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网络研修试点执行方案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研修,试点,示范,执行
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网络研修试点执行方案 本文简介:2013年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网络研修试点执行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2013年8月25开始,围绕“优化校本研修管理、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对206所校
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网络研修试点执行方案 本文内容:
2013年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
网络研修试点执行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2013年8月25开始,围绕“优化校本研修管理、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对206所校本培训示范校实施网络研修试点培训,进一步推动我省校本培训培训模式的创新,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试点目标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学校组织与个人自主选学相结合,能力提升与教学应用相结合的新模式,切实提高项目校校本培训的质量、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更好地发挥示范学校在全省校本培训工作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试点任务
1.校本研修管理者
(1)能够组织制定本校校本研修计划,组建学校研修团队(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师开展自主、协作的校本研修活动,能够制定相关政策和有效措施激励、保障校本研修。
(2)能够有效管理本项目工作,组织教师全员参与研修活动,确保所带学校项目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3)能够利用校本研修数字化管理与活动平台进行人员管理、研修团队管理、活动管理、资源管理、评价管理,改进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现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管理升级。
2.校本研修指导者
(1)能够自主设计校本研修主题,制定“校本研修”计划或“校本研修区域性推进”方案,整合校内外资源,设计校本研修活动(或课程)。
(2)能够有效指导本项目工作,牵头主持学校学科教研组或跨校学科协作组,参与引领性主题研修活动,并根据本校(地)教学实际,开展线上与线下的研修活动,保证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活跃度及研修质量。
(3)能够利用校本(区域)研修数字化平台,组织本组(校、区域)教师分享教学资源,积极引导跨校(区域)资源共享与交流,为教师常态研修提供指导和专业支持。
3.学员研修
(1)参与学校教研组、跨校学科协作组组织的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和项目组的引领性主题研修活动,参与并结合本学期教学实际,践行所学内容,切实改进教学行为。
(2)建立个人工作室,加入学校教研组或跨校学科协作组,掌握资源分享、研修交流工具,拥有专业交流伙伴,养成网络研修习惯。三、项目对象
广东省206所示范性全体教师,其中骨干培训对象为:项目学校校长(副校长)代表、信息技术教师。
四、研修类型
研修类型分为:引领性研修和自主性研修。
组班形式分为:学校独立组班,建立学校门户;
“手拉手”跨校组班(区域内或跨区域有“手拉手”意愿的学校,采用统一校本研修门户,“拉手”学校校长共同担任学校管理员,采用统一研修主题和考核标准,按照统一研修计划开展研修活动)。
研修类型
类型说明
研修支持与服务
(项目组提供)
引领性研修
项目组设计研修主题,制定研修计划,提供研修资源和研修指导,项目校(区域)不另行制定计划,全程参与项目组组织的研修活动。(引领性研修具体安排参见四、研修内容部分的第2点)
40学时网络研修:
l
校本研修管理与活动平台
l
活动主题
l
活动计划
l
分层课程资源
l
研修工具包
l
考核方案
线下研修指导
自主性研修
对于校本研修经验比较丰富的学校,可参照本项目考核方案,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设计主题研修活动并充分利用校本研修选课平台和活动平台组织实施,以供评估
40学时网络研修:
l
校本研修管理与活动平台
l
分层课程资源(选用)
l
研修工具包(选用)
l
考核方案
线下研修指导
五、
研修内容
1.骨干研修
完成24学时的项目骨干集中研修,通过专题报告、任务指导、模拟演练、主题交流等研修活动,使项目骨干:
(1)了解国家、省项目办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最新政策和改革思路,理解本项目实施的意义;
(2)掌握校本研修及学习共同体管理与运行的基本特点及操作模式;
(3)会制订校本研修主题设计、年度计划。掌握校本研修活动(或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
(4)项目方案,明确管理与指导团队的分工职责,学会校本研修管理与活动平台的操作技能。
2.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
(1)网络学习共同体建设
以学科为载体,分级建设学习共同体,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研修空间。
项目组——跨校进行学科指导,聘请学科专家和优秀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指导团队,设计并组织开展引领性主题研修活动,组织答疑、资源与活动的推优、分享和交流。
学校——在校长的统筹下,创建学校校本研修门户,依托学校学科教研组建立相应的网络教研组,结合本校教师和教学实际,参照项目实施方案及活动安排,设计研修主题,制订研修计划,组织线上或线下研修活动,组织本校或跨校的资源分享或交流。鼓励自主建立课题组、专题研修组、兴趣组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
(2)组织开展研修活动
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统筹安排不少于40学时的网络研修,同时进行不少于14学时的线下研修活动。
其中项目组组织的引领性主题研修活动主要以网络研修的形式进行,学校以及学校教研组组织的研修活动主要以线下活动为主。
引领性主题研修活动建议如下:
2013年8月25日--9月30日(到国庆节前)网络研修4学时
参与者
研修活动
研修资源
全体成员
1.登录社区
登录:http://url.cn/Fn6LM0
找到省、区域、学校社区以及学科频道首页
2.了解方案
在项目首页,阅读项目实施方案、考核要求、时间安排等文件
3.完善信息
核对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科、学段、学校、联系电话等
4.学会操作
在项目首页“登录区”找到本角色操作手册,按照提示操作熟悉平台。查看“常见问题”,学习“小研伴我行”平台导学课程
5.填写前测问卷
填写项目组发起的调查问卷
导学课程
l
小研伴你行——我的网络家园
l
小研伴你行——我的网络研修活动
l
网络学科协作组建设案例的展示与分析(北京西城、上海浦东)
学员
1.体验个人工作室,上传研修资源
2.校教研组长创建的学科协作组
3.
