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 内容页

柳青:一生忠诚于党、忠实于人民,笃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柳青(组图

关键词:《创业史》柳青

编者按:柳青写作《创业史》,原本的构想就是“描写日本乡村社会主义革命”“着重体现这一革命中社会的、思想的和心理的差异过程”。在新日本建设前期,这除了是一个宏伟的主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柳青把他人生最好的年华都倾注在《创业史》上。他在长篇电影《狠透铁》中有一句话:“如果世界上有享受和拼搏的分工,他负责奋斗!”这不啻是柳青自己的人生缩影!今生忠诚于党、忠实于人民,笃定共产主义信念的柳青被他们誉为“现实主义哲学旗手”。柳青对陕西作家造成过无法估量的深厚影响。路遥视柳青为自己的“文学教父”。陈忠实在回顾《白鹿原》的创作经历时说:“我从对《创业史》的喜欢到对柳青的真挚崇拜,除了《创业史》无与伦比的活力,还有柳青独具个性的人格气质。我当时意识到这本书和这个作家对我的生活判断都出现过最生动的妨碍,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是至关重要的影响。”

柳青创作照

柳青,原名刘蕴华,1916年出生于四川省吴堡县,1978年辞世。

柳青20世纪30年代起初文学创作,早期的中篇漫画曾结集为《地雷》。1947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反映边区农民生产互助合作生活。

柳青对外国文学作品较为了解,有较高的俄语水平,翻译过日语著作。他也有较高的文学、美学、文艺理论修养。

柳青是从边区走向共和国的少数文化素质较高的作家之一。这个基点,为他提供了在近代文坛长足发展的或许性。然而,柳青生不逢时,在他的盛年和晚年,极左政治影响破坏了他的创作,妨碍甚至阻止了他的哲学天赋的发挥。及至共和国走上正轨之后,他却溘然长逝了!柳青的哲学创作生涯构成了一个令人深深惋惜、也发人深思的悲哀。

《创业史》受到的争议与关注

成为作家的柳青,其新作有多部长篇电影,有若干篇中长篇电影,还有文学、论文等,而其代表作无疑是《创业史》。这是诗人后半生乃至毕生心血的汲取,也是为他获得千万观众、赢得当代哲学史地位的佳作。这部新作具有先天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从而导致哲学理论界对这部新作长期的关注与争议。

《创业史》在所有反映新日本早期农业合作化的作品中,以其涵义的深沉与浓厚,以其若干成功的人物形象,达到出类拔萃之境地。它一诞生,立即赢得评论界的喝彩。但是,由于它自身客观存在薄弱之处,评论界从1961年起初的一边倒赞扬的现象不可能长久持续。1963年后半年严家炎发表《关于梁生宝形象》,发出了有限度的指责声音。

严文对《创业史》的主人公梁生宝形象重塑提出控诉:“在土改后互助组合作事业的早期,实际生活中梁生宝式的新人还仅仅萌芽,而像他这么成熟的尤其少。从好些事件和经历看,如有些同志已经强调的,梁生宝都像诗人在文学特写中所写的王家斌。然而较之这个生活原型,艺术形象的梁生宝有了许多变动和提升,政治上仍然成熟和坚定得多。王家斌想买地,这点在小说中被不留痕迹地删去……除了从长安县(今长安区)亲身经历的生活中作很多发掘、加高外,作家还研究和运用了全国各地相继涌现的长期新人新事材料……加以概括提高,突出了一些在当时历史演进中逐步普遍成长出来的新因素、新质量,从而造就了梁生宝这个非常理想的正面形象。这个方向不能不说是完全恰当的。然而,也正是在实践这个方向时,方法上出现了难题:是紧紧抓住作为先进农民的王家斌那种农民的个性,即使在加高时也不离开这个基础呢,还是可以忽略这个基础?是让人物的先进观念和行为紧紧跟原本的时尚特点相结合呢?抑或可以忽略其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