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教育强县”自评报告 本文关键词:小字,自评,强县,报告,教育
小字“教育强县”自评报告 本文简介:立足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品质——沙县翠绿小学创建福建省“教育强县”自评报告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翠绿小学(2013年3月25日)我校是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按省示范小学标准,投资2245万元创办的一所小学。学校占地43亩,校舍建筑面积12639平方米。目前,有36个教学班,学生2150人,教师104人。几年
小字“教育强县”自评报告 本文内容:
立足内涵发展
提高学校品质
——沙县翠绿小学创建福建省“教育强县”自评报告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翠绿小学
(2013年3月25日)
我校是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按省示范小学标准,投资2245万元创办的一所小学。学校占地43亩,校舍建筑面积12639平方米。目前,有36个教学班,学生2150人,教师104人。几年来,我们坚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美德”这一主线,按照“用陶行知思想和雷锋精神激励师生成长,让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学校发展”的思路,践行行知教育思想和雷锋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理念,以“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为办学宗旨,以“生活的花园,活动的乐园,求知的学园,成长的家园”为办学目标,以“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为培养目标,不断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自县委、县府提出创建省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之后,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落实创建“教育强县”各项指标要求,强化学校管理,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学校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学校”
、市
“德育先进校”、省“德育先进校”、市先进“教工之家”、市“模范教工之家”,被福建省委文明办确定为省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学校少先队获得“福建省优秀大队”。被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授予“省行知实验学校”、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授予“行知实验学校”,被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中国集体雷锋评审委员会、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中国雷锋报社、中国雷锋纪念馆命名为“雷锋小学”。现将我校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教育,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开办以来,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关心我校建设与发展,多次深入学校了解教育实际,妥善解决教育问题,还就“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使用效益”等问题与学校领导交换了意见,确保教育资金投入,学校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实力逐步增强。县教育局根据新办学校的特点,为学校配备了坚强的领导班子及优良的教师队伍,与学校签定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创建“平安校园”)目标管理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等责任书,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督促、指导,促使我校科学管理学校、规范办学行为。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1、领导班子精诚协作,求真务实
学校现有校长1名,书记1名,副校长3名,5位校级领导均为大专学历,并参加校长岗位培训,培训率为100%,均为持证上岗,其中,谢淑铠校长还参加了北师大、浙大高级研修班和市级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培训。中层班子成员健全,年龄、学科结构合理,7位中层干部中均为本科学历。班子成员中均获中级职称。
学校领导教育思想端正,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学校领导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以身作则,给师生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班子成员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能相互支持、精诚合作。工作中,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每周一召开校务会,商议每周的工作,讨论重要的工作决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来推进学校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凡属学校发展规划、重大改革、人事安排、规章制度、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都能集思广益,通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的管理制度,如《翠绿小学教师职务年度考评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翠绿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翠绿小学师德师风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形成了校长负责、党员监督、教代会参与的民主与法制的管理体制。
2、教师爱岗敬业,素质精良
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合格且较高,具有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全校共有专任教师104人,其中中级职称(小高)98人,初级职称(小一)6人。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大学本科学历26人,占25.2%,专科学历71人,占68.9%,中专学历6人,占5.8%。90%的专任教师一专多能,能适应两门以上学科教学,所有教师均取得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书,100%教师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都有专职教师。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着重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两方面来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师风。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制定了《翠绿小学师德师风考核方案》,用以规范教师的言行。学校还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来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学校在教师例会时间,集中进行政治思想理论及业务理论学习,将党的政策、路线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师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让老师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职业观。
其次,加强法制学习。在师德教育中,学校坚持以法治教,依法治校。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醒教师要遵纪守法;通过与教师签订《教师廉洁从教承诺书》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三,开展教师“四项关爱”活动。一是关爱每一位学生。要求教师切实将教育公平体现在关爱每一位学生上,做到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见、不歧视,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都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二是关爱特殊学生。对他们不嫌弃、不放弃,耐心做好帮扶、转化工作;关爱特长学生,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和平台。三是关注农民工子女就学。帮助他们畅通亲情渠道、搭建爱心网络,尽最大努力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困难的问题。四是关爱特困学生。动员各方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困而影响学业。
第四,开展“三风”建设和
“两访两创”活动。通过开展“三风”建设,把整顿不良作风与倡导树立新作风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纠、评、建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促进学校“三风”建设总目标的有效达成。通过开展“两访两创”活动,拉近了学校领导干部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思想,营造了上下心通气顺、干群关系融洽、师生教学相长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干部转变作风、教师爱岗敬业、学生乐学善思的校园氛围,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
