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定位
根据宿州市2018-2019学年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整体规划,为顺利实施本年度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工作,特制订本培训实施方案。通过培训,拟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教师培训改革为抓手,推动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三)了解新课改动向,了解国家新课改方针政策,以新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培养在教学中主动应用新课改的意识;
(四)善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保存、追踪和分析学生个体的受教育过程信息,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五)促进参训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六)提高教师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应用技术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七)践行混合式研修模式,搭建区域研修社区,建立“网络研修-区域研修-校本研修”一体化的网络研修平台,提升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质量,强化实践研修,促进校本研修常态化。
二、培训阶段
按照宿州市教育局的要求,根据教师全员培训的特点,将培训过程设计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网络研修阶段,区域与校本研修暨送培送教阶段,项目总
结阶段,训后跟踪指导阶段。如图所示:
三、内容设计
我们充分考虑项目需求、专家建议、调研结果、学科特点、课程时长等五个关键因素来设计课程。培训课程覆盖高中、初中各个学科和专业领域,既设置了大量的前沿理论课程,又设置了丰富的学科案例课程,还有针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的讲解。教学内容涵盖了高中、初中远程培训各个维度,教师专业标准,国家新程方案与新程标准,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路径、策略和评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考试招生评价改革等。知识点覆盖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内容的深度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适应。适应广大教师的学习需求,包含要求学员应用新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与科研院所、县域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合作与开发,建立高水平的专家团队,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与培训实效。
四、研修活动设计
设计多种研修活动,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根据开展网络研修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要求,合理设置线上与线下研修任务,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师专业标准》,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践行《专业标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活动和研修任务贯穿培训的全过程,强化基于教育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增强教师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1.准备阶段
活动
主题 创建学习共同体
活动
任务 1.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创建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学校社区和区域社区,形成学习共同体;
2.参训教师了解培训考核方案,完善个人信息,了解培训课程体系,完成选课,熟悉网络研修平台各项操作;
3.发布辅导方案,确定研修内容;
4.培训者团队掌握网络研修平台具体操作流程与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做好督导准备。
活动
方式 破冰活动+互动交流+实践操作
活动
时间 训前1个月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发布辅导方案,引领学员深度参与;
2.骨干培训者:进入教师工作坊,指导学员及时注册,指导学员选课。
预期
成果 1.培训者团队熟悉平台操作;
2.明确各方职责,初步完成建立学习共同体;
3.提升骨干培训团队常态化校本研修引领能力。
2.线上学习阶段(网络研修阶段)
活动
主题 理念引领、师德为先,开展专业标准专题研讨
活动
任务 以“理念引领、师德为先”为主题,开展专业标准专题研讨。在工作坊内开设研讨活动,专家专业引领、引导学员参与话题讨论,撰写反思文章,分享研修空间。
活动
方式 专题讲座+互动交流+行为反思+成果分享与展示
活动
时间 学习阶段内2个月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通过视频答疑、在线讨论、专题活动沙龙等形式进行活动指导与引领;
2.县级骨干培训者:利用区域研修社区组织引导学员积极参与专题活动,营造活动氛围,评阅并推荐学员提交的作品,促进作品生成与分享。
预期
成果 1.根据教师专业标准理论与要求,反思自我教学行为,结合自身专业成长,专家引领,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实践;
2.形成一套网络研修生成性资源;
3.为下一阶段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做好知识储备。
3.线下研修阶段(区域与校本研修阶段)
活动
主题 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开展教师专业标准课例研究
活动
任务 以“学生为本、能力为重”为主题,在校本教研中开展教师专业标准课例研究。通过关注个人已有经验、关注课程标准新理念的课例设计、更新理念、实践反思、改善专业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活动
方式 主题研修+案例分析+参与式研修+岗位实践+班组研修
活动
时间 学习阶段内1个月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以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为关键模式,引导活动开展;
2.县级骨干培训者:指导和组织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将活动案例通过区域研修社区进行分享,生成优秀教学课例资源。
预期
成果 1.参训教师应用网络研修所学知识,指导校本教研,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2.收集整理、汇聚优秀教学课例,丰富并建设本地案例教学资源库。
4.项目总结阶段
活动
主题 成果展示、聚焦生成,汇聚实践智慧
活动
任务 在项目总结阶段,以“成果展示、聚焦生成,汇聚实践智慧”为主题,开展培训过程生成性资源收集、整理与打磨,搭建生成性资源收集专题页面,开展评比活动,汇聚实践智慧。以活动促总结,检验研修效果,展示研修成果。
活动
方式 总结反思+资源建设+评比活动
活动
时间 项目总结阶段
师资
团队
引领 1. 学科辅导专家:指导县级骨干培训者、参训学员设计整合生成性资源;
2. 县级骨干培训者:组织开展区域内生成性资源建设与提交活动,指导鼓励学员踊跃参加资源评比活动。
预期
成果 1. 通过生成性资源建设活动,促进教师反思培训过程,找不足,促改进;
2. 打造系列化的高质量的生成性资源,建设区域生成性资源库。
5.训后跟踪指导阶段
活动
主题 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终身学习,开展行动研究
活动
任务 以“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终身学习”为主题,开展行动研究。继续将网络研修阶段的知识理论应用于教学,继续在校本教研中开展实践研修,将自身专业成长对照《教师专业标准》,找差距和不足,在行动研究中继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活动
方式 课题研究+岗位实践+行动研究+班组研修
活动
时间 训后跟踪指导阶段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持续引领训后阶段的活动开展,为训后活动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2.县级骨干培训者:继续开展常态化的校本研修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善于总结典型经验,并及时分享推荐优秀成果在区域内共享。
预期
成果 1.通过小课题研究、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在项目后的教学中主动践行教师专业标准,不断提升、完善自我,提升文化素养。
2.通过训后活动的开展,促进校本研修的常态化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化,促进教师持续成长。
五、考核评价
根据多年实施教师培训项目的经验和需求调研,我们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以推动应用为导向,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评价信息,确保教师学用结合。评价指标以推动应用为导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指标相结合,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评价对象多元,反映培训各主体行为。
1.对学员的考核评价。我们设计了思路清晰、指标合理全面的培训评价方案。评价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机器评价和人工评价相结合、合格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考核评价贯穿培训全过程,突出绩效评价,反映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激励和督促参训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注重发挥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成果用于教学,做到训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