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本文关键词:精神病人,方案,管理
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本文简介:石景山区卫生局十八大期间精神病人管理行动实施方案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问题更加突出,精神卫生问题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保障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我区社会稳定,避免肇事肇祸事件发
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本文内容:
石景山区卫生局十八大期间精神
病人管理行动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问题更加突出,精神卫生问题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保障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我区社会稳定,避免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结合本部门职责,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市卫生局的部署下,深入贯彻《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和《北京市精神疾病患者强制治疗实施办法》等法规规定,按照“本市精神卫生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方针,明确职责,齐抓共管,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规范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治疗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精神病人严重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实现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精神病人严重肇祸滋事零指标。
三、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葛
强
石景山区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王颖玲
石景山区卫生局副局长
刘
鹏
石景山区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班玉贞
石景山区卫生局疾控科副科长
吴丽萍
石景山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田真真
石景山区卫生局疾控科
李
卓
石景山区卫生局医政科
白
玟
石景区五里坨医院院长
薛
云
石景山五里坨医院副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
主
任:王颖玲
成
员:班玉贞
吴丽萍
祁
强
白
云
田真真
高
辉
李
卓
乔艳云
薛
云
张春霞
刘
蕾
曲圆圆
四、工作内容
(一)社区精神病人管理
1、核实精神病人基础数据并及时更新。组织我区的专(兼)职精防医生对我区登记在卡(册)的精神病人进行数据核实,做到“四清楚”(即底数清、去向清、治疗情况清和精神状态清),并及时更新相关数据。
2、对重点精神病人开展走访评估。由社区精防医生联合责任民警、居委会工作人员等组成监控小组,对辖区精神病人进行逐一评估,并依据风险评估分类标准,对列管的重点精神病人逐人走访评估。对明确诊断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四期管理”:对疾病期管理对象每两周至少随访一次;对波动期管理对象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对慢衰期和缓解期管理对象每三个月至少随访一次。确保有需求的精神疾病患者获得基本的药物治疗和医疗、康复服务。(四期管理有没有变动)
3、对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点精神病人收住院治疗。对必须住院、建议住院的,要积极动员监护人或近亲属送病人住院治疗。对在家监护、一般关注的,监护人或近亲属提出住院治疗请求的,要协调解决入院问题。对流浪乞讨的精神病人,有暴力行为、没有监护人或近亲属、监护人或近亲属无力看管的和必须住院但监护人或近亲属不配合住院的,依据《北京市精神疾病患者强制治疗实施办法》规定,配合公安部门送指定医院强制治疗。对境外来京的精神病人依照有关规定收住医院治疗。
4、对未住院精神病人落实分级管控。监控小组要对建议住院而未能住院以及在家监护的重点精神病人,分片包干,经常走访,并与监护人或近亲属建立联系,掌握动态;对一般关注的重点精神病人要由监护人或近亲属每日通报病人情况;对有肇事肇祸或滋事倾向的精神病人,要与当地管片民警建立每日联络制度,了解掌握情况;对其他登记在卡(册)的精神病人,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一起做好管理工作。
5、做好住院精神病人的治疗及安全管理工作。对“十八大”期间仍在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要积极进行治疗和管理,防止病人外逃,流落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对于那些因病情波动发生肇事肇祸或滋事行为而住院的精神病人,要动员家属在“十八大”期间不要接病人出试、出院,要继续留院治疗观察。
(二)精神疾病医疗服务
五里坨医院要切实做好对住院精神病人的医疗服务工作,预留足够的床位收治“十八大”期间的入院病人,对疑难病症的患者必要时请市级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进行业务指导,确保医疗质量。
(三)信息监测报告
各医疗机构要根据《北京市精神疾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按照规定的内容、程序、时限和方式将确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情况,向区精保所报告。区精保所应当对信息进行核实,并向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医疗机构对所有出院精神疾病患者的信息要向区精保所报告,区精保所接报后及时向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全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应急处置队伍(见附件)要加强值班和物资储备,要依照精神病人肇祸滋事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及时处置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突发事件,同时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五)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区精保所要对辖区相关人员进行分级培训。要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及其亲属、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社区和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增进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庭的理解,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提高青少年对疾病的知晓率,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行为干预。
(六)督导考核
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相关医疗机构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督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七)工作安排(看您那是不是有其他的具体工作安排及变动)
1、5月初-6月底
完成对本区登记在卡(册)的精神病人数据核实;完成对社区精神病人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2.7月1日—9月20日
对全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普查、随访、评估。
3.9月20日—10月20日
对各相关医疗机构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督导。
4.10月20日—11月1日
总结。