(2)注重教师研训,提高业务水平。学校从四个方面力求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是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在职培训、函授、自学考试等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完成规定的教师继续教育任务。每学年学校都要制定了《翠绿小学校本培训计划》,通过自学、邀请校内外专家给老师们开讲座、进行专业辅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是加强教学研讨。学校不断加强教研制度建设,以“开展自己的教研,解决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改进自己的教学”为目标,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我校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部署,扎实开展课改实验,重点引导教师在精心处理“备、讲、练、辅、考、评、研”各环节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思中学,转变学习方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战场。
三是坚持实施“蓝青工程”。学校长期实施新老教师结对活动,采用“蓝青结对”的方法,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对子,签订师徒协议,规定每学期的帮扶任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师徒共同进步,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加强校际交流。据统计,近三年学校共外派交流教师22人,接受外校交流、挂职教师22人,促进了学校学科教师平衡发展。同时,派出学科专长教师下乡上示范课,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我校还与三明市实验小学、沙县实验小学建立了结对联盟,通过开展学校管理创新、教学研讨、师生互动等活动,创新合作机制,深化互动形式,做到全面合作、理念共享、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共同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协调健康发展,推进了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发展。
三、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优质保障
后勤是教学的基本保障,现代教育的实施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为依托,上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也努力筹措资金更新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优质服务。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近两年学校、政府共投入资金370万元,其中170万元用于操场改改造,200万元用于添置教学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质服务。
二是优化后勤保障,提高使用效率。学校科学实验仪器、数学教具、体育、卫生、美术、音乐等器材均按一类标准配备,学校图书室达二类标准,各专用室都有专人管理,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齐全的管理职责,汇编成册,并张挂上墙。
四、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学校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帮助下,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采用“一把笔”审批制度,实施“透明化”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1.
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科学编制预算,县拨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翠绿小学2012年拨入524.5万元,2013年预算拨入676.7万元,财政拨款逐年增长;生均公用经费2012年580元(学生1976人)、2013年580元(学生2150人)、两年生均公用经费逐年递增。
2、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国库统一发放,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工资政策都落实到位,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公积金按工资比例足额拨到位。
3.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008年以来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统一由财政拨款,免杂费补助资金全额到位,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保障教育权利,发展教育事业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教导处每年秋季开学前都先到凤岗派出所调取片区内适龄儿童名单,建立文化户口册,为一年级新生招生做好准备;开学初马上组织教师对未按时入学的适龄儿童进行入户动员,要求在外校就读的学生配合学校办理好在外校就读证明;对其它年级未及时返校的学生,及时入户查明原因,做好返校动员工作,回原籍就读的恳请其到校办理转学手续;对新转入的学生,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籍管理的规定,严格入学、转学、休学、借读等审批手续,及时办理有关转学手续,对本施教区适龄儿童在外地就读或在本市区其他学校就读的,通过入户走访、打电话联系、入校调阅学生花名册等办法,查找适龄儿童的去向,并逐一取证,确保片区内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近三年来,6—15岁的片区内的适龄儿童(含外地进城务工的子女)入学率均达100%。6—15岁三类残疾儿童6人,均安排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学生辍学率为零。
六、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1.加强德育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1)创新德育内涵。一是强化德育队伍。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了领导小组成员与班主任齐抓共管的教育氛围;二是营造育人环境。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与196部队、沙县敬老院、虬江司法所、凤岗派出所、城南居委会、虬江派出所警务室、翠绿物业管理处等多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积极开展社区清洁、护绿、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学雷锋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三是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利用“国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深入开展以“五爱”教育、国情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四是积极开展法制、安全、环保、礼仪等方面专题教育。五是创建行知实验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服务和促进学校发展为宗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学习、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将陶研工作与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的提升;六是创建雷锋学校。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学校一项传统教育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有效地推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规范安全管理。学校以“安全无小事,时刻保安全”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安全教育,注重安全防范,构建安全长效机制:一是确立了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落实人员(总务安全保卫处)专门抓、突出问题重点抓、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安全工作格局;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三是以“时时、处处、人人”为安全工作重点,通过不断完善“六个保障”,即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时间保障、人员保障、物质保障、活动保障,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培养了学生防范自救能力。几年来,校园无发生师生违法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
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抓精备课。为了让教师更多地把时间放在教研上,我们采用电子教案进行三度备课,一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发送给各位执教老师;二度:各执教者根据自身情况修改;三度:备课组综合各教师教案形成最优化案例。
二是抓严监管。每学期期中前后对各年级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调研。课堂教学质量调研主要采用听、看、查、问等形式进行。“听”即听随堂课,“看”即看备课组活动、班级管理资料;“查”即查教师的备课、作业;“问”即问卷调查,包括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及教学质量调研卷。每一次调研教务处将与教师反馈教学调研情况,与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对质量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商量对策,为抓好教学质量做好指导,当好参谋。
