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杂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姓王的自然课老师总在夸奖自身的一个同学(名为16号),说他有创意,有领导气质,然而其他老师都不想教这种“天才型”的同学。
到了下学期,由于班上的王老师请假,另一位老师(暂称我)则代替他,我从来没有见过16号。第一堂课点名时,我仔细的看了16号。他衣着崭新的衣服,一幅无精打采的模样,让人非常的失望。我心里有些怀疑。因此,我经常拿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让16号回答,但他都不会。我经常怀疑自身,怀疑王老师。但是我还是尽力去关注他,认真的辅导,并且将自身的《科学童话》借给他,还时常叫他到图书馆借书。然后我再问其中的内容。由此我们建立起了信任。学期结束时,我叫同学做两张图文报告。才一年级的小朋友,不要太多,然而16号却完成的相当好。他的报告竟然是十篇读书心得。我忍不住将这份作业拿到王老师面前,夸赞他的16号。谁知王老师却一脸茫然,我提醒他是16号,然而他却告诉我16号在上学期已经退学了。(到此时,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的16号已经走了。)
由16号的故事,我感悟很多。生活中,假如我们老师和同学相互能建立起一种信任,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很多同学都能发挥自身的潜能,也许人人都可以为这个神秘的16号。
张磊(4.24)
班主任寄语:
我觉得我们很多同学不是不行,而是他们不相信自身行。而很多时候外界环境对他们的评价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些同学自身的心境。一次两次三次,渐渐的,这些同学就自身把自身定义为差生了,认为自身无可救药了,于是自暴自弃,甚至自身也开始瞧不起自身了。试想,假如一个人自身都放弃自身了,那么他人又怎么来协助你呢?
文中的确16号,也许并不是很优秀。可是,难道他的不优秀是与生俱来的吗?我不这样以为。事实上,他很多时候是他的环境改变了他,是他自身改变了自身。为什么他的读书报告会写的那么好呢?我想这恐怕也是因为人们(尤其是他“我”)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他自身也开始寻找自我的缘故吧。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教育的失败是不是与我们这些教育者有很多关系呢?是不是我们有的教育者带着有色眼睛去观看这些同学呢?其次,我觉得我们教育很多时候的失败与社会、家庭这些大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再次,我觉得我们的同学很多时候太容易自暴自弃了,缺乏一种韧劲,缺乏一种耐久的毅力,缺乏一种乐观的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去改变环境,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努力去追求理想的环境。假如我们连努力都没有努力,那么结果也必定是失败。同学们,不要抱怨自身的环境,不要太在意于他人的不公正评价。我想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至少可以减少失败的机会,可以减少悲伤的可能。努力吧,试着改变自身,即便你现在不时很出色,我想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那个16号。
迷惘的季节系列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