附件:应急处置小组名单
石景山区卫生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
应急处置小组名单
组
长:白
玟
区五里坨医院院长
成
员:薛
云
区五里坨医院业务副院长
朱
亮
区五里坨医院行政副院长
张春霞
区五里坨医院精神卫生社区科科长
曹
洋
区五里坨医院总务科科长
刘
蕾
区五里坨医院精神卫生社区科医师
曲圆圆
区五里坨医院精神卫生社区科护士
本文挡由成人网http://www.16fw.com整理提供
6
篇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 本文关键词:病人,护理,心脏,计划,标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 本文简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推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加,右心室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 本文内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
推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加,右心室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我国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约为0.4%,农村高于城市,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明显增多。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目前重症肺心病的病死率仍然较高。
【病因及发病机制】
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其病因分为三类。
1.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如脊椎后凸或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严重胸廓或脊柱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等,均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肺功能受损。
3.肺血管疾病甚少见,如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引起右心室肥大的因素很多,但先决条件是肺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性改变。气道的反复感染、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重构,肺动脉高压,而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是肺心病发生的关键环节。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既往健康情况,有无COPD、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等慢性肺部疾病,以及严重胸廓、脊柱畸形、神经肌肉疾患等病史;了解此次患病的诱发因素、表现特点和诊治经过等。
(二)身体状况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心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的肺、心功能衰竭和其他器官损害的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此期以慢阻肺为主要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活动耐力下降。体检有明显肺气肿体征,听诊多有呼吸音减弱,感染时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以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或伴有心力衰竭。由肺血管疾患引起的肺心病,则以心力衰竭为主,呼吸衰竭较轻。
(1)呼吸衰竭:常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而致。病人呼吸困难加重、发绀明显,甚至出现烦躁、谵妄、嗜睡、昏迷、抽搐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2)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表现为心悸、气急、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主要为体循环淤血体征,颈静脉怒张、肝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浮肿,严重者有腹水。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尖区出现奔马律,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3.并发症由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使多个重要脏器受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肺心病常见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肺性脑病、DIC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病人因病程冗长,肺、心功能减退,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久治无效,病人自觉治疗无望,拖累家人而心情沉重、情绪低落,丧失信心,产生孤独、自卑、悲观绝望心理;由于病人工作能力的丧失,亦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生活负担和经济负担。
(四)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除原发病的X线征象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的征象。
2.心电图检查主要为右心室肥大的改变。
3.血气分析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当PaO2<60mmHg,PaCO2>50mmHg时,提示呼吸衰竭。
4.血液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增加;并发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病人血清学检查有肾功能、肝功能的异常及电解质紊乱。
5.其他检查肺功能检查对早期或缓解期肺心病病人有意义。痰细菌学检查对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处理原则】
1.急性加重期
(1)社区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占多数,医院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选用两者兼顾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等控制感染。
(2)维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呼吸功能。
(3)慢性肺心病病人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对治疗无效的重症病人,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物控制心力衰竭。
1)利尿药:以缓慢、小量和间歇用药为原则,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尿量多时需加用10%的氯化钾,或选用保钾利尿药,如氨苯喋定。重度或急性需行利尿者用呋塞米,肌注或口服。
2)强心剂:宜选用速效、排泄快的制剂,剂量宜小。常用药物有毒毛花苷K0.125~0.25mg,或毛花苷丙0.2~0.4mg加入10%葡萄糖液内缓慢静脉推注。
3)控制心律失常:一般经过治疗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心律失常自行消失;如果持续存在,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
2.缓解期以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为原则,防治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避免或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呼吸面积减少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过多而粘稠或咳嗽无力有关
