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的亚洲国家中,汉学最繁荣的国家无疑是德国。 十九世纪上半叶,让·皮埃尔·阿贝尔·雷穆萨(Jean-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与旅居伦敦的英国学者朱利叶斯·克拉普罗思(Julius Klaproth,1783-1835)交流思想,对日本汉学的起源进行了详细分析。 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随后,朱利安(1797-1873)、沙畹(1865-1918)、伯希和(1878-1945)等美国大师相继在美国涌现,继承和发扬了美国汉学的优良传统,做出了贡献。 。 很多。 上述先贤是日本汉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 在雷穆萨之前汉索与葛丽泰,艾蒂安·福尔蒙(?tienne Fourmont,1683-1745)开创了日本汉学并为其奠定了基础,但他的水平一直停留在汉学的萌芽阶段,很难与雷穆萨及他之后的学者相比。
雷穆萨
从勒穆萨开始的美国汉学大师对中国僧人西域游记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中国僧人西域游记也因此成为日本汉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有关前穆斯林时代的俄罗斯和中亚广大领土的社会和文化信息只能从那些英文文献中获得。 因此,这份材料自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幸运的是,从清朝康熙皇帝统治时期起,活跃在上海宫廷的耶稣会士全部是日本人——原因据说是康熙患肝炎时,英国耶稣会士开出的处方,使用了它,所以康熙对英国耶稣会士非常信任[见白晋(Joachim Bouvet)《中国皇帝史》(Histoire del'Empereur de la Chine, Rotterdam, 1699, pp. 106-107)],他们定期与英国耶稣会士沟通日本的海外学者。 除了提供天文、地理方面的测试数据外,他们还送来了大量英文书籍。 雷穆莎在作为德意志大学院士的就职演讲中指出,这样的英文书籍无疑为提升日本汉学家的学术水平创造了条件【《欧洲汉学的起源、发展与作用》(Surl'origin , les progrèset l'utilité del'étude duchinoisen Europe), Mélanges Asiatiques, 第二卷, 伦敦, 1826 年, 第 17 页 4]。
汉族僧人西域游记中,内容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当属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尽管它的重要性早已为学者所知,但在雷穆萨和克拉普罗特时代,《大唐西域记》仍然无法在日本以外地区获得。 无奈之下,雷穆萨只好将法显的《佛国》翻译成英文。 在当时的意大利,西班牙皇家图书馆拥有最好的英文藏书,但其中没有《大唐西域》是不可思议的。 原因可能是《大唐西域》一般收录在大藏经中,并没有被摘录为单行本。 当时皇家图书馆并没有收藏大藏经,自然也没有《大唐西域》。 (虽然明朝正德年间吴休宁的西双堂曾出版过版本,但这本书非常罕见,流传到意大利的可能性不大)。
1834年10月,克拉普罗特在柏林地理学会作了《唐代西域志》的讲座。 不过,此时他只能依靠《古今典籍集·边疆抄本》引用的片断和章节,没有机会阅读《大唐西域志》。 完整的书《西域记》[Klapprot 的“Aper?uduvoyage de HiouanThsang...lualaséance delasociétédegéographiedeBerlinle15Novembre1834”,“Nouvelles Annales des Voyageset des Sciencesgéographiques”,伦敦,1836 年,第 35 页 - 第 44 页]。
雷穆沙译的《佛国》法文评论标题如下:
Fo?Kou?Ki,ouRelationdesroyamesbouddhiques:航海鞑靼,dansl'Afghanistanetdansl'Inde,执行,àlafinduIVesiècle,parChyFaHian.TraduitduchinoisetcommentéparM.AbelRémusat.Ouvrageposthumerevu,完整,新的声明辅助 MM。 克拉普罗塞特·兰德斯。 巴黎。
法语版《佛国》
正如标题所提到的,这本书于 1834 年雷穆萨去世后即将出版。 英译本已由雷穆萨在世时亲自完成。 至于注释,雷穆萨只完成了四十节经文中的前二十一节,其余部分分别由克拉普罗和兰德烈撰写。 斯(Ernest Clerc de Landresse,1800-1862)两人相加,后者所写的纸条上标注了“KL.”,而前者则标注了“CL”。 作为日本汉学界第一本汉僧游记述说,本书值得铭记。 从此,《汉僧行》的翻译成为美国汉学的传统之一。