进入区域学科协作组与学友打招呼
校教研组长(主持教师)
在学校社区,创建网络教研组,并引导本教研组成员网上报到
学校管理员
1.确定网络教研组组长人选
2.督促并指导网络教研组长创建网络教研组
3.熟悉校本研修管理平台
项目组
学科导师
1.发布项目方案及分阶段活动安排
2.发起“新人报到”相识活动,并引导参训学员跟帖留言
第一阶段学情会
第一期简报
第二阶段研修主题:规划自我,做好老师
2013年10月8日--10月27日(从国庆后)网络研修10学时,线下研修2学时
参与者
研修活动
研修资源
研修工具
学员
1.学习课程
1.1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1.2师德案例
2.实践研修
2.1参加校教研组组织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活动,选择一份对自己触动较深的学生作业,附上个人感言后,上传至学校教研组
2.2制订一年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并上传至学校教研组
导读课程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师德案例1
师德案例2
l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样表
学校教研组长
(主持教师)
1.针对教师上传的学生作业及个人感言,组织一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交流、分享活动
2.针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参照本校校本研修计划,制订并上传教研组年度研修计划
l
学校主题研修活动记录表
学校管理员
1.组织一次全校学生活动,请学生用文字或绘画等形式描绘“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并在各教研组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一名代表跨校交流
2.组织制作一期简报
3.参照项目实施方案及分阶段活动安排,对本校教师进行调研,制订本校校本研修计划
l
学校校本研修需求调研表样例
l
学校校本研修计划样例
项目组学科导师
1.组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跨区交流
2.集中问题答疑
3.展示并指导个人、学校和区域的年度研修计划
第二阶段学情会
第二期简报
第一次答疑
第三阶段研修主题:以学定教,设计教学
2013年10月28日--11月24日,网络研修12学时,线下研修4学时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8个学科提供ABC三个系列课程资源,其余学科提供AB系列课程资源,供学员自选学习)
参与者
研修活动
研修资源
研修工具
学员
1.学习课程
1.1学习导读课程(必选)
1.2学习学科分层课程
(在A、B、C三个系列课程中,任选一个系列)
2.实践研修(任选一项)
2.1单课教材的理解加工
A.根据教学进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任选一个课时,提交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
B.用结构图表的方式,呈现本课教材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2单元(专题)教材的理解加工
A.根据教学进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任选一个单元(专题),提交该单元的教材结构图
B.提交该单元(专题)教材结构关系解读
2.3整本教材理解加工
A.根据教学进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交一册教材的结构图
B.提交本册教材结构关系解读
(上述各项作业要求,请参考研修工具)
1.导读课程:
教材的理解和加工
2.学科分层课程
A系列课程
l
学科新课标解读
l
人教版新教材整体分析
l
教学目标设计与检测设计
l
教学内容与过程方法设计
l
PPT制作及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
B系列课程
l
备内容:理念与策略
l
备学生:理念与策略
l
备方法:理念与策略
C系列课程
l
PCK学科教学知识
l
教学设计样表
l
每课结构图表样表
l
单元(专题)教材结构图样表
l
整本教材结构图样表
l
教材结构关系解读样例
学校教研组长(主持教师)
1.结合教师提交的作业开展一次结构图分享活动
2.确定一个课例,本教研组成员进行同课异构,在分析、点评不同的教学设计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共同改进,形成、推荐一份“精品教学设计”资源
3.归纳教学设计和结构图制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推荐一份结构图
l
学校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记录表
学校管理员
1.推荐优秀教研组和各学科“精品教学设计”资源
2.组织跨学科的经验交流
3.制作一期学情简报
学校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记录表
项目组学科导师
1.梳理问题,线上答疑