3.体液过多与右心功能不全、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压升高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计划与实施】
尿量增加,水肿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或能及时发现并发症。
(一)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减少机体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期,在医人员指导下根据肺心功能状况适当的进行活动,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
2.饮食取低盐、低热量、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的饮食。限制钠盐入,入液量限制在1~1.5L/d。根据病人饮食习惯,少量多餐。应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注意钾的入,鼓励病人多吃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香蕉、枣子等,保持大便通畅。
3.皮肤护理对久病卧床、水肿明显者应加强皮肤护理,避免腿部和踝部交叉受压,保持衣服宽大、柔软,在受压部位垫气圈或海面垫,有条件者用气垫床,帮助病人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定时变换体位,预防压疮。
(二)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其变化特点,如病人出现点头、提肩等呼吸,或呼吸由深而慢,转为浅而快等不规则呼吸,提示呼吸衰竭;如果病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言多动、烦躁不安、昼睡夜醒、神志恍惚等,提示肺性脑病的先兆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三)用药护理
1.利尿剂利尿剂尽可能在白天给药,以免因频繁排尿而影响病人夜间睡眠。用药后应观察精神症状、痰液粘稠度、有无腹胀、四肢无力等,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利尿应用过多易导致:①脱水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加重呼吸衰竭;②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抑制呼吸中枢,通气量降低,耗氧量增加,加重神经精神症状;③血液浓缩增加循环阻力,且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强心剂遵医嘱给药,注意药效并观察毒性反应。由于肺心病病人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很低,故疗效差、易中毒,用药前注意纠正缺氧(详见第十八章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3.呼吸兴奋剂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增加吸入氧浓度,用药过程中如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甚至惊厥,提示药物过量,及时通知医生。
(四)心理护理
关爱病人,多与病人交谈,给予病人理解与支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树立信心;学会自我护理,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保护肺、心功能;动员病人的家人与亲友多陪护探视,增强病人的支持系统。
(五)健康指导
1.向病人宣传及时控制呼吸道感染、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防止肺心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防治呼吸道慢性疾患,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增加营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及热量的供应,以补充机体消耗,增加抗病能力。
2.教会病人呼吸训练的方法,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并嘱家属督促其长期坚持;教会病人和家属观察病情,病人如感到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剧烈、咳痰、尿量减少、水肿明显,或家属发现病人神志淡漠、嗜睡或兴奋躁动、口唇发绀,提示病情变化或加重,及时就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
讲课者:陶芳
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自理缺陷
4、活动无耐力
5、便秘
6、有潜在并发症的危险(呼衰、心衰、肺脑、褥疮)
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预
期
目
标
护
理
措
施
评
估
气体交换受损:
呼吸困难、紫绀,由肺活量减少所致
1、
病人在
天/周内主诉喘憋症状减轻。
2、
病人在
天/周内能识别呼吸困难的因素。
3、
病人能够运用有效的呼吸技巧,进行增强肺功能的锻炼
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至少两次,每次15-30分钟,但避免对流风的直吹。
2、
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50%-70%。
3、
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每分钟1-2L,,并且向病人解释氧疗的目的,并且做到每班更换鼻导管。
4、
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
5、
指导病人有效地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让患者取仰卧位,使身体松弛不要用力。?护士将手放在患者上腹部,轻轻压迫,让患者吸气时腹部向外突,向上顶护士的手;患者吸气时向内陷,护士的手随之下降,如此周而复始,使患者学会使用膈肌的要领。?护士用手固定患者前胸部,让患者行腹部上下移动的腹式呼吸。④让患者一手按上腹部,另一手按胸部,呼吸时使上腹部活动,而保持胸部不动。⑤嘱患者先取仰卧位练习,后取坐位或立位练习。
6、
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7、
鼓励病人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生呼吸困难时,陪伴病人,以减轻其紧张情绪。
8、
指导病人:①禁烟、酒。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③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平时做到劳逸结合。
1、
评估病人的神志、精神变化
2、
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紫绀状态及脉搏和血压。
3、
评估动脉血气分析值的改变。
清理呼吸道无效:
1、
咳痰无力
2、
痰多而粘稠
1、
病人在
天/周之内可以进行有效咳嗽,排出痰液。
2、
病人在
天/周内痰液明显减少或变稀而易排出。
3、
病人能够掌握有利的排痰方法
1、
向病人解释排痰的意义,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2、
指导患者按解剖位采取适当体位引流来排出痰液,排痰前协助病人翻身、拍背,由上而下,由外向内。
3、
与病人协商制定作息时间,每天饭前1小时进行排痰,每次15分钟,并注意休息。
4、
嘱病人适当饮水,每天
ml.
5、
遵医嘱给予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若并请允许,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排痰
评估痰液的量、颜色、性状
自理缺陷:
1、
活动无耐力。
2、
呼吸困难不适。
3、
治疗受限
1、
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
病人在
周内恢复到原来的日常生活自理水平
1、
肺心病人在病情危重期间卧床休息,卧床期间协助病人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
2、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减少病人的体力消耗。
3、
将呼叫器放置在病人的手边,并及时应答、呼叫。
4、
