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课程实施发展年总结

课程实施发展年总结 本文关键词:课程,实施,发展

课程实施发展年总结 本文简介: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实施发展年总结迎来了课程实施发展年。我校与新课程同行已经几载。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广大教师锐意进取,积极、扎实、有效地开展课改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我校课改的顺利推进和不断深化,使我校的课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一、采取切实有效的可行措施,脚踏实地推

课程实施发展年总结 本文内容: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实施发展年总结

迎来了课程实施发展年。我校与新课程同行已经几载。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广大教师锐意进取,积极、扎实、有效地开展课改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我校课改的顺利推进和不断深化,使我校的课改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采取切实有效的可行措施,脚踏实地推进课改工作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的研究者。教师能否适应课改的要求则取决于培训,课改能否成功更取决于学校的组织和领导。有专家曾指出,课程改革成于教师,败于管理。这已被课改实践所证明。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现状,经过反复讨论,对新课程实施进行了全方面的规划。

(一)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为课改的实施掌舵把航、保障供给。

我们加强了对课改实验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由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任组员,负责我校课程改革中的管理与业务指导。领导小组坚持开展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指导实验教师的实践及总结工作。并且将思想统一到:新课程发展的根本在于管理,新课程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发展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

伴着新课程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强烈希望学校能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平台。为此,2009学年,我校抓住中心校,投入了教师专用电脑室,增设了媒体教室,并建设了校园网。

(二)探索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促进课程改革。

我们坚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上岗边培训”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培训

(1)明确培训目标。我们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订)》、《沙河镇小学三年规划》等,制订《辉埠小学培训计划》,确定了我校的新课程培训的目标是: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师德、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带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提高,形成叶霖佳小学办学的优势和特色,再创新世纪教育的辉煌。

(2)坚持培训的长期性。我校将培训定位为学校的长期工作,按阶梯进行,每个阶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识培训阶段,进行理论学习,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指导思想。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理论,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第二阶段为实践新理念阶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第三阶段为反思学习阶段,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讨论,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就进入了第二阶梯,此时要再进行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后再实践。如此将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不断学习创新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3)执行培训的学分制。在我校培训计划中,明确规定将培训纳入教师量化中,并制定了评价内容及分值,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全面推进新课程发展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的单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队伍,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将对新课程的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建立了自下而上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保证新课程发展方案的有效实施,增强教师的研究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水平。

(一)从转变观念入手,多元化,全方面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1、狠抓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新课程的启动,我们及时地对新课程教师进行了主题通识培训,派出所有参加新课程的实验的教师进行分学科培训。在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中,学校采取了参与式、交互式、探究式、交流式等多种互动培训方式,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主要是以下六种方式的培训办法:

1、听:听取专家关于新课程的专题讲座。

2、看:发放相关课改资料,供老师们学习。

3、思:学习理论后,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敢于质疑,不断内化。

4、评:参与互动式培训,开展案例分析评课活动,结合新理念进行科学评价。5、议: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在集中时间内共同研讨,发表各自意见。

6、写:做好学习笔记,摘抄信息资料,记录典型实例。

2、邀请专家来我校讲学,指导课改。几年来,我们分别邀请了镇的教育领导、教研室汤成林主任到我校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立足教研组,发挥教研导向作用

1、在备课上下功夫:学校努力进行备课改革,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我们要求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去。我校建立电子教案库,教案库建立后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案库的资源修改形成新的教学方案。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们提倡教师写课后反思。

2、加强课堂教学的监控。行政听课,都以“推门课”为主,重点研究和监控平常课。每学期,我们加大了行政听课的力度,改进了办法,改变了以往的集体听课——集中评课——主管行政向授课教师反馈意见的单向的、仅指向评价的做法,变成行政听课——授课教师及相关教研组和行政一起评课——集体教研,提高了效益,强化了研究。教师也由被动接受评价变为主动参与的研究者,大大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本学期,我们行政听课、评课30节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搭建课堂教学展学平台,打造精品课堂。我们让校本教研直面课堂教学实践,从而促使课堂教学研究深入进行。我们非常重视同伴互助,关注教师的层次和差异发展,为教师的互动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因此,我们开展了“一人上多课”的活动,让一位教师在同级多个班上同一教学内容,备课组集体听课、评课,既帮助上课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又探索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法与策略。我们还开展了“一课多人上”活动,让平行班的老师上同一教学内容,相互比较,评析最优的教学方法和设计,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这样的教研课方式简便、实用。通过这样的教研课,新教师能快速成长。

4、立足课改课堂,走创新之路。我们通过组织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示范课、汇报课、讲评课、复习课等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优化。每学期教师抽签上一节探讨课已初步形成特色,它为广大教师,它为教师们互相学习切磋提供良好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技能技巧的舞台,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在课堂实践中得以体现。我校就进行了教学研讨公开课比赛。我们还聘请了以前镇教研室三位教研员来指导。青年教师富有活力如吴茂亮、卢丹丹等各位教师在级科同伴的互助下,精心准备、精心钻研。这些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三、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教师角色,转变“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改革的最根本的一点是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革教师的每天都在进行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落实到学生思想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转变上。

(一)

转变“教”法与“学”法

课程发展年刚开始,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实行“让路、让位、让时间”的“三让”策略,即要按学生的学习思路来设计教师的教学思路;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要腾出时间让学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思考、操作演练,废除教师的”一言堂“。哪些教师与时俱进,与课改同行;哪些教师教育观念滞后,仍习惯于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穿新鞋,走老路”。学期有计划进行多形式的随堂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课改动向和“三让”的落实情况。

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摆正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只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少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多了;教师“满堂问”的情况少了,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操作体验的多了;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现象的少了,注重三维目标落实的多了。

