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工作总结 内容页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德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习、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机,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
一、更新德育观念,确立德育育人性
理念决定人的行为,观念决定人的行动。德育观念决定着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我校德育观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在精神上引领学生追求高尚、高雅、卓越,在行为上指导学生追求真实、真诚、善良,把指导学生如何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在德育教育中,既注重高立意,把时代性、创新性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机结合起来,不提倡轰轰烈烈、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又强调低起点,注重从小事、从细节开始,立足于爱教师、爱学校、爱父母,培养学生基本的文明素养。
1、加强学习,理念为先。本学期11月我校召开了省常中历史上以来规模最大的德育工作会议,会议出台了《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关于进一步推行德育导师制的意见》、《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德育工作的文件和制度,进一步更新德育工作理念,统一思想,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使全校上下更加明确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及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主要内容。
2、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会,在工作中培训,在培训中引领。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各个年级组有针对性开展活动。
3、在学校校园网页上,专门开辟"德育教育"专栏。内容既有日常工作的安排,班主任工作体会和案例,也及时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尤其是最新的理念和理论。
二、充实德育内容,提高德育针对性
仅有正确的德育观念和强烈的育人意识还远远不够,新颖的形式还必须有丰富的内容来保障。
1、确保思想政治课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主导课程,政治教
师们发挥着主阵地作用。其它学科也列出了学科教学过程中德育因素,注重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
2、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本学期校庆期间,以"中国
红"为主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展演活动,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高三年级学生成人宣誓仪式,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强化学生待人接物的责任感。在省教育厅关工委等部门组织的《"小平您好--纪念邓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演讲比赛和知识竞答活动中,我校学生获得好成绩。我校学生校长助理张洁等三位学生代表常州市中小学生参加。张洁同学通过共同的16岁,来比较自己与同龄时的伟人不同的成长历程,语言精练流畅,打动了在场的评委和观众,获得演讲优秀奖(最高奖)。同时,她还被推荐在夏令营开营式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组织并每学年通过招聘"国旗护卫班"成员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为了充分表达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迎接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教导处、团委组织高一和高二年级各班团支部开展了"爱我中华"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各班经过积极准备、精心策划,奉献了一面面高质量的黑板报,充分展示了班级和学校的风采。
在常州市学生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团市委和市学联表彰了一批工作踏实、有成效的学生社团,我校邓小平理论研究社被表彰为"常州市优秀青年学生社团",这对我们继续办好社团给予了强大的动力和信心!
我校不断提升文化育人的氛围,增强班级优良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黑板报、教室环境布置、班级网页等媒体教育作用。
3、着力进行美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如高一年级组织参观校史观,接受学校优良传统教育;组织"冬日抒怀--高一学生迎新年诗歌朗诵会",学生在自编自演个人作品过程中,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感情得到了熏陶,人文修养得到了充实。我校高三(9)班周斌同学身患难疾,面临着因家庭困难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辍学的困境。学校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组织发动全校同学,以"周斌--我们等你回来"为主题开展捐献活动,络绎不绝的学生、涌动的师生潮流让省常中的校园充满了爱,让德育回归人性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对贫困生的资助为抓手,培养学生善良之心。
通过设置分类垃圾箱--校园环保的重要举措,体现省常中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促进广大同学做好环保工作,并且树立节约意识,拓宽"身边的希望工程"的范围,由团委、学生会组织成立了"绿色使者爱心服务队",旨在管理分类垃圾箱,并及时收取可回收塑料瓶,将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捐助身边的贫困同学。常州市"与绿色同行,让生活更美好"中小学生环保演讲比赛中,我校高一(1)班孙超力同学和高一(6)班梅晗同学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光。
4、大力加强艺术教育。在常州市首届青少年动漫大赛上,由我校团委和艺术组选送的作品以水粉、水彩、铅笔、电脑制作等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学生优秀的艺术素养和出众的创新能力。经过大赛组委会评选,我校高二(3)班蒋王乐同学的作品"青春之乐章"和高二(10)李燕萍同学的作品"Flyindance"从五百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一、二等奖。裴逸飞同学的"梦的灵动"等作品获三等奖和鼓励奖。艺术组闵红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学校获"优秀组织奖"。作品还被团市委选送参加"中国国际卡通·数码艺术周"展出。
由教导处、团委和艺术组组织的"中国红"校庆艺术展演活动由高一(13)班以班级为单位承办,高一、高二年级的各班同学参加。节目由每个班级的学生自我筹备、自我创作、自我协调、自我排练、自我导演。活动旨在挖掘百年名校省常中灿烂丰富、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团结协作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我校学生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推进新课程理念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创新德育形式,增强德育实效性
德育形式阵旧,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因素之一。我们克服形而上学和形式主义思想,采取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辩论会、擂台赛等,力争开展一项活动,学生有一些触动,思想有一些升华。
1、为了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提供学生便利,丰富校园文化,学校本学期将继续开展"阳光爱心书市"活动,并将书市所得的钱全部用于资助身边的贫困学生,将爱心活动延续。
2、印度洋海啸,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就夺去了十几万人的宝贵生命,大自然的破坏力让人震惊。我校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在校红十字会、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倡议下,纷纷来到设立在屠元博广场的募捐箱前,踊跃地献上一片爱心。午间短短一个小时就已收到捐款6380余元。"爱心无国界、人间有真情",道出了省常中学子的心声。
四、完善德育网络,注重德育渗透性
我校积极拓宽德育渠道,走课内、课外两条路,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力量,确保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场合都能注重渗透德育教育。例如期中质量检查,我们通过教育让学生感觉到,它与其是一场文化考试,毋宁说是一场心理品质和诚实守信的思想品德较量。学生通过申请无人监考,实际上思想品德考核的意义已远远越过文化考试的意义。
本学期家长学校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分年级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注重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本学期举行了第一次社区教育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天宁区人民检察院、天宁区交巡警大队、新丰街派出所、新丰街道、市图书馆、市工人文化宫和斜桥巷社区等兄弟单位的有关领导。会议紧紧围绕如何共同配合、充分利用各个单位富有特色的德育资源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开得热烈、很有成效。
五、实施体验实践,凸显德主体性
学生是德育活动的主体,任何教育活动不经过学生的体验,不通过亲身实践,往往是难以内化,也难以达到让学生提高的目的。我校逐渐形成了节日"一日体验",寒假"两日体验",暑假"深入农村"的系列体验活动。学生通过积极的体验活动,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学校安排的多是主题活动,往往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最后仍通过学生的组织、主持,让学生受到教育。
对照党员标准,在学生中积极发展党员。
每学年开学,学校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交流汇报。
六、完备德育体制,确保德育连续性
学校党委中心组定期研究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指导思想。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具体指导落实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和德育内容,年级组和班主任具体实施,建立了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组成的高效、务实的德育管理网络,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机制。特别依赖共青团--学生自己的先进组织,开展吸引力强的活动。
&nbs

p;在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基础上,完善了《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班级值周制度,形成了常规管理"日查、周报、月评"的管理体系,每月在评比基础上,颁发"月常规管理先进班级"流动奖牌。大力加强对优秀学生的表彰力度,促进学生形成追求上进、追求卓越的精神。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