2.就教学设计、结构图制作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分析与点评,形成“以学定教”的精益评析
第三阶段学情会
第三、四期简报
第二、三次答疑
第四阶段研修主题:以学施教,实施教学
2013年11月25日--2014年1月17日(到寒假前),网络研修12学时,线下研修4学时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8个学科提供ABC三系列课程资源,其余学科提供AB两系列课程资源,供学员自选一系列学习)
参与者
研修活动
研修资源
研修工具
学员
1.学习课程
1.1学习导读课程(必选)
1.2学习学科系列课程
(A、B、C三阶课程任选)
2.实践研修
选择一堂正在执教的课程,提交自评报告,阐述本堂课是如何体现以学施教的
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角度有选择地进行分析。
本堂课是如何关注学生“学会”情况的;
本堂课是如何关注学生“会学”情况的;
本堂课是如何关注学生“乐学”情况的。
1.导读课程
l
理解学会、会学和乐学三个教学层次
l
课堂观察技术
2.系列课程
A系列课程
l
备课上课——准确、有效、美感
l
概念与原理操作技术
l
系统与重难点操作技术
l
有声言语操作技术
l
有形言语操作技术
l
教学艺术与审美化教学
B
学科系列课程
l
课堂管理
l
教学组织
l
内容讲授
l
师生互动
l
差异兼顾
l
预设生成
C.学科系列课程
l
PCK学科教学知识(一组)
l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l
自评报告样例
学校教研组长(主持教师)
1.以本教研组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例,组织本教研组成员从不同角度进行课堂诊断,并推荐
“精彩课堂”实录或“精细观课”(实录片段)资源
2.梳理本教研组成员在“以学施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提交一份“精益评析”报告
3.任选课程中的一个“校本研修活动建议”组织一次本组活动
l
学校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记录表
学校管理员
1.围绕主题“以学施教”组织一次研修活动
2.推荐优秀教研组和各学科优秀“精彩课堂”或“精细观课”资源
3.组织跨学科的经验交流
4.制作一期学情简报
项目组学科导师
1.梳理问题,线上答疑
2.就“以学施教”中存存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分析与点评,形成“以学施教”的精益评析
3.就跨区第四阶段学情会
第四、五期简报
第四、五次答疑的同课异构,进行点评与分析
第四阶段学情会
第五、六期简报
第四、五次集中答疑
第五阶段:“精彩绽放”成果展示、总结评优
(2014年1月)2学时
参与者
任务
学员
撰写并提交总结《变化——我的专业成长》
学校教研组(主持教师)
撰写并提交总结
学校管理员
撰写并提交总结
结业
u自主性研修选课指南
选择自主性研修的学校可结合自身计划和校本研修主题选择相应的课程。选课指南见附件。
分阶段研修安排请见培训专区
六、组织管理
(一)管理-支持系统
本项目建立“一体两翼”一个主体的管理-支持模式。
“一体”是指项目校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主体,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与引领功能,以项目为契机,因地制宜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进行整合,形成有成效、可持续的新型校本研修模式。
“两翼”是指为使学校校本研修突破“本校研修”的局限,获得更广阔的专业支持,搭建行政、业务双线支持体系。在广东省教师继教中心的领导下,首先,建立项目办—地市师训管理部门—项目校校长行政管理体系,统筹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其次,形成项目课程团队、学科指导团队、学校学科教研组长三级专业指导。
在该管理系统中,项目校为项目管理的主体机构,是决定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顺畅性,校本研修管理的有效性和校本研修开展的可持续性的关键。
管理—支持系统示意图如下所示:
(二)
各级管理与支持团队职责
u各级行政管理角色职责
1.省项目办(省级管理员)
具体职责如下:
l制定相关政策,下发文件,将本次培训纳入当地继续教育培训规划,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定激励政策与措施。
l负责聘请项目指导专家,组织专家对各项目校进行巡回指导与评估。
l负责组建学科指导团队,并注重选拔来自一线的学科指导教师,制定相应的遴选办法。
l参与学情通报会,及时了解整体项目情况。
l负责本省项目评优、总结和表彰宣传工作。
2.地市师训管理部门
l制定相关政策,下发文件,将本次培训纳入当地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协调统筹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定激励政策与措施。
l负责对本地区项目工作的领导、规划、管理与评估。
l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学情通报会,及时了解整体项目情况。