学生学习方式开始转变。首先是学生胆大了。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自主了,胆大了,在课堂上敢于向老师发难,敢于说“不”字,敢于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第二是学生会学了。很多老师在课堂能够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学生学会了预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提出问题,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根据自己特点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已经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大为提高。

(二)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统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在新课程中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灌输变为知识探求的引导;课堂中教师提问的语气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命令式变为商量式。各教研组结合本校各学科特点,钻研教材,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实行课堂教育的创新。例如,数学组规定了每节课教师单向授课时间不超过25分钟,确保每堂课学生有15分钟的练习,巩固当堂内容,从实施的情况看效果良好。如张云芝老师在执教“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进行报数的游戏训练,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导演角色,学生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吴茂亮在教学“家”时,把学生带到植物园,让他们观察种子发芽,小草生长来感知“泥土是种子的家”,观察在池塘的鱼,让他们知道“池塘是鱼的家”。

四、对新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体会和一些问题的思考

(一)体会

新课程从内容上,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学习方式上来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凡事“以纲为纲,以本位本”,教师迷信教学大纲和教材,视教材为“圣明”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实现教材观的转变,变成为学习的根本目的。让教师真正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从而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意在引起学生的认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义建构,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因此,教材不过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使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

(二)困惑与思考

1、新课程倡导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随之带来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学习活动看上去轻松、活泼,但训练的面不够,训练的量达不到要求,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2、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现在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多数小组讨论仅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课堂都非常活跃,但是否能有效地进行思考,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发展,值得我们关注。

3、在新课程空间自由度大的情况下,怎样把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去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比较明白,教师容易掌握,而现在教材是资源,更多的是教师要把握要挖掘,教材中的知识要求好象降低了,而实际上是更难了,要求更高了。

4、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让其只掌握某一种较易的方法也可能存在困难,而教师在课上可给这些学生单独的辅导的时间又不足,大面积、大规模的加班加点补课是绝对违背素质教育本意的,那么学困生怎么办?

五、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管理常规,促进新课程发展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全新的课程理念,扎实的教学管理,是提高质量的有力促进。在新课程改革下,我校继续扎扎实实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学校里现一派蓬勃生机。

1、常规工作落实到位。

(1)加强教学研究,坚持集体备课,进一步完善使用集体教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雷打不动,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其同研究教材,集思广益,讨论教法,努力做到五“统一”(即: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课时划分统一、教学思路统一、练习设计统一),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强调课后反思。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以后,都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深层次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教育教学叙事文章。我们要求它不拘形式,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可以记教学中的知识,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困惑,记新的教学设想等等,篇幅可长可短。然后,把它整理成有质量的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等。

(3)作业监控,提高质量。

我校每学期两次作业检查,都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每一项作业、每一篇作业。无论是教导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把作业质量看成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为每一本作业都凝聚着教师和学生的心血。我校的作业检查一直作到分工明确,检查细致,及时反馈。每学期进行的两次作业检查,我们一改以往做法(事先通知,定好时间),不定时,按学生序号抽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检查时由学校行政、组长、任科教师三者在场,认真查看,发现不足,及时反馈给任科教师,让教师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规范单元检测。

一所学校,质量高低是学校立足的生命线。因此,我校对教学质量进行了全程监控。过去进行单元检测由教师自己制定平分标准,自己阅卷,有经验的教师能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补漏,相当多的年轻教师没有足够认识到单元检测的作用,不能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越积越多,期末复习经常加班加点,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行政进行了多次研究,出台了的质量检测方案。由于规范了质量监控,让教师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引起了教师的反思。而不用教导主任比哪个班失分率高,教师自己就进行了对比,引起了深刻的反思,我的教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法运用得还不够恰当?改变了过去一味埋怨学生的现象,促使了教师自己去钻研教材,改革教法,老师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给学生补漏。

六、以评价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一)学生评价。对学生科学、公正、公平、全面、准确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推进和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方面。我校按照《沙河镇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进行评价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审美素质、学科课程成绩、身体素质状况、劳动技能素质、特别表现情况、评优情况、出勤。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各个项目,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评估记载。学科课程成绩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评估记载。对学生评价采用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二)教师评价。正确的评价就好比海上的领航灯,对于一线的教师不论是实验顺利时还是实验受挫时,都能起到一个激励或导向的作用,所以我们通过做到“四表扬、一批评、三结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表扬敢于质疑自己教学的,表扬及时反思不断总结的,表扬学生能力培养凸现的,表扬教师教学方式有特色的;批评照本宣科的。“三结合”:平时与阶段相结合:既平时教学中的成功和阶段的考核情况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即:教师的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相结合。个人和集体相结合即:教研组教师个人实践情况和教研组整体实践情况相结合。

七、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加强管理,增强办学特色

新课程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倡导学生有个性地健康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好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我们具体分这么三块:第一类是提高类课程(或为拓展类课程),主要是与语文、数学、英语相关的奥数课、阅读欣赏课、习作课、英语口语课等,目的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学习进行拓展或加深,以适应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第二块是个性类课程,如计算机、美术、书法体育、科技制作等,以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和个性的需求;第三类是生成类课程,这类课程没有固定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必要开设相应的课程了,就选定一个主题适时开设。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我校扎实进行,我们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教务处对校本课程在实施上进行统筹安排,做到时间保证、场地保证。拨出专项经费,对校本课程在实施上给予财务的倾斜,满足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印发材料、评优奖优等。)从上学期开始,每周星期三下午,就是我校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开设了4个兴趣小组。上学期参加镇的兴趣小组比赛。

新课程发展曲折而艰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以满腔的热情,投身课程发展,让课程发展之花在我们辉埠小学这块乐土上结出硕果。

辉埠小学

2010.01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