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小朋友的心理健康,为小朋友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同学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同学中有2/5左右的小朋友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标明,青少年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革新必定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抵触等,必定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接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革新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小朋友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和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家长、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小朋友,协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930年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的成立宗旨是:“完全从事于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教育的活动。尤其关心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坚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期增进全人类的幸福。”这一宗旨为世界各国的有志之士所接受,因此心理健康逐步被提到和生理健康一样重要的位置,使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从提高精神病人的治疗效果,扩大到强调精神疾患的预防和塑造健全人格等各个方面。这样,坚持心理健康就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追求,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保守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规范,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局部,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二、心理健康的规范
心理健康的规范,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以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的经验,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所论述的全面健康三要素的一项重要条件,也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条重要心理健康规范。
人不只具有生物性,而且具有社会性,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个健康的人必定要适应社会,特别是当今改革开放年代,一个健康的人更应适应充溢矛盾、纷繁多变的大千世界。缺乏社会适应性心理必定不会健康,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更无法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
2、具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3、具有能处置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人格的完善
人格完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人格的结构要素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2、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能正确清晰地认识自身,认识他人和周围的环境,并能作出适当的反应;
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身的心理行动;
4、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核心作用,它对人的活动常起着推动或阻抑作用。心理健康者能经常坚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溢希望。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更为重要的是情绪稳定,能具有自制、自控、坚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
(四)、智力正常
智力又称智能,是大脑活动的整体性功能表示。智力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五种能力综合体现,其核心是思维力。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保证青少年和一切社会成员学业胜利、事业胜利的必备心理基础。
(五)、意志健全和行为协调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支配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每个人都有四种年龄。即实际年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社会年龄。由于每个人所处地理环境、营养条件、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经历不同,因而造成实际年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社会年龄存在差别,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者来说,要求心理、社会、生理和实际年龄基本一致,既不能“少年老成”,也不能“老人幼稚化”。
以上各条规范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是广义的;对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同学来说,也应具有自身年龄的特征,主要具有以下几项要求:
1、乐于学习,追求进步;
2、自我意识清晰,观念明确;
3、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4、人际关系和谐,善于与人友好相处;
5、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6、有理想有目标。
三、当前中同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
当前中同学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时提高,竞争的程度加剧,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重视小朋友的心理健康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关注。初中同学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示如下。
1、焦虑
指人对生活中即将发生可能会引起危险、灾祸或者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时表示出的紧张、忧虑和不安的心理状态。表示为坐立不安、来回走动、情绪不定、心悸头晕等症状。
2、抑郁
情绪低落,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对人冷漠无情、缺乏热情、有自卑感,言语减少、不思饮食,抑郁是导致青少年的自杀原因之一。
3、愤怒
指各种轻重不等的易怒倾向,如受某种恐吓或排除某种阻碍而激动发怒,作出过激的行为;如行凶、斗殴、骂人,做事不考虑后果等。
4、自卑
在多次受挫而无力克服之后,往往会发生自卑感。总认为自身低人一等,作辽过激的行为;如行凶、斗殴、骂人,做事不考虑后果等。
5、社交恐怖
表示在与他人交往中举止拘谨,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语无伦次、手足发抖,出汗恶心等。
6、注意缺损
这在青少年中最常见,表示为多动症,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即使是看电视、做游戏也是有始无终,不能专心致志。
以上仅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问题,其他还存在智能、行为、情感等方面的缺陷。
当前中同学心理困惑的主要方面是:
当前中同学存在着各种心理困惑、焦虑和迷惘,需要家长、教师的关心与协助,经我校心理健康辅导站调查主要困惑如下。
1、期望宽松的学习环境
有44.7%的同学提出此类问题:“不知怎样才干学好功课,能取得优良成果”?有的同学说:自身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家长还嫌我不用功,天天盯着我,非考上重点高中不可。有的小朋友经常在家长打骂下被迫读书,不知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又不知自身该如何才干提高成果。
2、希望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23%的同学在处置人际关系上缺乏经验和应有的素养,他们在班上感到“孤独”,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不知今后怎么办才好,有同学说:“我性格内向,胆子又小,不善于交际,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和我来往,我感到孤独。”
3、盼望有个温馨的家庭
9%的同学感到烦恼苦闷的是家庭矛盾。有的同学家庭关系复杂,经常被同学耻笑,不少小朋友经常在家里遭到殴打,他们既得不到慈母爱抚,又不能获取严父的教诲,心情十分苦闷。
4、探索人生奥妙
2.8%的同学对自身心理、心理发生微妙变化发生疑惑,热切希望探索人生奥妙。
当然还有各种心理困惑,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家长如何培养小朋友的健康心理素质
(一)、家庭须形成一个心理健康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