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在职教师进行系统、规范的校本培训,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为此,特制定我校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校本培训目标
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a、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系统。
b、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实现从职业型向事业型、经验型向科研型、高学历向高能力、书匠型向学者型的转化。
c、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基本达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中级应用水平。提高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实现备课、办公电子化。
校本培训内容
1、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解读》的学习和对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问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包括四个模块的基本操作与应用,网络的基本操作与应用,cai课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培训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网页、网站的制作与应用等内容。利用好学校网站,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4、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的教育科研培训。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围绕中心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
4、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组织管理能力培训。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者,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老师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优秀的经验能得到推广,促进教师教学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培训方式
校本培训采取多元培训的办法,注重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注意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通过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导师指导、远程教育、学术沙龙和“菜单”选择等模式开展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校本培训。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培训方式。建设学校网站,开发"全、精、新、活"的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教师校本培训资源库,在网站内开设校本培训专栏,为教师发展导航、鼓劲、解惑、铺轨。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在网上设立了课程改革、校本讲座、课题研究、和业务档案等栏目。任课教师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网上相应的栏目内,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定期由学校推荐并筛选出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的问题,作为学习主题,让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二)基于校园的培训方式。以专题讲座、论坛、课例、实验、研讨、观摩、小组交流、答辩、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采用三级培训机制:
1、校际培训:学校经过调查了解,根据教师普遍性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2、教研组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特点,开展与各教研组专业紧密关联的培训内容。
3、自我培训: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表,根据自己发展计划,为自己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方案经校本培训工作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并进行评价考核学分)。
(三)校际之间合作培训形式。与集团内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让我校老师得到更多培训机会,得到更多收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校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形象。
不同类型教师分层培训
1. 骨干教师的培训
学校根据校骨干教师要求细则,要求校骨干教师在任期内完成讲座、上课、论文、带教、申报课题等工作,并为每位骨干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本学期根据骨干教师的业绩进行考核,鼓励骨干教师的成长与提升,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引领校各类教师共同发展。
2. 新教师培训
学校要求每位校骨干教师与至少一名新教师结对,定期开展活动,做好记录,形成校本培训资料,使师徒共同进步。徒弟在带教期间的成绩也作为评价骨干教师的指标之一。
3. 成熟型教师培训
教师根据成熟型教师的不同需求,配备相应的骨干教师结对互助:骨干教师带领成熟型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课例研究等,做好记录,形成校本培训资料。同时,鼓励成熟型教师参与市、区的教学展示和比赛,在短时间内全面提升成熟型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他们的工作表现也将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观课交流的网络培训
除学科组的听课、研课外,学校定期开展全校性的课例观摩,结合课改形式,根据学校研究重点制定观摩主题,并在网络研修平台上进行互动研讨。网络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空间,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结合和运用能力。
个性选择的自主培训
学校根据区本培训要求,鼓励教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把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根本,同时积极创造教师自学的有利条件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辅以制度、检查和考核。
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参与积极性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加强校本培训过程管理
由科研室、教导处等部门分块管理教师参培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资料,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
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听课记录、优秀教案、讲座资料、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健全校本培训考评机制
结合骨干教师考评条例、新教师培训要求等要求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中的表现和成绩做出客观评价。
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将成绩作为教师学期考评的指标之一,学校的评优和职称晋升向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且成绩优异的教师倾斜。
校本培训保障措施
人员支持
以校长为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以书记、副校长、科研室主任等作为组员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资料收集等。各学科采用分级管理,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工作落实
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和计划,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加对校本培训工作评估检查,学校将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
经费保障
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投入项目,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