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平川中学2003—2004学年工作总结本学年,平川中学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一手抓安全防范,一手抓教育教学,学校工作又取得新的进展。一、主要工作及成绩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学习,全体教师深刻领会了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充分认识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弘扬先进文化、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阵地作用,把握了教育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了教职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教育创新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扎实开展了师德教育“十个一”系列活动,重视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继续倡导“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努力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明显减少,师生交友帮扶,团结友爱,校园文明风尚进一步发扬。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创新方式,突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举办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持之以恒开展党纪条规教育和“树教育新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宪法学习、“两个条例”学习专题教育活动,学习中把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全面学习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做到了学习安排落实、学习时间落实、学习笔记落实、学习心得落实、督促检查落实,引导教师廉洁、奉献,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建校的工作作风,使教职工思想认识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健康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通过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专题报告会、观看影视片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学生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教师单独与异性学生接触,规范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保护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被市教育局定为“树教育新风,营造发展环境先进集体”并在市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同时学校还被市教育局推荐为全国“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参选学校。2、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实效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团队负责人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继续组织开展国旗下讲话、清晨“三个一”、“一卡二台三本”、学雷锋接力等特色德育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充满生机活力,德育工作载体更加丰富多采,德育实效更加明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全面落实了德育目标。大力营造优美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治理校园脏、乱、差为突破口,以校园的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为起点,以“舍室文化”建设为重点,师生动手,全员参与,创建了清新、优美、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文明的教化,受到了强烈的文化感染和精神启迪。把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抓教风学风,促良好校风,不断培植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把良好学风培养作为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的重要任务,重视榜样的引导作用,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学生中的典型,用典型榜样这一浓缩了的校园精神文化,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培养。结合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班级活动、读书活动、社会实践,积极开展“呼唤诚信,共铸诚信”师生宣誓签名活动、“诚信,教师必备的素质”为主题的教师诚信演讲竞赛、“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学习”为主题的国旗下系列讲话、“诚实守信”征文竞赛活动、“道德烦恼我来说”的诚信教育主题班会,使广大师生逐步养成了讲诚实、守信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在教师和学生中广泛开展以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抵制xxx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拒绝xxx”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抵制xxx,从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活动受到了市县政法部门的充分肯定。强化第二课堂活动,学校组建了2支篮球队,2支乒乓球队和2支田径队,坚持业余训练,还有文学、绘画、舞蹈、器乐、电脑等10个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参加;《黑河浪花》文学社和学生小记者站全年学生发表习作13篇,编辑《校园周报》40期,《黑河浪花》6期,班级手抄报20期,录制校园之声广播80期;组建了师生乐队,全年共组织文艺演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单元教学框架;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研讨,保证研究的同根性和同向性;每人每学期上一节汇报展示课,展示研究成果;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题总结,总结交流推广经验。”教研教改中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融入其中,把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变革上,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堂教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三是按照“全员参与、分科评比、集体备课、骨干指导、课前演练、课后反思、渗透教研、追求高效”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每位教师都经过两轮比赛,先过组级关,后过校级关,并评出7名校级教学能手,推荐到县上参加县级教学大比武且全部获奖,其中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锻炼和培养了教师,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四是明确提出“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科研兴校”的行动口号,大力宣传和介绍教委推荐的十大教学方法,通过编印辅导材料、组织专题学习等形式帮助教师了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唤发教改意识,开阔教改思路;70%以上的学科承担了新教法推广项目,教师承担省级教研课题4项,市级教研课题3项,县级教研课题11项,校级教研课题15项,以研促教的大好局面已初步形成。本学年理化科“合作学习方法”探索实验研究分获市、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分流班师生评价与考核”课题研究获张掖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教师发表论文16篇(学校领导发表8篇),其中国家级刊物2篇,省级刊物1篇,市级7篇,县级6篇。开展经常性的课堂教学听评活动,全校教师周听课节数均达到2节以上,人均订阅业务杂志1—2份。评估教师教研工作坚持三条基本标准,即要求每人有一个切合实际的教研课题,每学期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每人有一个证明教研成效的良好成绩。优秀论文编入学校论文集子,全学年编印《平川中学教学研究》11期、《平川中学德育研究》共4期,促进了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交流和推广。6、完善五大机制,推动新课程改革优质化在高标准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实践中,学校着力研究建立课程改革的领导机制、推广新课程先进理念的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保障课程改革高效运行的专项督导机制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新型评价机制,推动新课程改革步入优质化。领导机制。学校成立实施课改实验工作的三级领导机构,第一级由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等组成的校级课改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学校课改方案的制定、管理、监督、反馈、评估和调整等工作,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课改方案的实施情况;第二级由教务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学科指导小组,主要负责专业技术指导和校本培训工作;第三级由各科教研组长和科任教师组成课改实验小组,具体落实课改实验工作。逐步形成了逐层递进、勾联缜密、运转高效、广泛覆盖的组织领导网络。培训机制。主要形式有:大容量、高密度的集中培训,教师与教师之间对话讨论式培训,教研组长、行政人员开展点拨式培训,旨在归纳、整理、提炼教学问题的研究式培训,初步架构起“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校本培训运行机制。