三是抓校本课程。以陶行知思想文化作为我校的“一校一品”特色,继续开展小吃实践活动,加强生活教育理论研讨,落实《走进沙县小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落实《书香文苑》、培养学生传统美德,落实《传统文化——校园篇》、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落实《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我们运用独特的优势,利用传统文化苑、墙壁文化等设施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地传统文化教育。另外在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等方面,不仅开设课程,还能教好,不浮于表面,能深入开展。
四是抓全监控。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科方面,要求教师们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各单元测试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寻找对策,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整改。教务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过程性监控。讲求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要求教师们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提高效率,不搞题海战术,不打疲劳战,向课堂要成绩,优化课堂教学。
五是抓优竞赛。以学科竞赛为手段,在竞赛中求提高,求发展。一是认真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学科竞赛,加强指导,精心组织。二是积极做好校内各类竞赛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定工作,以此让学生展示才华,丰富校园生活。
2、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课程开设行为规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全面执行省颁课程方案,学校将严格执行课程开设行为规范,努力开足开齐各门课程,严格执行科学、艺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课时规定,并向社会公布,做到“七坚持七不准”即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要求组织考试,不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坚持按教学规律办学,不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坚持要求组织竞赛活动,不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活动以及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比赛、竞赛。学校还高度重视体育和卫生工作,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坚持1天做两次眼保健操,每月要求各班更换学生座位,定期检查室内外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作息时间规范。学校将严格执行上级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首先是按照课程计划要求设置各年级周课时数:一、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每课时40分钟;其次是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活动总量小学不超过6小时,上午7时50分到校,11时20分放学,下午2时10分到校,4时40分放学(夏季上午7时40分到校,11时10分放学,下午2时30分到校,5时放学),不许教师私自延长学生在校时间。第三是实行学生家庭书面作业总量控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两门学科每天可留不超过1小时的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严禁各科教师给学生布置午间作业,告知学生中午必须午睡,以保证学生下午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考试评价规范。为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针对学生的表现,学校将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学业成绩评价制度,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试题难度。每学期只实行期中、期末两次学科考试,各学科考试及格率均达到80%,全科及格率达70%。学生的学业评定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是认真贯彻落实招生行为规范。我校严格执行县教育局“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凡本辖区内的学生决不拒之门外,尤其是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让他们与当地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决不歧视和推诿,并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使农民工子女顺利入学。在招生的过程中,没有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不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录取相挂钩。能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
五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少年宫活动。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鼓号、书法、儿童画、经典诵读、科技制作、舞蹈、阳光体育、快乐作文、跆拳道等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各小组能按计划开展活动,计划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教育性和趣味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效地促进个性发展,是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良好平台。近两年,学生在在县级以上教育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中均获得良好成绩。2011年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绘画作品比赛获省二等奖1人,获市一等奖1人,获市三等奖2人;我校黄岚的科幻画《家政机器人》获得省一等奖,并被送国家参评;2011年6月参加“少儿故事大王”比赛,2人获得省级银奖,2人获得市级金奖,6人获得市级银奖;2012年5月我校参加第八届福建省少儿故事大王比赛,
1人获得金奖、2人获得银奖,三人获得铜奖;参加福建省第四届“海西”杯暨第十四届“海峡.冰心”杯“海西同心圆
两岸齐腾飞”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小学组比赛,我校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1人。我校组织参加县各学科竞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抓深研修活动
一是建立健全教研教改机制,加大对教研组管理的力度。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做到目标、计划、内容、时间、人员五落实,内容上加强理论学习、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和评课、说课;教研活动要与教科研改革相结合,继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大力倡导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质量和效益。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在县级以上的优质课、教学技能等竞赛中有30人次获奖,论文有200人次获奖,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有126人次获奖,学校教研组曾多次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研组。二教师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我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据教导处统计近两年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达400多人次,仅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教师就达57人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经常邀请市教科所专家、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来我校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业务理论培训,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进行课堂教学培训等,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县教育局、进修学校审核确定县名师工作室成员中,我校王小娟、王金珠、吴金华、魏炽琴等老师被确定为县名师工作室成员,另外王小娟老师还被确定为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4、减轻课业负担
