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译文:“集重阳进入皇帝宫啊,造访旬始星到清都参观”。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译文:每年去月来,忽然又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太阳和月亮都应,社会赞许他的名字,认为应在长时间,所以用宴会宴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译文:我闲居,爱重阳节的名字。秋菊满园,但无酒由,空服九华山,寄托我的情怀。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习俗:
1、重阳节登高远眺。
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视,特别受老人重视,是因为人们认为登高意寓“登顶长寿“。除此之外,人们还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长寿。重阳节登高在唐代就开始盛行了。
2、重阳节赏菊花。
菊花产自中国,最早记载始于公元前5世纪。菊花在阴历九月盛开,它有一个美称“长寿之花”。因此每年重阳节也是观赏菊花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