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

我国是一个山地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我国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 山地、丘陵、黄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 如果没有植被保护,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极易受到侵蚀。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雨集中。 雨季降雨量常达年降雨量的60%至80%,且多有暴雨。 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和民用燃料需求压力较大。 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以掠夺性方式开垦土地,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忽视因地制宜、只适合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综合发展。林业、畜牧业利用。 土地也变成了农田。 大量的陡坡被开垦,使得陡坡越开越贫瘠,越贫瘠,开垦越多,造成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森林肆意砍伐,树根、草坪被肆意挖掘。 树木数量急剧减少,地表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 此外,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如不合理修建道路、建设工厂、采煤、采石等,破坏植被,降低边坡稳定性,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滑坡、泥石流等问题。 地质灾害。 ⑴自然因素。 主要有四个方面:地形、降雨量、土壤(地面物质成分)、植被。 ①地形。 地面坡度越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土壤的侵蚀力越强。 坡度越长,收集的地表径流越多,冲刷力越强。 ②降雨。

引起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大暴雨。 只有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时,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地表的侵蚀和侵蚀。 ③磨削材料成分。 ④植被。 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可以保护土壤免受侵蚀。 树冠封闭度越高,其保留水和土壤的能力就越强。 ⑵人为因素。 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地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 植被破坏 ②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 采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及南部低山丘陵: 黄土高原: 1. 自然原因:土壤疏松、降水集中 2. 人为原因:人类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和森林砍伐)南部丘陵: 1、自然原因:地表起伏有利于水流侵蚀,降水量大且时间长。 2、人为原因:人类过度开发(过度砍伐和利用)。 南方: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雨集中。 雨季降雨量常达年降雨量的60%至80%,且多有暴雨。 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北方:掠夺性开垦土地,片面重视粮食生产,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业综合发展,把只宜林牧的土地转为农田。 大量的陡坡被开垦,使得陡坡越开越贫瘠,越贫瘠,开垦越多,造成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森林肆意砍伐,树根、草坪被肆意挖掘。 树木数量急剧减少,地表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 此外,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如不合理修建道路、建设工厂、采煤、采石等,破坏植被,降低边坡稳定性,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滑坡、泥石流等问题。 地质灾害。

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最常见的水土流失类型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蚀三种类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_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 在山区、丘陵地区和一切坡地,大雨时会发生水力侵蚀。 其特点是利用地下的水作为动力来冲刷土壤。

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的沟壑和陡坡。 两侧陡坡沟壁,下部部分被水流侵蚀。 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的重力,它不能继续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位置散乱或倒塌成碎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_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风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沙漠、沙地和丘陵沙地,其次是东南沿海的沙地,第三是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黄涝区” (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分流带出泥沙而形成)。其特点是沙粒被风吹起,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到另一处降落。

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抓好五大重点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临五大重点问题,即七大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坡耕地改造、东北黑土保护、土地资源抢救西南石漠化地区和南方崩塌山体防治。 国土资源部农田保护司负责人表示,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首要重点是七大江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包括黄河和长江。 据了解,七大河流中上游大面积水土流失治理首先从20世纪50年代的黄河开始。 张学健表示,当前,七大江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着,但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以黄河为例。 黄河目前水土流失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 每年平均造成13亿吨泥沙脱落。 仍然是我国水土流失的最大难点。 水土流失治理的第二个重点是坡耕地改造。 目前,我国有坡耕地3.59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7%。 坡耕地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坡耕地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年均水土流失14亿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还破坏了大量农田资源。 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损失耕地超过5000万亩,平均每年损失100万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坡耕地。 黑土土壤侵蚀是2000年才被认识的焦点问题。据测算,东北黑土地区表土平均流失0.4至0.7厘米。 按照这个速度,预计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全部消失。 目前,黑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提上国家议事日程,有关部门正在开展黑土地区治理试点。 石漠化是目前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最突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西南石漠化地区人口多、土地少、环境脆弱。 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极其脆弱。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石漠化面积将在35年内翻一番,近亿人将失去生存和发展条件。 五是南方崩塌山体治理。 塌陷是风化花岗岩地区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水土流失现象。 主要发生于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地。 近年来,由于雨水侵蚀,风化花岗岩大面积崩塌,吞没农田、淤塞水库,危害极大。 当前,崩塌山体治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张学健提出,南方崩塌山体治理要与开发结合起来。 南方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 结合崩岗开发,管理与开发相结合,可形成大量的后备土地资源。 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 其30万亩乌龙茶园中,有的茶园是在山体塌方推平后形成的山丘上开发的。 因此,南方崩塌山体开发与治理结合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