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教师读书心得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这学期,我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这本书结合作者所开展的从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直到生本教育的实验研究,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郭教授对生本教育体系与师本教育体系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
在书中,郭教授指出“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是的,教育面对的是人。杜比宁在《究竟是什么》中写道:“人是地球上物质发展,有机进化过程的最重大的成果”“人的出现标志着物质运动的新形式即社会形式的产生。只有人才具有认识自己、认识和改造周围世界的能力”。可以说,整个人类每个人都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丰美世界。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曲曲扭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作为人类的一代,他们都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在他们后面的,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的,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儿童不可限量。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作为教育者似乎还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然而,我们既不是裁缝,不是理发师,也不是牙医,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作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师、做牙那样的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做不对,做不好,做不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不容易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真实地位。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并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教育内部问题的积累、学生的生存状态的改变,使得我们迟早都要说破这样一个事实。当然,说破的目的是改变。我们需要把为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转变为生本教育。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生本教育体系希望实现这样一种理想。事实证明,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他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我们有理由希望,基础教育的许多问题,诸如“减负”,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两极分化、高分低能,教师不足,以及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有很高学业发展水平的人的矛盾等等可以由此获得较好的解决。面对这样的前景,我们为之激动,为之感奋,并立即感到我们有这样一个重要的使命,即为更多的孩子,为各年级的孩子提供生本教育。
郭教授在书中写到:“抛秧的启示”,我觉得这是对生本教育一个很生动的诠释!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更多。年年复年年,人们照此办理,但禾苗的产量依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是谁的科研成果,采用了一种新的技术。这种技术,是把过去从田里拔秧改变为用育秧盆里培育的块状秧苗,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们于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这样做,带来了丰收。初看起来,这十分奇怪,勤劳的没有得到相应报偿,悠闲的却享受这丰收的果实。这是为什么呢?
细想之,在拔秧和密植插秧中固然关注了我们的丰收意愿,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这是因为它不像拔秧那样地折磨秧苗的根系,而是保护了它的自然生长;同时,秧苗的增产主要是靠空间,细密的插秧恰恰分割了这样的空间,而反之,抛秧则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自由生长的欢快。对欢快的想怎么长就怎么长的秧苗来说,当然有可能高产。
类比到教育上来。过去我们大量地做着类似插秧密植的事,就像不损害根系,强行进行秧苗密植一样,把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个一个细密的目标,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以及只要落实了这些细密的要求,就会达到我们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期望。然而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被局限在这个细密的棋盘之上,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后来是懒得想什么。实际上这就是人的自然对违背自然的教育的报复。儿童对这种“保姆式”的教育是并不领情的。对于外力所赋予的规范,儿童一般不愿直接接纳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儿童的一直不愿意认同强加的东西,并非他们不能接受外来规范,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呵护儿童经验和如何加诸儿童。
读到这里,我不由地想到了我自己。我一直为自己整天忙于教学,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教学上,可仍不见得有好的教学成果而感到苦恼。在心中,我无数次地埋怨学生:为了你们,我可谓呕心沥血,可你们为什么就不争气呢?当我读到郭教授的这篇“抛秧的启示”后,我终于明白,问题不在学生身上,而在我身上,是我充当了把秧苗插得迷上加密的插秧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我终于认识到建立生本教育的重要性。今后,我将让学生在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让自己做一个悠闲的抛秧者。感谢郭教授,让我找到了一条快乐的教育之路。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