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考早已经结束,现在对xxxx年中考历史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以便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一个很好的借鉴。
试卷整体介绍:
河北中考试题是文科综合试卷,政治、历史一张卷子,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深入理解。总分120分,课改区政史比例6:6。可以看出历史的地位在提高。
今年考察的内容,选择题,11——14考察了中国史部分,涉及变法、国共合作、长征、科技问题;15——19考察了世界史部分,涉及思想运动、人物评价、工人运动、新政、科技革命问题;非选择题,31考察中国近代史,涉及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问题,32考察世界现代史,涉及两极格局问题,33考察中国近代史,涉及国共关系问题,34考察中国现代史,涉及农业、农村问题。
成绩与问题
今年中考成绩考的不太理想,学生间成绩相差不少,但是也有高分出现,尤其是考重点的那一部分学生,成绩还可以。但是从这次中考中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中考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审题是回答问题的关键一步,这一步正确与否,关系重大,题审对了,意味着迈出了正确的一步;审错了,满盘皆输。应该说历史部分的32题得分率应该是很高的,但是却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审题,或者是不认真审题。比如第二问“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很多学生看到了政治格局多极化,就眉开眼笑,将老师平时复习这部分知识的答案照抄无误。殊不知人家问你的是“如何推动”,这在平时的练习中,有些老师可能总结过,有些老师可能忽略了。所以学生回答出来的答案,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回答了“政治格局多极化形成的背景”,有的学生回答了“现在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表现”等等;第三问“根据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平时可能对中国强调的多了,所以很多学生在回答时不忘加上了中国两字,回答我们中国将如何如何,结果反而画蛇添足。
(2)整合提取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不足。
应该说,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应该是不断深化的,更应该与现实联系在一起,随着现实的不断发展,也在演绎成历史,那么,我们对新的问题就应该结合时政有新的评价,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出现新问题的时候,整合和归纳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中考32题的第二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一问很明确地告诉你,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所以,能够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再审好材料并结合材料的基础上回答,应该没有问题的,最主要的答案就应该从“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发挥多种政治力量的作用”上去考虑,但是32题出问题最多的,还是这一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学生没有找到回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问题倒是看到了,可给的材料却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之后便不再关注,于是,答案写了很多,没有层次,没有逻辑,甚至文不对题。实际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然后归纳整理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有效信息,这一问就迎刃而解了。实际上,发现一些问题或许是好事,它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总结出来,不要大包大揽,不要包办代替;学生也要注意平时多搜集相关信息,学会提炼、归纳信息和材料的方法,不要张着小嘴等着天上掉馅饼,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与学的过程中,关注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理解、分析能力欠缺。
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给人智慧。不是说
试卷分析与思考
今年文综试卷有如下几个特点,但是里面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整个卷面有继承有发展,稳中有变。
最典型的如31题中的辽东半岛的设问,这道题图例高度概括,也极具有跨度,将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潜能。是09年文综试题历史部分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亮点,设计巧妙。这才是真正的读图学史题。但是,其它它几问考生都能够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似乎缺乏思维度。
在32题世界史的考察上,三个材料的选择视角新颖,将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共的政治活动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我党放眼世界,致力创建和谐世界的豪情大气。可是要从前两年的发展看,这两年都考察了国际关系的变化,今年再次涉及,在卷面上是不是缺少变化,局限了对学生知识面的考察。
第二,紧扣热点问题,反映现实成就。
历史学科是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反映热点是文综考试的责任。比如33题,国共两次谈判。其背景材料的选择很具有代表性,完全反映出了民主革命时期两党关系对民族发展的重大影响,也紧扣了时政热点,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从这两个事件的对比中我们得出主要的一个结论就是两党和则利国利民,反之则害国害民。这也是试题设计者的用意所在。但我们应注意的是,这一知识点似乎没有很深的内涵挖掘度,难以支撑相应分数。事实也确实如此,全部三问基本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涉及,并且仅这一层意思就分配了10分,超出了一道大题的分量,使人感到十分遗憾。并且这种分数的高度集中好像并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考察,也不符合新教改理念。
xxxx年我国重大的一个事件就是农业税的废除。这是我国两千多年来国家政策重大变化,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六百多年的农业税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重要的里程碑。试题选此作为考点,让学生认识中共的伟大,体会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优秀本质,这是符合中考文综测试的要求的。但时政热点与文综测试的结合有一个前提:它既要是时政热点,还要是教材重点,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出现在中考试题中。不能为反映时事而结合,更不能脱离学生
的实际而胡乱联系。众多的热点,既要看它与教材的结合程度,还要考虑中学生的思维基础,还要兼顾全省城乡差别。总之,选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拉郎配,更不能脱离教材,成为单纯的时事政治。对于农村的发展变化,土地政策的调整,在初中政治教材中就没有涉及,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是一难点但不是重点。且不说城市里的孩子对农村有多少了解,就是在我们的教科书里能找到思维的出发点吗?有针对农村的问题的讲解吗?再者,这种选题是否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有没有体现试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否体现了为学生发展服务?