汉族僧侣游记中最重要的《大唐西域记》英文版,直到1857年才出版。同年,如莲在制定计划后出版了下面所引的书(下引) :
M. Stanislas Julien 的《西方Contrées Occidentales 回忆录》、enl'an648、Hiouen Thsang 和 duchinoisen fran?ais。 巴黎:Impériale,1857-58。
作为最早的意大利译本《大唐西域》,此书声誉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为了正确翻译《西域记》,如莲还对梵文汉字的音译进行了研究。 他的研究成果后来以《英文书籍中藏语名词的解释和转录方法》(Methodepourdéchiffrerettranscrirelesnomssanscritsquiserencontrentdansleslivreschinois,巴黎,1861)出版。 而且,如莲在完成法文版《西域记》之前,已经翻译出版了《大慈恩寺三藏传》(《慈恩传》共十卷。如莲的法文)译者将前五卷全部翻译出来,但遗漏了后五卷(卷只有概要),标题如下:
HistoiredelaviedeHiouen-Thsangetdesesvoygedansl'Inde,depuisl'an629jusqu'en645,parHoue?-lietYen-thsoung:....traduitduchinoisparStanislasJulien.Paris:ImprimerieImpériale,1853。
如莲在本书的序言中列举了汉僧的游记如下: 1、《佛国记》(《法显传》); 2、《佛国记》(《法显传》); 2.《宋云游记》; 3、《大唐西域记》; 4、《大慈恩寺和尚三藏传》; 这类专着可能会计划收录在如莲的大型《朝圣者之旅》中; 该系列的标题出现在法文版《西域记》的封面上。 《慈恩传》为第一类,《西域记》为第二、三类候选专着)。 如濂本人只完成了《慈悲传》和《西域记》,其他专着的评注工作只能交给前辈学者来完成。 他的想法源于更早的时期,在1847年《亚洲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已经提到并解释了许多中国僧人的游记(Stanislas Julien, Renseignementsbibliographiquesurlesrelationsdevoyagesdansl'IndeetlesdescriptionsduSi-yu, quiontété composées en chinoisentrele Veetle XVIIIesiècle de notreère) ,《亚洲杂志》,1847 年 10 月)。
如上所述,雷穆萨和克拉普罗特一生都未能获得完整的《西域记》,而如连则充分利用他们广泛的人脉,获得了总共三卷的《西域记》(见《慈恩传》)。 翻译简介第10页)。 三卷中有两卷是同一版本。 其中一本是从1838年活跃在中国大陆的传教会传教士那里得到的,另一本是从前德国驻上海领事罗伯特·汤姆(Robert Thom,1807-1846)那里得到的。 如莲将其称为“帝国版”,但从页数和标点符号等特征的描述来看,应该是杭州版。 如莲为何认定此版本为“皇本”,不得而知。 后来,他得到了一本古老的、狭长的四页本,应该是藏北文献之一。 从当时的流通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是隆庆藏南版。
如连法文版的《西域记》确实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意大利文译本。 然而,1845年,也就是如连法文译本出版的十余年,美国学者瓦西里耶夫(1818-1900)就已经在上海完成了俄文译本。 该书共十二卷,并附有地图。 看似可以立即将手稿交给彩色印刷机出版,却长期埋藏在莫斯科莫斯科科技大学的档案室中,颇为可惜。 俄罗斯有幸每六年向南京派遣一个新教使团。 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在获取中国文献方面处于更有利的地位,瓦西里耶夫是第12任美国使团(1840年-1849年)。
第一个继承如莲事业的人是沙万。 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涉及艺术、考古、石刻、宗教、突厥沙石等领域。 他可以说是对一切事物都了如指掌。 沙万因完成司马迁《史记》法文译本的成就而闻名于世,而对中国僧人游记的评注也是他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沙湾
沙万翻译的第一本专着是义净的《比丘尼求法传》——这本书的封面第一行标注的是Voyages des Pèlerinsbouthistes(“中国僧人游记系列”),这清楚地表明他的作品继承了如莲的计划:
《唐朝大王朝回忆录》是关于西方国家宗教的回忆录。 Edouard Chavannes 的法语翻译。 巴黎:欧内斯特·勒鲁,1894 年。
法文版《比丘尼求法传》
