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我们作为教师面对的是拥有不同花期的含苞待放的花朵,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方式,还要有教育理念的支撑。在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苏赫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篇文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给我了非常深刻的启示。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作业完成不了,要求背默的内容不能够完成,上课跟不上大多数同学的节奏。他们是我们最操心、最用劲、有时候也是最无能为力的学生。或许在期待他们开放的过程中会力不从心,但我们一定要知道: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书中说:“‘抽象的学生’,也就是那些考试都能得一百分的学生。”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抽象的学生极少数存在。因此我们要认识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的力量是不同的,而且取得的学习成就上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比如书中所举的例子: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就应该善于明确,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回归日常教学生活,抽象的学生不存在得现象是事实。所以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里学有所得,动脑思考,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是学生能够享受脑力劳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另外要重视学生的进步,通过有效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满足和快乐。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心怀教育爱而登上三尺讲台,每个学生都应该被爱护,被尊重。我们要保护学生树立起来的尊严。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其所长,在使他们擅于做的事情上多给与机会和鼓励,使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不同的烟火绽放精彩。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着脑力劳动,品尝到成功、进步带给他的喜悦,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是我们教师需要做的.
文中提到: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我将这句话作为我上课时的准则,希望以后在我的课堂,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