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加大。 大学生就业观念在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解和偏差。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前景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观,即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时对择业的看法和态度,是人生理想在择业问题上的体现,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利益的满足为标志的个人导向的价值观开始主导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行为。 这种错误的就业观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职业评价、职业取向和职业生涯。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合理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常见误区
1.理想与现实脱节的类型。 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主要是由于多年的教育,使得大学生树立了很高的理想,毕业后总希望有一份可以实现理想的工作。 当大学生毕业走出校园时,面临着更多非公有制企业文员、业务人员的招聘岗位。 他们的理想似乎破灭了,对继续求职失去了信心。 他们要么雄心勃勃,希望选择社会要求较高的职业,但实际能力较低; 或者为了追寻热门话题,希望选择社会上热门的行业、公司、职业,却不愿意选择求职。 人数少、分散的职业; 或者偏爱国有企业或国家机关,过分强调用人单位的国有性质或在国家机关工作; 或者他们更喜欢大城市,不愿意去偏远山区工作,而只愿意留在大城市。
2.一步式。 一站式型是指大学生找工作时,总希望一步到位,即薪资、职位必须达到高水平,进入高层次,但又不愿意到基层岗位接受培训,积累经验。 或者在选择职业时,无论市场经济职业趋势如何变化,他们都希望永久留在某个行业。 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坚持三个高标准:高起点、高职位、高薪水。 他们更少考虑自己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更多考虑工资和福利。 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和困难行业工作,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工作。 他们“宁愿在城里有一张床,也不愿在西部有房子”。 他们宁愿转行失业,也不愿去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工作。 工作,但缺乏管理岗位所需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结果就是错失了成功的机会。
3、虚荣比较型。 比较心理通常是基于自我和虚荣心。 一些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现实、客观地分析职业的内在要求。 相反,他们一味地考虑品牌的响度,面子的荣耀,以及自己和家人虚荣心的满足。 结果,他们要么因为无法满足职业需求而感到沮丧,要么因为表现不佳而不得不重新就业。
4、盲从式。 如今,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大学生就业心态、就业观念呈现多元化。 的趋势. 没有深入接触世界的大学生无法认识社会环境、职业选择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无法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相反,他们盲目地受到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 ,单纯强调经济利益,忽视自我发展和社会需求,形成错误的就业观。
二、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科学就业观是全面的、动态的、可持续的就业观。 结合当前形势和大学生自身特点,科学的就业观应该是高尚的、长期的、多元的、大众的、有效的。
1、树立崇高的就业观,将社会责任的实现与自我价值的表达结合起来。 树立崇高就业观,关键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要从个人导向转向社会导向,明确“自我实现”是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因此,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好体现在服从社会需求、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 大学生必须有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正如黄炎培所说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责任第一,他人利益第二”。 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最基层的地方施展才华,学以致用,促进学习,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2、树立“大众”就业观,把实现理想与面对现实结合起来。 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的时代,大学生必须突破精英主义的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要适当降低就业期望,摆脱精英光环,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自身综合素质和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准确认识、合理预见、正确定位,认识到大学生是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在大众就业形势下,到基层就业是大学生的积极选择。 基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也将是吸引毕业生的最大空间。 草根经历是大学生成长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的资本。 勇于到基层去锻炼成长,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困难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最终脱颖而出。
3.树立就业长远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经验几近空白,需要提高工作能力。 所以,一定有一个从各方面积累、经验、发展的过程。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生在做出职业选择时,首先要把握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就业形势,对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和把握。 其次,要考虑的是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是否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越来越证明,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 因此,大学毕业生没有必要追求完美。 相反,他们应该在职业发展中不断发展自己、充实自己,通过不断进步获得成功。
4.树立多元化就业观,把转变就业观念与拓宽就业途径结合起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开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变革,经济繁荣带动了新型小企业的发展。 当前,小企业已构成我国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点。 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也应该向公私兼顾的方向转变。 随着社会就业制度的变化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必须学会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就业类型上,不能只关注单位性质; 在地理位置上,要弱化不去非大城市的想法; 在就业渠道上,积极探索自由职业,大力推动个体经营。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科学定位自己、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是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和关键。 同时,全社会也应形成合力。 政府、高校、用人单位要相互合作,优化就业环境,确保大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参考:
[1] 刘磊.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利益协调分析[J]. 现代工商,2011(4).
[2] 王磊. 基于和谐就业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08)。
[3] 丁永刚. 当今大学生就业观误区及引导策略[J]. 青海社会科学,200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