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手牵手,真情助教别样红——送教背景
三月,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时节,一个孕育希望的时节。县教科所肖素碧老师带着寒假到重庆与专家及其它区县教研员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召开了县小语会理事成员例会。会上,“我们能为武隆小语做点什么”成了主要议题,从“送教团”到“送教组”还是“送教小分队”,通过大家对未来团队名称的认真议,细细品,“武隆县小学语文送教队”出炉了。理事们热情高涨,当即敲定了队员人数、入选条件、选拔方式、活动方式和具体内容,并具体分工并落实了各理事的目标任务。
四月,一个花香四溢的时节,一个绿满大地的时节。县教委三楼会议室,县小语会理事长、县教科所副所长冉建容宣布了这个担负着引领武隆县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重任的团队——“武隆县小学语文送教队”的正式成立。组建这样的团队,目的有三:其一,成立学习共同体,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成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其二,发挥这支骨干教师队伍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推向深入;其三,整合县内优质资源,用二至三年时间,开展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大轮训,提高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送教队成立大会上,县教育学会秘书长、县教科所所长王朝武到场作了重要讲话。他殷切希望队员们要树立六种意识:一要增强大局意识,走出小“我”,融入大“我”;二要有主动意识,学会自我加压;三要有舞台意识,送教队的成立,既是给全县小语教师送去学习的机会,又是给团队成员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四要有品牌意识,队员们要精心准备,送出去的一定要是精品,要让受益者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五要有自律意识,要求我们团队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我们送教队的良好形象;六要有团队意识,我们团队的每一分子都要树立团队意识,要有凝聚力、战斗力,要富有朝气。接着,队员代表陈本莉发言表达了队员的心声。然后,冉建容理事长通过题为《不断修炼,团结协作,不断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的讲话,要求全体队员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这个团队的目标,更让大家明确了今后的送教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队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要互助互学,协作打造出一种战无不胜的团队精神,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接着,肖素碧、邹胜发、陈红英、应红四位理事分别将本期计划送教的讲座、上课、调研等相关内容和思考一一向队员作了展示。最后结合队员爱好特长进行了统筹分组,并认真研讨落实了各组的送教任务和内容。队员们热切而紧张地期待着第一次送教活动的到来。
五月,一个大地姹紫嫣红的时节,一个天空色彩缤纷的时节。来自全县的46名队员再次相聚在实验小学进行了送教演练,这既是一次磨刀训练,又是一次实战演习。由理事何晓凌和邹胜发分别主讲的《审视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热情》、《聚焦课堂质量,关注生命价值——如何观课议课》两个主题讲座,博古通今,联系自己,结合课例,与现实相接,与专业相通,都在寻找与教师心灵的对接点,都在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由队员付红梅、张小琴执教的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分别从第一课时到第二课时给大家展示了一篇课文完整的教学。之后,首先根据内容分组再次进行研讨、修定和完善,然后根据送教地点分组进行出行安排,最后冉所长提出了送教的总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至此,本期的送教活动准备就绪。
提升自我,服务同伴——过程写真
送教乡镇类别:四类乡镇共六个乡镇中心校。
送教时间及送教对象:5月15日,送教到铁矿、后坪、接龙、双河四个乡中心校;5月22日送教到赵家、浩口两个乡中心校。
送教内容:
1.专题讲座:《审视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热情》、《聚焦课堂质量,关注生命价值——如何观课议课》
2.课堂教学: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二课时。
3.问卷调查及送教信息反馈
送教形式:来自全县不同类别学校及教科所的共46名送教队员,按送教内容分为三个大组:讲座组、上课组、问卷信息反馈及联络组;细分为:讲座两个主题各一组,上课两个课时各一组,主持人一组,调研、总结一组。按送教地点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由何晓凌、徐晓慧、彭雪勤、应宏、邹胜发、陈洪英担任组长,各小组的送教程序及时间安排统一,送教内容统一,送教讲稿及教案统一,送教人员合理搭配,展示过程既遵循统一又不拘泥于统一。
送教效果:
1.专业思想的提升:桐梓何晓凌、长坝廖国胜、土坎张洪彬、实小陈本莉、白马陈艳、长坝李雪琳分别在六个乡镇作了题为《审视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热情》的专题讲座。他们引经据典,引导大家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及对社会的价值,并为以后怎样践行为人之道,探索为师之道,做一名真正的“人师”、“经师”做了很好的指引。教师们在重新审视师德的同时,得到了职业理想的提升。有的队员以年轻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伶牙俐齿,语惊四座;有的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精彩的现身说法让听众产生心灵的共鸣,偶尔伴随一阵爽朗的笑声,时不时来一个问题和大家互动,让教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做人的原则,处世的真理,更让教师们看到了自身职业的崇高,自己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