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宁国,新农村,调查报告,建设
宁国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安徽省宁国时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一、宁国市基本情况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是长三角经济圈、皖江开发区和安徽省“两山一湖”国际风景名胜区的结合部。市辖1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万,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山
宁国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安徽省宁国时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宁国市基本情况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是长三角经济圈、皖江开发区和安徽省“两山一湖”国际风景名胜区的结合部。市辖1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万,总面积2487
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市),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宁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1994年宁国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建立经济林基地88万亩,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科技、文化、卫生、土地、教育等社会事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宁国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及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宁国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是抓规划,重统筹。宁国市新农村建设把规划放在首位,统筹各个方面的建设与协调,包括村庄规划,基础设施规划,配套设施规划,功能设施规划等。邀请国家级的规划公司进行设计规划,与省内规划设计院也有诸多合作项目。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同时,统筹协调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规划必须通过村民理事会、村民组、村民代表同意,一旦通过就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建设。
二是抓动员,重投入。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为广泛调动全民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宁国市全面开展了“心系故里,共建家园”活动。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机关干部采取“干部联户、结对帮扶”,“部门进村、示范服务”,“百企联村、共建家园”等多种有效形式,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上来。鼓励乡政府、村委、村民组各投入一部分。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调动了广大老百姓的积极性,促进老百姓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三是抓质量,重生态。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广大老百姓参与进来建设,投入了资金和投入了劳动,工程出了质量问题无法交代。新农村建设要保持农村的风貌,不是要把农村建成城市,而是在农家生活的基础上,提高生活水平,注重环境卫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力求保持农村的自然化、生态化、原始化,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尽量不用大理石,改用木质和竹质。
四是抓管理,重机制。新农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有些示范点初建时效果很好,几年之后就又破败不堪,恢复旧貌,这都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宁国市新农办吸取教训,在南极乡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试点工作,采取“户集、村收、乡处理、市补助”的模式,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在全市推开此项工作,出台了《宁国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办法(暂行)》和《考核细则》。根据《细则》要求,市文明办组织相关单位每月对各乡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明察暗访,检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通报。通过此法,做到了建一处亮一处,带一片,建一处管一处。通过整治,目前农村“点、线、面”垃圾明显减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五是抓共建,重支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六大班子联系新农村示范村,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村企共建新农村。组织新农村建设募捐大会,全市共有140余家企业捐赠2600万元,与19个乡镇和85个村结对共建新农村。市直和乡镇机关干部职工在开展好“部门进村、示范服务”活动的同时,共捐赠80万元支持当前农村卫生改厕工作。
(二)宁国市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是把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按照“特色力量、突出重点、做出亮点”的要求,完善政策扶持,予以农业企业在信贷、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整合各项财政支农资金,优先扶持农业示范园内企业发展。重点加强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扶持。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鼓励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快土地流转。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充分激发了农业企业家投身农业、带好农民、建好新农村的热情。
二是把打造特色农业加工园作为培育特色农业的发展载体。坚持将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起点规划建设集精深加工、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宁国市南山食品产业园。恩龙公司依托土地流转,建成全国最大的珍稀乡土树种景观园和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突出抓好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园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三是把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先行军。宁国市依托省级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去建设,定期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应用能力和研发能力。鼓励企业新上加工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使农产品在加工中实现增产增值。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借船出海,为企业上市提供便利的市场环境。宁国市十分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市场环境,打造了一批在国内、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品牌。
三、启示
这次考察,我们见识了兄弟县市新农村发展的优秀成果,学习了大量的经验,同时给了我们搞好新农村建设的信心。这次考察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内涵丰富,它是全县整体工作的综合体现,需要诸多部门的协调和帮扶。新农村要建设好,需要全县上下个部门单位的齐心协力,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长远打算,不可抓一抓放一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许不是那么的顺利,外界各种条件也不是十分完备,要积极地创造条件,而不能眼睛向上看,抱着“等、靠、要”的态度,只等着政府投入和督促。
(二)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新农村建设要以完备科学的规划方案起步,扎实稳步推进,坚持没有规划的项目坚决不建的原则,一旦规划通过,就要严格按照规划内容进行施工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原有的基础上改变农村的村容村貌,不是要把农村建成城市,所以在建设新农村的过城中要琉球保持古朴化、生态化、原始化。新农村建设不等于就是村庄建设,要构建整体美,注重特色美,规划与旅游相结合,与产业相结合。因此在规划的时候要做到统筹发展,眼光放远一点,思路放开一点,规划一处就要完成一处,完成一处就要成功一处。
(三)新农村建设要全民参与。根据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必须调动广大人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只有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不竭的动力。同时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部门间的帮扶。可以借鉴宁国开展新农村募捐活动的方式,聚拢外出创业人员、农民企业家等的资金投入。改变以往乡镇“等、靠、要”的建设思想,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
(四)新农村建设要以点带面。由于资金和人力有限,不可能“面上开花”,那样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徒劳无功。因此选择一个好点,以点的榜样作用带动周边村镇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抓好示范点的建设至关重要。示范点要选择那些经济基础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示范带动能力强得村镇。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达到“整治一处,见效一处,带动一方”的效果。
(五)新农村建设要立制管理。新农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管理是关键。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落实具体办事人员,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内容细化,工作责任到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研究、动员部署,分管领导抓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防止出现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结束后不久出现反弹现象。
四、我县新农村建设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对宁国新农村建设成就的考察和学习,总结以上启示和经验,对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以下建议:
(一)突出抓好新农村发展规划。发展规划要以实用为原则,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长期规划,分段实施,改变抓一抓放一放的习惯。搞好预算,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规划与景区相结合,以旅游业带动新农村建设,规划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以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与库区移民相结合,以农民安居乐业体现新农村建设。做到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县移民局、县水利局、县文明办、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环保局、县交通局、县国土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帮扶新农村建设的详细内容,并由新农办汇总。
(二)
多方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建议整合资金投入,将各种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打捆”、统筹安排,重点向新农村倾斜。在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有条件的吸收外出创业人员的募捐资金,同时争取乡镇投入一部分,村组投入一部分,村民自筹一部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投工投劳进新农村建设中来。
(三)切实办好新农村示范点。在继续抓好省示范村项目建设和完成上年的三个市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同时,启动一至两个市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整合各级部门的办点力量建设新农村示范点。要选择好示范点和示范项目,确保专项资金真正用在项目上,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应。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统一模式,穿衣戴帽。突出重点,大力治理农村环境卫生问题,聘请专职保洁人员,建设垃圾焚烧炉。做到户与户、墙与墙之间硬化。整修路面,路边修建绿化带,路边安装太阳能路灯。
(四)完善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金寨县新农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和物资统一供应制度,严把项目验收审计关,合理整合各类政策性项目资金投入到示范村建设。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县双文明考核和县直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评,由县新农村建设办牵头制定目标考评方案并负责考核。加强督促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调度,每年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根据工作效果的好坏给予相应的奖惩。领导联系,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协同抓、乡村干部工地抓”和“县指导、乡(镇)主体、村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示范点所在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组织和专门办事机构,明确了专抓人员,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发动群众,统一思想。举办年度“建生态文明村庄,创幸福生活环境”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评比活动,以奖代补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产业的经营水平。
黄珊
201105171718
2012年4月
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