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评价
2011年是浙江省新课程高方案实施后的第三年,数学高考命题以“顺应课改,稳步推进”为命题指导思想,以“教材为蓝本,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体现“起点低、入口宽、方法多、落点高、区分度好”的特点。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二模)数学试题(理)基本上体现了这一思想,但本卷中有些难题方法较单一。试题整个背景熟悉、载体简单、注重思维、注重能力,本次二模卷大量试题涉及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如理(6)、(9)、(10)、(14)、(16)、(17)(18)、(19)、(21)、(22)等题。这些试题给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广大师生虽然普遍认为试题较难,但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主流方向,具有良好的评价功能。
二模试题覆盖了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知识点分布合理。多年来支撑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常考常新的主干内容,如新课程新增的函数的零点、三视图、算法初步等知识在试卷中占有一定比例。理(5)的程序框图题、理(7)函数零点问题、理(13)三视图题等是对新增内容的体现,可见本次考试命题者严格以“教材为蓝本,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坚持了“在知识交汇处设计问题”“以能力立意”做到不超纲,不打“擦边球”。
二、试题难度
2011年二模理科试卷内容分布及难度值如下表(按本校14个理科班统计)
题号 内容 难度系数
1 集合运算 0.836
2 复数运算 0.963
3 三角函数 0.872
4 求双曲线的渐近线 0.854
5 程序框图 0.961
6 线面角(的正弦值) 0.758
7 函数的零点 0.796
8 椭圆离心率 0.853
9 线性规划问题 0.764
10 排列组合 0.247
11 充要条件 0.732
12 函数性质 0.863
13 三视图 0.627
14 向量 0.594
15 数学期望 0.832
16 二项式定理 0.295
17 函数概念 0.277
18 三角综合 0.735
19 立几综合(面面垂直与二面角) 0.697
20 数列与不等式 0.402
21 直线与抛物线 0.475
22 函数与导数综合 0.289
试题坚持全面考查与突出双基相结合,试题既考虑知识的覆盖又不拘泥于具体的模块。
在难度配置上采取分布设问,分散难点的做法,由易到难,螺旋递进,从考生实际来看,考生普遍感到试题较难。下面以理科试卷为例,就各题的得分率做一下分析。理科试卷在选择题和解答题两种题型上,对难度的控制是比较成功的,但填空题与第20题没达到命题期望,填空题14、16两题难度较大,17题,大部分学生不明题意。
理(14)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意义与解三角形,但多数学生未能理解向量的几何意义而无从入手,有的通过对两边平方后,处理不当而导致错误,导致难度系数偏低。
理(16)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可以两边各自展开,对比系数,分别求出的值;也可以观察右边的结构特点,通过构造
+,移项得:=1+
从而。但很多学生没有耐心展开计算或计算错误,还有很多学生主动放弃答题,因此本题难度系数偏低。
理(17)题素材新活,但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从而感到无从入手。
理(18)漏解,未能根据范围定角;部分学生在化简中公式记错,而导致错解。
理(19)(1)建系求解的方法过程不熟练计算出错,(2)找错二面角,转换意识薄弱
理(20)第一小题学生(1)不知怎样证明;(2)只做猜想,未给出正明;(3)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利用累乘法求出的通项,但忽略其过程中n的范围,不全面(4)对于k的取值范围只给出,未说明理由。实际上本题第一小题可以用(1)等差中项来证明;(2)利用累乘法求出的通项;(3)先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皆可得分。而学生由于解题策略问题而导致失分。
理(21)本题是一道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已知条件应用缺少合理分析导致第一问不能拿分,还有部分学生(1)对于切线AQ,和BQ的交点没有求出;(2)a(x1-x2)的转化及的符号没有完成或未给出;(3)有些学生有思路,运算能力不过关,无法解题而导致失分,其中部分学生直接求出点A的坐标,运算相对容易。
理(22)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本题(2)问采用开放式的形式进行设问,旨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该题立意高、构思巧,回味浓。但大多学生由于“时间不够,构造函数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而导致失分。
总之,本次考试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运算能力普遍较差;(2)空间想象能力不足;(3)审题分析理解能力较差;(4)推理混乱表达不清,书写不规范;(5)作图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后期复习的高度重视。
三、复习建议
1、重视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这些联系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可能是教师平时教学的“忽略点”。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这些易忽略的知识点,也是平时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盲点”。如:函数与不等式、向量与解析几何,平面向量与三角等。
2、重视试题的新特点
(1)试题题提高了思维深度。在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强化理性思辨,关注探究应用。在2010年的高考试题中,理(6)、(7)、(8)、(9)、(10)、(12)、(13)、(16)、(19)、(20)、(21)(22)题均涉及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理(9)、(10)、((16)、(17)、(19)、(20)、(22)均有很高的思维含量,着力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在今年的样些卷中同样此类题出现较多。因此,在今后的复习中要加强上述类型题目的训练,一提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2)重视“新”的题型。通俗讲就是重视“做着别扭”的题型。在二模中,出现了考生感到做着别扭”的题目,这些题目均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个性品质都有较高要求,后期适当加强这方面的练习。(3)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特别是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