第三、试题的设置对教学有一定导向作用。
以两个材料题为例,从材料的选取来说,32题既有课本内的知识,又兼顾课外的材料;33题采用真实的历史图片提供视觉资料,又用文字材料给予确认。材料都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样就为教师以后的教学起了导向作用,让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又要跳出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有意识培养学生用开阔的视野关注历史,为以后教学中真正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充足的依据。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关注教材,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教材。
从问题的设问来说,命题者在命题时,没有避开重点热点问题,但是命题的切入点却避开了很多成题、死题;命题的视角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多视角的情境中采用了更加灵活的小切口的设问方式,比如关于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问题,平时学生们练习很多了,但是没有更深地去关注世界格局的今后的发展,怎样去发展,所以32题第二问呈现出来的时候,很多学生如果不认真审题便不知所云,或者答非所问。33题的第二问巧妙设问,层层深入,前后连接,如果学生看懂了这层关系,理解了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便易如反掌。同时32、33题的第三问也都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而不是不加思考,将那些僵化的知识摘抄在这里便可以得分。这就启发我们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论从史出的能力。教会学生学教材,而不是背教材。
第四、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第15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5.程功同学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A.思想解放的作用B。民主革命的影响C.政治改革的意义D.民族战争的结果
该题既考查学生对史实的理解能力,又考察了过程与方法。总之,xxxx年河北省中考试题特点。
第五,试题注重基础,从基础处显能力,注重双基考查。引导全省日常教学,有利于推动教改,减轻学生负担,充分体现了中考“指挥棒”的作用。
这两年特别是今年的中考给我们一个印象,考生都能够通过对教材的熟练把握得出答案,注重了基础的考察。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以后的中考复习,应该有信心给学生减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杜绝题海战术,坚决抵制以消耗时间来提高成绩的低级做法。
最后,我觉得有几处地方只得有几点值得商榷。
其一,在试题答案的处理上,答案拘束,缺乏灵活性,而且竟然没有鼓励学生答案创新的奖励分数。不像05年中考文综,答案极为灵活,宽泛,易于激发学生开拓思路;其二,答案用词不准,比如,33题第三问,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给我们的启示,是否能
得出“民族团结”的结论?等等。其二,在考察知识点的覆盖面上,本套历史试卷考察内容比例失衡:中国近代史占到28分,世界近现代史占到17分,中国现代史0分,一题没有出现。这与各部分在初中教学中的比例是失衡的,特别是中国现代史竟然没有涉及,使人摸不到头脑,不只是何用意。
虽然此套试卷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这套试卷还是有很多只得我们习思考和学习的地方,相信它对我们以后的中考测试和备考工作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
对策与建议
针对今年中考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初三教学复习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第一,解读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新课标和中考考试评价要求,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复习指导思想
第二,注重课本,夯实基础,学会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和拓展知识
第三,打破教材体系,强化专题复习,落实主体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第四,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形成“大历史”观
第五、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
第六、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指导和训练
第七、让学生学会应试
1.考试时胆要大,心要静。坚定必胜信念,这是至关重要的。
2.仔细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解题是正确答题的关键。要正确理解题意和要求,将试题有效信息反馈到课本中,然后正确作答。最怕答非所问,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劳而无功,丢掉不应丢失的考分。
3.合理分配时间,要控制好各科答题时间。
4.规范答题,落实“一齐四化”,“一齐”即书写左对齐;“四化”即要点化、层次化、提示化、序号化。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今年,我们必将全力以赴,因为我们别无选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相信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我们期待xxxx年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