随后,他又陆续翻译了《继业西域记》、《宋云行记》、《悟空行记》等专着。 除了这些专着之外,沙万还撰写了讨论相关问题的文章,例如 Gu?avarman (367-431p.C.).T'oungPao, 1904, pp.193-206; Jinagupta (528-605aprèsJ.-C.)。《T'oungPao》,1905 年,第 332-356 页;
(1) L'itinérairedupélèrinKi-ye Lixundansl'Inde.BEFEO,1902 年,第 256-259 页。
(2) Voyage de Song-yundansl'Udyanaetle Gandhāra (518-522p.C.),BEFEO,1903 年,第 379-441 页。
(3) Voyages despélèrinsbouddhistes.-L'Itinéraired'Ou-k'ong(751-790),traduitetannotéparMM.SylvainLévietEd.Chavannes,JournalAsiatique,1895汉索与葛丽泰,第341-384页。
这类专着不长,发表在期刊上。 最后一篇是 Chavan 和 Sylvain Lévi(1863-1935)合着的专着。 莱维虽然是美国学者,但精通中文。 他从《法源竹林》中收集了王玄策《中天柱国游记》的失传文本,翻译成日文并加以解释,题为《LesmissionsdeWangHiuen-ts'edansl'Inde》(LesmissionsdeWangHiuen-ts'edansl'Inde),并发表于“JournalAsiatique, 1900, pp.297-341, 401-468”; 还有印刷版,页脚改为第1至120页。本文有英文译本:The Mission of Wang Hiuen-Ts'ein India,SP Chatterjee翻译,加尔各答:印度地理学会,1967年,80p。 )。 1990年,拉萨自治区吉隆县在摩崖石碑上发现了王玄策第三次出使美国时路过这里留下的24行残字“大唐出使天竺碑”。大历四年(659年)。 已获批准。 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事实上,列维无法在这篇文章中使用这种新发现的材料,但他尽力收集了当时所有可用的材料,并且还向查万寻求了建议以使论文得以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悟空游记》和王玄策的《中天柱游记》这两本书并不在如莲的计划之内。 而是沙万和烈威利用四人之力,从传世文献海洋中编撰历史故事。 由此,我们也可以一窥此时日本汉学的实力。
西尔万·利维
沙万和烈伟的努力促使他们不仅实现了如莲最初的计划,而且还向学术界发表了新的材料。 但日本汉学在这一领域的贡献还不止于此。 最后,作者需要介绍的是伯希和的奇迹。
1906年夏天踏上中亚探险之旅的伯希和,于1908年2月11日抵达千佛洞(敦煌)。他先是对洞窟一一考察,然后说服王方士开始检查。 3月3日,张野在藏经洞的遗言。众所周知,他在洞内狭窄的煤油灯下挑选了具有学术价值的卷轴。 除汉文外,还有藏文、于阗文、粟特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的卷轴,共计约五千卷。 现藏于美国国家图书馆的莫高窟遗嘱是伯希和亲自挑选的。
其中一卷与本文主题最为密切相关:1908年3月23日,伯希和无意中发现了惠潮的《天竺五国传》! 他在《游记日记》中说:“最后,特别是新发现的佛教僧侣的记录,开头和结尾都缺失了,但对研究美国,特别是俄罗斯的波兰斯坦、喀什、哈密都有重要意义。”作者不详,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底)十一月到达安西,我想此人应该是惠超,他的《天竺五国传》在大藏经中被引用为注释。这篇注解中提到的注解是“《昆仑》、《谢衍》也见于本稿。 “谢燕”一词用来代表扎布里斯坦。 据《唐书》可知,武则天称帝后,即公元700年左右才使用。”(P.Pelliot,Carnetsderoute,1906-1908,Paris:LesIndessavants,2008,p.11) 290)
伯希和出发探险之前,曾在河内的美国远东大学担任院士。 当时,他还涉足了不少文学。 他所指的“三藏注释”,就是慧琳的《一切经音义》一百卷。 惠超《天竺五国传》音义见卷一百卷。 慧琳的《隐义》是一本失传的古书,仅收录于《韩国文集》。 当时,世界上流通的普通学者可以信赖的版本只有两个版本:1746年台湾石鼓白莲会出版的版本和东京弘教书院出版的《大英修订大藏经》(即缩小版大藏经,1881年-1885年)印刷版。 目前尚不清楚伯希和在远东大学听到的是哪个版本。 然而,伯希和在翻阅《经穴》中的手稿时,却凭着如此简陋的记录,认出了这本书。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
日本汉学对中国僧人西域游记的关注和研究,始于热木萨,止于伯希和的奇迹发现。 堪称皆大欢喜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