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历史数据,新中国从1949年到2019年的70年间,央行共调整居民储蓄存款利率60次。
其中,1990年以来存款基准利率历次调整情况如下:
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一年期存款利率,央行不再公布金融机构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基准利率。
自2015年10月24日利率调整以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未发生调整。
其中,1993年7月11日至1996年5月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达到10.98%,为19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1989年为11.34%)。
当然,年轻读者大可不必羡慕90年代初期两位数的定期存款利率,因为它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当时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很高,消费物价上涨很快,甚至时不时出现排长队买盐、油、米等生活用品的场面。
即使年利率高达10.98%,也完全跟不上消费价格的上涨。因此,后来政府推出了“存款保值贴息率”,即以上述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为基准,再根据物价上涨情况给予一定数额。“保值补贴”使一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的实际利率水平连续多年保持在每年10%以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居民积极参与储蓄。
说一句暴露年龄的话:刘大哥用压岁钱定期存款,曾经拿到过14.98%的年利率。
随后,随着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渐回落,人民币存款利率水平也随之持续下行,直至2015年10月24日调整后达到近30年来1.5%的当前低位。
日前刚刚公布的2018年12月CPI同比上涨1.9%,2018年全年上涨2.1%(CPI指数不包含很多人关心的房价) .
近年来CPI一直维持在2%左右的低位,大家不要指望1.5%的存款基准利率近期会大幅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