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浅谈教学内容的选择》心得体会
曾经听到过一位校长对一节公开课的评说:这节课忽视了“语”和“文”的联系,只停留在对词语、句子、段落的浅层次的理解上,忽略了文本解读。他的见解让在场的教师都有所触动。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学的失败、无效,问题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确实,上课前不知道要教什么,下课后不知道教了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这一直是语文备课的最大困扰。看来,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确实非常重要,“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是备课首要考虑的内容。可是,往往在备课的时候,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教师积极准备的不是要教什么,让学生能学到什么,而是怎么制造亮点吸引眼球,怎样展示教学技巧、教学艺术,使自己获得较高评价。以至于一节课轰轰烈烈上完后,自己心中也无底,不知道哪些达到目标,哪些未达成目标。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只是个例子。”语文课必须教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否则,它就不是语文课了。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扎实有效地落实听说读写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如果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奔这些目标而设,不搞花架子,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语文的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也就是说语文其实要让学生今后能在他的人生路途中能够使用的一门学科。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一套教材似乎就是学生们整个的语文世界。我们要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给学生灌输进去两本语文教材,学生们每天在字、词、句、段中打转,背诵、记忆,他们早已习惯呆在这种单调、无趣的语文世界里了,这和我们当前的教育形势有关。当今,我们的教育目标还仅仅只是停留在应付考试上,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我们老师基本上不讲。难道学生们语文试卷上的高分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优质教育”呢?除了教材,语文课堂上就没有其它内容可讲了吗?把一篇课文“肢解”式的讲解,这就是语文课堂吗?只注重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就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吗?学生完成了试卷上的题目,取得了让他自己和老师都满意的成绩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吗?也许如此深远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一些更为实际的东西,比如今后的生活态度
总之,语文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教给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教给他们发现自我写作的源泉。
心得体会,教学方法,公开课,叶圣陶,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