建立高效课堂。我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时间不超过6小时;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要求精心设计,体现针对性、层次性、难易适度,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总量,即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学校严格实行《沙县翠绿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规范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业采用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学校实行《沙县翠绿小学改革考试制度方案》,每学期只组织期中、期末两次学科教学质量检测,技能学科组织分项测试、多元评价。学校和教师没有违反规定占用节假日和双休日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未发现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
5、重视体育工作
关心学生体质健康。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十分重视体育工作。一是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合理安排体育课程。认真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实际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的训练和测试工作。二是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三是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训练、测试登记工作。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学生体育成绩优良,经检测,2010-2011学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6.1%,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8.04%。
七、开展品牌教育,创新办学特色
1、特色校本教研
以校为本,实施有效教研是解决学校和教师实际难题,促进学校自身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学期,我校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载体,营造了浓郁的“展示风采、共享成果”的校本教研氛围,发挥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扶掖作用;同时做好了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拓展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锻炼、展示的舞台,使其树立“学习—实践—反思—实践—成长”的思想。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研讨、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形式,适时地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与学科教学竞赛,搭建展示舞台,促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共同进步;通过与三明市实验小学结对联盟、与沙县实验小学同片区,让老师们利用QQ群、教学博客、集体教研、名师结对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促进的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校洪少敏执教的教坛新秀展示课《搭石》,获得专家、教师好评。吴金华、王小娟老师参加市实验小学教育同城化教研,所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可能性》反响良好。杨艳梅老师在省级课题结题活动中执教的《20以内加减法整理与复习》得到省级专家称赞。我校选送的13节录像课在县里教学实录比赛中均有获奖,其中有5节获得了一等奖。
教研活动也指导着日常教学活动。在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努力提升教师素质,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作为每一位翠绿小学的教师,大家都应该追问和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课后得到了什么?如何真正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面对教学的现实,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学校的困惑,我们要求老师们尽快尽力实施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牢固树立“有效性教学”的理念。明白“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第二步:努力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持续地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第三步:坚持提炼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学校教导处坚持以“面向实际、站在前沿、加强反思、重在应用、加强合作”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每位教师通过不断增强课改意识,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研究,在自己的教学教研活动中认真落实了“五个有效”(即: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听课、有效评课、有效布置作业)。
语文省级课题《提高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及其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顺利结题,并取得省级二等奖荣誉称号。数学学科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深化发展性教学研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子课题《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也顺利结题,结题活动在我校进行,省级专家通过听汇报课、看展板、查材料等现场活动,对我们高度认可。
语文组承担的市教科所课题《学科教研组有效模式的实践研究》正在有序、有效地开展。课题组负责人,发现情况及时与教研室反馈,同时组织教师共同探讨、分析原因,研讨改进的方法与措施,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收到成效。
2、开展特色陶研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有很大指导意义。通过广泛开展学陶师陶活动,结合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探索,使全体教师进一步认识新课程,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使教师真正认知并接受新课程理念。通过学陶师陶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教师了解陶行知其人,了解陶行知的著作,了解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了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激发教师以“行知”思想铸师德,以“行知”思想练真功,以“行知”思想化课堂,形成具有“行知”特色的校本教学模式。这学期我们在三、四年级开展“小吃制作”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中掌握了几种简单的小吃制作方法,同时也了解到沙县小吃文化的内涵,还明白了父母劳动的艰辛。另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省陶研会、国家陶研会开展的各项活动。把陶研思想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上陶课、写陶诗、做陶研课题,把陶研活动当做我校特色来抓,取得良好效果,被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授予“省行知实验学校”
,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授予“行知实验学校”。
3、创建雷锋小学
为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校园文明新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建校以来,我校结合实际,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德育需求和成长条件,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搭建他们乐于参与的活动平台,运用榜样激励方法,以雷锋精神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教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做人”和“做一个有修养的人”的教育目的,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学校一项传统教育活动,积极创建雷锋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有效地推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取得显著成效,被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中国集体雷锋评审委员会、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中国雷锋报社、中国雷锋纪念馆命名为“雷锋小学”。
总之,开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以来,我们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做了大量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各项事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富有成效,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办学特色逐步显现,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此次创建“教育强县”为契机,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团结协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