通过培训学习和实验教学实践,转变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教研机制。开展了推门听课、研究性学习、青年教师探水课、起始年级调研课等教研活动。推行集体备课制,每周一次,定研究时间、定研究内容、定研究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研究任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注重以新课程标准探究指导教法学法的创新、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设计、新型课堂氛围的营造。积极实行备课模式的实践研究。备课组全体成员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照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提出创造性的施教方案,基本达成共识后分工编写,再集中讨论,对初步形成的教学方案进行点评、扬弃和增补,教后还进行集体反思,引导广大教师遵循“实验--总结--反思--提高”的课堂教学管理思路。专项督导机制。教导处组织精干力量,定期对各学科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情况专项督导调研。重点了解实施新课改实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教材观和师生观的基本情况,科学客观地总结前阶段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理性反思审视存在的不足,分析综合各方意见要求,及时推广各种典型做法。评价机制。追求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除他人评价外,还注重自我评价;评价形式除终结性评价外,还加强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除学业评价外,还开始探索对学生情感、能力、个性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制度,组织设计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技能科目考核样卷,具有人性化色彩的学生素质报告单,将评价范围拓展到家庭和社会。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干部参与的学生成长进步考核小组。用等次加评语的方式来评定作业效果,淡化学生的分数意识;用课堂问答计分制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用每周一次的单项累积评奖向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成效。修订教师工作考核内容和方法,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了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形成以学生、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7、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围绕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阅、自习辅导等基本环节,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严密监控教学运行过程,严把教学质量关。坚持开展“过关课”、“研讨课”、“督导课”、“示范课”听评活动,通过课堂听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定档,加快了先进教学方法的交流和后进教师的转化。充分认识教育方针、课程计划的法规性质,开齐开足了全部课程,执行课表不占、不挤、不挪、不改,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二是强化教师管理。深化学校内部“四制”改革,认真推行《临泽县中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加大实施力度,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加大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力度,在完善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推行校内二级聘任制和末位待岗制,调动了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内部活力。坚持把教风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突破口,抓教风、促学风,努力倡导“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和“勤奋、执着、多思求精”的学风,坚持实行严格的教学目标管理,特别加强了过程管理;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克服封闭意识,积极开展新教法的学习和推广,严格作息制度,提高了教学效益,初三毕业会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六科合格率达到73.5%,优秀率达到52.4%,六科平均分达到80.4分,六科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一中上线率均取得农村中学第一名的佳绩。三是依法治理辍学。坚持“普九”工作“重中之重”的方针,坚持学额巩固承包责任制,采取减、缓、免收费政策和捐资助学等帮扶措施,帮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与乡、村干部配合,最大限度督促家长送子女上学,新学年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了99%、98.4%。四是全面加强非会考课的教学管理,在保证课时的基础上,狠抓了教学质量监控,制定了体育、音乐、计算机等课程考查检测办法,将非会考课全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之中,进行学生考查和教师考核,使常识课教学质量显著提高。8、警钟长鸣,排除隐患,学校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强化“健康第一”思想,增强“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严格执行《临泽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规定(试行)》,重新修订完善了学校完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加强对女生群体施行特殊保护的规定,给女生宿舍添置了防护罩。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顺利通过了市级“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的复查验收,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得到了市电视台的报道,并获得甘肃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称号。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宣传教育活动,整顿了校内各门点食堂在饮食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责成食堂负责人完善设施,餐厅、贮藏室、操作间分离,对食堂门点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一查食堂门点的设施及食品原料存放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二查经营及从业人员是否具备“三证”,三查门点是否有过期变质食品及“三无”产品,四查师生是否落实了自带餐具用餐及不喝生水和不卫生冷饮的要求,五查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六查是否落实了定点采购制度,是否做到了“三签字”、“四严禁”等。通过检查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已基本达到了卫生及主管部门的要求,有效地杜绝了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学校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召开抗震救灾动员大会,制定了《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进行了防震抗震演练活动,对校舍和校园电网进行了全面检查,拆除了危墙,整理了校园电网和室内用电线路,加固和修理了体育器械,检修了锅炉茶炉,在人员密集的通道增架了路灯,同时大力宣传防震抗震知识,提高了师生的防范意识。学校正确处理防震减灾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坚持一手抓防震减灾,一手抓教育教学,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把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学校十分重视“两节”期间以及寒假安全工作,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学校安全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和学习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学校防火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工作定期查报制度》,与教职工签订了《个人安全责任协议书》,做到了安全工作制度健全,责任到人。同时全员行动,开展安全全面整治工作。学校领导带头,分工分片,检查了校园内校舍、楼上玻璃、用电设施设备、教学设施、供暖供水设施,排除了安全隐患,为师生创设了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二、存在的问题1、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英语课教师严重不足,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2、后勤管理相对滞后,后勤人员严重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3、个别后进教师进取心不强,学习不够,业务能力低下,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4、无烟校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对外宣传报道等工作实效性不强。三、2004—2005学年学校工作的初步设想在新的一学年里,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巩固和扩大已有办学成果,适度控制硬件建设力度,把促进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深化学校内部改革,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上,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使学校现有的人、财、物等硬件优势和管理机制、工作氛围等软件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为争创区域名优学校而不懈奋斗。二○○四年七月十六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