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学习总结 内容页

20XX_20XX版高中历史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岳麓版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岳麓版 本文关键词:单元,冲击,改革,工业,学案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岳麓版 本文简介: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学习总结一、对近代化道路多样性的三点认识1.近代化的主体内容:近代化主要指资产阶级化(1)逐步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即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建立资产阶级政体,如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2)逐步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即采用大机器生产,建立近代企业。(3)逐步实现思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岳麓版 本文内容: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单元学习总结

一、对近代化道路多样性的三点认识

1.近代化的主体内容:近代化主要指资产阶级化

(1)逐步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即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建立资产阶级政体,如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

(2)逐步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即采用大机器生产,建立近代企业。

(3)逐步实现思想上的开明化,即倡导人文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理性等。

2.近代化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英国、法国、美国等。

(2)通过国家统一的道路,如德国、意大利等。

(3)通过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道路,如日本、俄国等。

3.对不同道路的理解

(1)不同道路之间无优劣正误之分。

(2)决定不同道路的选择的因素是本国国情,国情不一样,选择的道路也必然不同。

(3)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应该求同存异,尊重各自选择,和谐共存。

二、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四国近代化改革

1.四国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看,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而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因素是本国农奴制的落后与对外争霸战争的失败。

2.四国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其性质却不同。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虽然也有发展近代工业的举措,但是属于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他三国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俄国1861年改革的领导阶级是沙皇政府,但是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从四国改革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其他三国都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多涉及政治改革,都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但从实施的举措看,日本明治维新更为彻底,成效也最为显著。

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戊戌变法都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各自国家近代化的发展。

三、比较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社会背景

(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强。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

(1)日本: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改革派掌握国家政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

(2)中国: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改良派没有发动群众。

3.国际环境

(1)日本: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还未形成,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2)中国:维新变法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所不容。

4.措施的实施

(1)日本:强制推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2)中国:各地方官托词抗命,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四、日本明治维新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不同点

背景

内外因的结合推动了幕府危机的总爆发

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西欧,在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国内出现新思潮

目的

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

防止人民革命运动,增强国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内容

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侧重于农奴制改革,也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相同点

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都不彻底,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例题

(2017·全国卷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审题意]

第(1)问注意审问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是指材料一、二。

[抓关键]

(1)问,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究其实,无一人过问”“粪土载道,秽污山积”“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第(2)问,除旧触动了官员的既得利益,也使百姓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所以,改革需要除旧布新,更需要拿出改变现状的勇气。

[扣知识]

清末历史阶段特征

[规范答]

(1)原因: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解答非选择题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

近年来高考试题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命制试题,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运用材料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掌握好解题技巧是高考中“水平正(超)常发挥”的关键,应特别注意解答非选择题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

1.答题没有思考的过程,看到题目就写,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解决办法:在初读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审题,看清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层次结构;对应材料内容,思考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2.不按题目要求做题,审题不清,随意性大。解决办法:认真审题。审题意——紧抓“题眼儿”,揣摩题意,审题型——辨别题型,确定方法;审题分——注意题分,看分作答,一般来说,分多的题目答案要点多,分少的题目答案要点少。

3.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材料。解决办法:注意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充分分析和利用材料。

4.角度单一、重复。解决办法: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