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元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楔子:“谁想你浑家将你 尸骸烧化了,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尸骸 是小李屠,魂灵是 岳寿。”
创业者如何借尸还魂?
《三十六计借尸还魂》中说:“凡是有作为的,难以驾驭和控制,不可加 以利用;凡是没有作为的,往往要依附别人求生存,这就有可能来求助于我。利 用没有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就像弱昧的幼童来求教于足智的先生,而不是足智 的先生求教于弱昧的幼童一样自然。”
借尸还魂的谋略应用于商战,是指在失去主动地位或处于败局的情况下,要 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转换局势,变被动为主动,以实现既定的目标和 意图。例如日本新东宝电影公司,倾其财力制作了一部《明治天皇与日俄战争》的影片,但影片推出后并不叫座,这一下可急坏了公司的老板。于是他们想出了妙招,公司雇请了几千名半工半读的学生,让他们在电车、公共汽车、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大谈这部电影的故事和内容,以吸引大家的视线。
借尸还魂的来源有何记载?
借尸还魂这个东方典故的来源:元代杂剧作家岳伯川在(吕洞宾度铁拐李》一剧中写到:铁拐李原名李玄,学道于太上老君,因灵魂出游肉体被弟子误焚。李玄魂魄无依便附在路旁一具刚刚断气不久的乞丐尸体上。借尸还魂后的他面目全非,蓬头垢面,袒腹露胸,还跛着一足,为了支撑身体行走,李玄又将乞丐原用的竹杖变成铁拐,遂被人称作铁拐李。该东方典故的意思:指已经死亡的东西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常用来比喻已经消亡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