l负责本地区项目评优、总结和表彰宣传工作。
3.校长(学校管理员)
l
根据项目方案及本校研修计划,制订本校研修计划,做好准备与实施工作。
l
负责遴选本校各参训学科教研组组长,每教研组1名。
l
负责与区域教育局联系沟通,为学员创造学习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组织本校线下研修活动,并积极配合跨校及跨区域的研修活动。
l
经常与学校各学科教研组长、学员进行沟通交流,督促、检查、评价本校各学科教研组长工作,关注本校学员研修情况,督促学员上线参训,保证本校的校本研修活跃度及研修质量。
l
以简报的形式向区域项目办通报本校项目进展情况、动态和各学科协作组学习与活动情况。
l
参与学情通报会,及时了解整体项目情况,并根据情况,整理本校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改进校本管理措施。
l
中后期做好总结审优,提出落实管理改进措施、总结管理经验,提交校本研修管理总结。
l
负责本校项目评优、总结表彰宣传工作。
u各级学科指导者角色职责
1.项目课程团队
l
负责制定分层网络课程选课指南
l
负责课程研发
l
负责课程答疑指导
2.项目学科指导团队
l
制定分学科项目实施方案、分阶段活动安排;
l
牵头主持学科指导工作,组织参与引领性主题研修活动,并根据本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活动,保证学科研修质量;
l
积极引导跨区域资源共享与交流,并做好推优工作;
l
定期以简报形式通报本组组员的研修情况及成果;
l
及时了解项目情况,并对本组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
l
参与制定来自一线的学科指导教师的遴选办法,撰写学科研修总结。
3.学校学科教研组长
l
参照项目实施方案、本校实际情况,自主制定本校本学科研修计划。
l
引导本校本学科学员加入协作组,牵头主持本校学科协作组工作,参与引领性主题研修活动,并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活动,保证协作组活跃度及研修质量。
l
整合校内外资源及利用研修平台提供的资源,设计校本研修活动(或课程)。
l
督促组员上线学习并积极参加研修活动,组织本组组员进行问题研讨和分享教学资源,积极引导跨校资源共享与交流,并做好推优工作。
l
定期以简报形式通报本组组员的研修情况及成果,上传至本学科协作组。
l
参与学情通报会与集中答疑活动,及时了解培训情况,并对本组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
l
考核评定本协作组组员的研修成绩,评选优秀组员并提交名单,撰写研修总结,并提交给研修网项目组。
六、考核评优
考核评价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满分100分。
1.学员考核评优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课程学习
(30%)
包括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程文本资料的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达到1900分钟,此项可得满分。
活动参与
(20%)
参与线上活动,每个贡献值不少于10的活动计2分,总分不超过20分。
说明:活动贡献值指在单个活动下的所有行为次数之和
日志撰写
(10%)
能够坚持撰写教育日志并形成习惯,项目期间提交一篇公开日志计0.5分,总分不超过10分。
资源分享
(40%)
实践研修
成果
(25%)
撰写实践研修成果并以资源方式提交到协作组,每条公开资源计5分,总分不超过25分(要选中相应的标签,如“教学设计”“结构图”等)。
其他教学资源
(15%)
上传各类原创可分享的教学资源到个人工作室,每条公开资源计0.5分,总分不超过15分。
总分(100分)
优秀100—90;良好89—80;合格79—60;不合格59-
0
2.教研组长考核(作为评优条件)
考核项目
评价标准
学员参训率
(20%)
学员参训率达到96%以上:20分;90%-95%:18分;70%-89%:15分;50%-69%:10分;50%以下不得分。
组织活动
(30%)
组织各项研修活动,1次活动计5分,最高30分。
研修简报
(20%)
每完成1期研修简报计4分。总分不超过20分。
研修合格率(30%)
95%以上:30分;90%-95%:25分;70%-89%:20分;50%-69%:10分;50%以下不得分。
附加分
1.能够带领团队形成积极可分享的团队研修文化。
2.使团队对外有一定影响力。
3.校本研修管理评价(自评)
项目
内容
0-5分
要点
团队组织
组织健全、分工明确、人员到位
结构、名单、职责
方案筹划
实施调研,制定校本研修方案
调研报告、方案、研修问题系列
行政支持
下文件、供条件
文件
过程监控
督学情、促学习,保三率、
出简报
三率、简报
机制改革
网络校本研修新机制形成
制度、政策、
活动
校本研修开展、其他活动主持与参与
线上次数
线下次数
参与率
表彰总结
总结、评优、表彰(教案推优、课例推优、教研组推优)、学员优秀
总结、学员优秀率、推优、
奖励计划
宣传
学情会发言,成果展示、出版
发言稿、
宣传计划
4.表彰奖励
由省项目办制定评优奖励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学校、优秀学员、优秀教研组长进行表彰与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