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教学方案 本文简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审定稿主备人:王桂芹共备人:王平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的实际质量。2、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三上数学教学方案 本文内容: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审定稿
主备人:王桂芹
共备人:王平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千克、克、吨的简单应用。这些内容安排在“有多重”和“1吨有多重”两个情境活动之中。教材结合“有多重”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1吨有多重”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千克、克、吨这几个量比较抽象,尤其是克、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千克、克、吨的具体概念,要充分利用直观操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他们对质量和重量的最初经验是来自于他们对轻重的感觉,当物品在他们的手中有压着他们的手落向地面的趋势或者很难抬起时,他们就会体会到重量。他们逐渐就会执意到一些词汇:重、轻、更重、更轻、最重、最轻。这些远远早于学习衡量重量的时间,即便这样,这些概念仍然不像长度和大小那样直观,而且也不会出现在儿童的早期发展阶段。因此,在课堂中对轻与重的概念加以强化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活动达到目的。
教学措施:
1.
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教学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举的例子尽可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或看到的;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1千克、1克、1吨多一些亲身感受。
2.实践体验,建立观念
1千克、1克、1吨到底有多重?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要创造各种条件,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等,让学生进行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千克、克和吨,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
教学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方案审定稿
主备人:王桂芹
共备人:王平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
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信息窗1、口算除法与估算
信息窗2、笔算除法
信息窗3、除法的验算
信息窗4、综合练习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5、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6、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数:11课时
1、信息窗1-------2课时
2、信息窗2-------3课时
3、信息窗3-------2课时
4、信息窗4-------3课时
5、我学会了吗---1课时
热闹的民俗节第三单元教学方案审定稿
主备人:王平
共备人:王桂芹
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
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的情景,照片内容丰富,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
2、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本单元的编写突出了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对称现象。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找一找等到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单元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难点:按要求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措施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初步学习对称知识。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到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对称现象,了解其特性。
3、评价时,注重考察学生对对称特点的理解,对于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不要提出过高要求。
4、让学生充分的讲。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情景图中的内容谈自己的发现,不要过早地揭示结论。
5、加强操作和交流。由于学生初次感知对称现象,在这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案,寻找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从而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与交流的机会,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大量的找、拼轴对称图形。才能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还可以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的方法,加深对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单元课时数:2课时
采访果蔬会第四单元教学方案审定稿
主备人:王平
共备人:王桂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算,特别是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更应突出估算。经常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2:采访果品加工厂-------学习商中间有0和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3:采访果品包装车间------学习连除和学习含先加后除(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措施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
重视估算。
4、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5、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6、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7、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8、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课时安排:8课时
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2课时
信息窗2:采访果品加工厂-------3课时
信息窗3:采访果品包装车间------3课时
第五单元走进新农村单元教学方案
主备人:王桂芹
共备人:王平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教材分析:本单元关于位置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移、旋转的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方向,在观察生活现象中感受平移、旋转。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孩子们去参观新农村,在村口借助地形图确定参观路线的情境,引入对位置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参观饮料加工厂,引入对平移、旋转现象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2、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辨认方向,教学难点是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教学措施: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方向,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动一动,加强学生对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并能灵活根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4、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4课
信息窗1:参观新农村-------2课时
信息:2:参观饮料加工厂------2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方案
主备人:王桂芹
共备人:王平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用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的难点是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定位。
1、主题鲜明有趣。
本单元以美丽的街景为题材,展现了“美丽的街灯”“漂亮的街心花坛”“壮丽的观光塔”“多彩的街道夜景”等一系列情景,体现了城市的繁荣、家乡的美丽,借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加强口算和估算。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把口算、估算、笔算、分开编排的体系,而是把口算、估算、笔算均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同时出现,具体到每个内容又各有所侧重。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空间。如解决第一个信息窗中的第一、二个红点问题时,虽然多种策略同时出现,但侧重于口算;解决第三个红点问题时,以笔算为主;解决第二个信息窗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时,突出了估算的策略。
3、扩大学生思维空间。
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重视让学生探索计算方法,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分散在三个信息窗中,分散难点,逐渐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教学。第一个信息窗第三个红点问题的乘法计算是各部分积都不进位,强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突出第三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第二个信息窗第一个红点问题的乘法计算,突出简单的进位:第三个信息窗第一个红点问题的乘法计算是较复杂的进位乘法。在整个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是由教师引导逐步放给学生自主解决,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利用知识迁移探索计算方法。
4、练习素材的选取广泛有趣。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2、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的难点是两步乘都进位的笔算。
课时安排:
信息窗1--------------------------3课时
信息窗2--------------------------3课时
信息窗3--------------------------2课时
信息窗4--------------------------3课时
第七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单元教学方案
主备人:王桂芹
共备人:王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1、素材的选取。
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学习在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常常是从图形开始学习面积,因而学生总感觉与生活脱节,没什么用处。新教材彻底改变了传统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从现实生活中的买新房入手,通过观察图纸、计算面积、装修新房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面积单位、计算面积,有效地接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教材所呈现的背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现实背景,从中也能折射出改革开放与富裕的时代特点,用这样的学习材料来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2、知识基础。
一年级下册: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做鸟巢——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学习与完成阶段;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继续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
4、知识构成。共设有4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面积与面积单位;
信息窗2: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信息窗3:解决问题;
信息窗4:地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措施:
1、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3、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课时安排:
信息窗1:------2课时
信息窗2:------3课时
信息窗3:------2课时
信息窗4:------3课时
第八单元
奇妙的变化单元教学方案
主备人:王桂芹
共备人:王平
教材分析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简单分数的读写;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用分数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本单元一开始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人体结构变化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关注自身成长变化的同时,感知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信息窗1呈现的是人在胎儿时期、婴儿时期和成人时期头长占整个身长比例的变化图,引入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信息窗2呈现的是成年人的身体各部分与身长的比例图,引出对同分母加减法的学习,知道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就是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具体情境中,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课时安排:
信息窗1:--------3课时
信息窗2:--------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