主任身上。

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不能要求英语课老师在英语课上教逻辑(最近英语课本也讲逻辑,而且解释得不深入、不透彻)。 而且,即使作为逻辑课来教授,也没有多大好处。 培养逻辑思维不是靠死记一些逻辑规则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 我认为班主任在公开批改不合逻辑的诗句时最好用句型术语来批改,并用“起、承、传、受”的古语来批改章节结构。练习。 这样做就会很有针对性,并且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另一个问题是古汉语的教学。 本来我是反对数学课本选用古文和古诗词的,因为中学生不需要大量的古文知识,所以读了很多古文和古诗词,反而导致中学生写出无厘头的文章。文章。 现在我的想法已经改变了。 我认为适当地读一些古文、古诗词有两个好处:第一,我们的青少年以后也会接触到一些古书,现在就培养他读古书的能力是有好处的;第二,我们的青少年将来也会接触到一些古书关于王力的作文,现在就培养他读古书的能力是有好处的; 第二。 其次,现代文章往往短小精悍、马虎,我们学习一些古文,学习它的要点不烦人,简洁明了,而且可以端正文风。 不过我还是主张低年级先学现代汉语,高年级适当读一些古文、古诗词。 现在教学中不宜穿插古文和现代散文,这样会使年轻人不知不觉地写出一些半文盲的文章。 我经常看到一个人家的女儿在高中的时候已经可以写出流利的文章了,但是当她毕业的时候,她写的文章却并不流利,大多是因为受到古文的影响。

我们学习古文,主要是学它的文体,而不是它的措辞。 韩愈说:“如果你精力充沛,那么长短的话都适合,声音高低也适合。” 这就是巧手文革。 如果一味地编造说辞,就会被文阁恭敬。 近日,我在一次英语教学座谈会上提出,学校英语教材中不宜选用《中山狼传说》等文章,引起了一些学校英语课老师的来信质疑。 虽然《中山狼传说》不但一味拼凑措辞,还滥用不当典故,但中学生学完之后还是会写出这样不协调的文章。

我们学习唐文是为了培养中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不是教中学生写文言文。 我曾多次反对年轻人写文言文或半文盲的文章,导致一些读者写信批评我。 虽然我反对年轻人写文言文的原因很简单:我们是现代人,我们应该说现代汉语,而不是古汉语。 一位工人师傅给我写信批评我说:封建社会只有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明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不让我们学文化呢? 混合。 五卷《毛选》中只有一篇文言文,其余都是白话文。 应该说,白话文是最高文化,因为它是英语的现代化,它最能表达现代文明人的思想和爱情。

一位高中班主任给我写信批评我:“你不应该指责年轻人滥用文言文词汇,你应该教他们使用文言文词汇。唐代成语简洁,可以丰富现代汉语。为什么年轻人不学唐朝汉语吗?” 这位同志也误解了我。 唐代的词语流传至今,已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我们用白话来使用他们时,我们不应该认为他们是半文盲。 我反对的是不用现代词汇,而用古代词汇; 我非常反对的是不用“it,what,the,the”,而用“zhi,almost,zhe,ye,yi”。 、彦、哉”。

当我二十六岁的时候,我反对白话。 我写了一篇文章《文化评议》,发表在《甲寅》杂志上。 我主张不仅小说、剧本要用文言文写。 这些主张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多读一点书后,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没想到明天,“五四”运动六六年后,还有人主张写文言文! 近年来,我收到了一些(不多)年轻人和学校校长的来信,都是用文言文写的。 可能是因为我编辑了《古文》,自以为喜欢文言文。 由此可见,文言文已经逐渐重新崛起。 我想借此机会在这里说几句话。 希望小学数学班老师不要鼓励中学生写文言文。

(写作)文言文不适合宣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学好文言文不容易。 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受了十年寒冬,专攻古文,但有些人还是学不好。 即使我们的年轻人明天想学习科学知识,哪有六年的时间去学习古文呢? 因此,书面文言必定非驴非马。 年轻人看不懂,看不惯,老人看完都摇头。 如果你不迎合它,为什么还要麻烦呢?

拉拉杂七杂八的说道。 还是我一开始说的那句话。 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

南京,1981 年 7 月 9 日

(原载于《文化知识》第一辑,哈尔滨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