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和运动,以及增加病人的自我价值感。
5、
让病人有足够的时间,缓慢的进行自理活动或者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多次短暂的休息时间,或者协助其活动,以免病人过累。
1、
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
2、
评估病人自理缺陷的成因
活动无耐力:
1、
氧的供需失调。
2、
焦虑
3、
虚弱/疲劳。
4、心律失常
1、病人的活动耐力在逐渐增加。
2、病人在
天/周活动后,不出现心律失常或喘憋症状。
3、病人在
天/周之内能参与所需求的日常活动。
4、病人主诉进行活动时,虚弱/疲劳减轻或消失
1、对氧的供需失调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每分钟1-2L,并保持导管通畅,活动后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缓慢增加活动量,不可一次过累。
2、对于焦虑的病人:①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紧张和心理顾虑,使之积极配合和得到充分休息。②与病人家属协商,让家人经常来看望病人以减轻病人的焦虑,护士应经常陪伴病人,用温和的语言与之交谈,病情允许时鼓励其与病友聊天、听音乐、看书报以分散其注意力。
3、对虚弱/疲乏的病人:①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活动。②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计划,可以先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床边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加大活动量至日常生活水平。
4、将病人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即可拿到的地方。
5、加强巡视病房q
h,及时了解和处理各种病人的问题,并观察活动耐力范围有否增减,并及时修改。
6、下床活动时,以不感到喘憋或气促为宜,一般每天活动
次,每分钟
次。
1、评估病人活动时的耐受水平。
2、评估活动对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及紫绀的变化。
便秘:
1、
活动减少
2、
饮食不当(液体摄入不足或食物缺少粗纤维)。
3、
体位与环境的改变。
4、
虚弱
1、
病人及家属能运用缓解便秘的有效方法。
2、
病人在
天内能有规律排便。
1、
安排合适的排便时间及体位。
2、
消除和减少促成便秘的因素:①根据病情及病人年龄的大小给予合理饮食,可进适量高纤维的饮食。②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保证病人每日液体入量在1500-2000ml,严重水肿、尿少病人应适当减少液体入量。③不习惯床上排便者,应向其讲明病情及需要在床上排便的理由并屏风遮挡。
3、
告诉病人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可稍作深呼吸排便,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4、
遵医嘱给予大便软化剂如开塞露,缓泻剂如番泻叶,必要时灌肠
1、
评估便秘的形成因素。
2、
评估病人大便性状、颜色、量及排便次数
有潜在并发症的危险(呼衰、心衰、肺脑、褥疮):
1、
严重缺氧至呼吸功能明显受损。
2、
精神过度紧张休息不好。
3、
长期卧床休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
输入液体过多过快。
5、
排便用力
6、
合并感染
1、
病人在
天/周内能说出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2、
病人在
天/周内能够表示理解的并接受疾病恢复期的训练
1、
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每日病房空气消毒一次,定期开窗通风,保持一定的适度和温度,保持空气清新,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2、
尽可能减少或排除有可能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3、
向病人解释持续低流量吸氧的原因,以便配合,必要时给予高频通气以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
4、
长期卧床者,应给予q
h的翻身按摩,并作好记录与交班,同时帮助病人做好日常生活自理。
5、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
对病人进行正确的排便方法的指导,积极预防便秘。
7、
注意观察病人神志的改变,因而应多与之交谈;有烦躁不安时,切忌随意用安眠药、镇静药,以免诱发或加重肺脑
1、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2、
评估紫绀改善情况。
3、
评估病人皮肤完整性。
4、
评估病人神志改变。
篇3:颈椎病病人非手术治疗及护理体会
颈椎病病人非手术治疗及护理体会 本文关键词:颈椎病,非手术,病人,护理,体会
颈椎病病人非手术治疗及护理体会 本文简介:颈椎病病人非手术治疗及护理体会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可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因其难度大,费用高,病人难以接受,非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上多应用颈椎牵引、手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非手术治疗中,给病人以必要的指导,医.学教育网搜
颈椎病病人非手术治疗及护理体会 本文内容:
颈椎病病人非手术治疗及护理体会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可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因其难度大,费用高,病人难以接受,非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上多应用颈椎牵引、手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非手术治疗中,给病人以必要的指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病人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组275例病人,男123例,女152例;年龄13~75岁,平均38.7岁,病程2天~31年,平均2.76年。有颈部外伤史35例,劳累过度发病139例,受凉引起58例,原因不明43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
1.2治疗方法
1.2.1牵引
采用坐位,枕颌布带固定,头前屈15°~30°,重量从5kg开始逐渐加至15kg,以病人感觉舒适,可耐受为宜,每日2次,每次20min.
1.2.2按摩
取坐位或俯卧位,采用松颈、舒筋,加点头面部操作15min,点按百合穴1min每日1次。
1.2.3理疗
中频治疗,电极置于颈椎部,以沙袋加压固定,选择机内存储处方,每日1次,每次20min;红外线颈部照射,每日1次,每次30min;超短波治疗,微热量,每次15min,每日1次。
1.2.4药物治疗
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明显减轻,偶有头晕或颈背部酸痛,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大多数病人在颈部疼痛不适、眩晕、活动障碍、睡眠形态混乱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折磨下,会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心理变化。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给予心理支持,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使病人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与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2.2临床护理
2.2.1颈椎牵引、手法治疗时的护理
询问病人有无眩晕、恶心或症状加重等临床表现,病人在治疗后原地休息片刻后方可起立或行走。急性期病人卧位加重,不能患侧卧位,可以手臂上举,或放于头顶,以减轻疼痛,并注意保暖。输液时调慢速度,或用热水袋垫在手臂下以缓解肩臂的放射性疼痛。指导病人正确的卧位姿势。椎体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为住院病人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必要时遵医嘱睡前口服安定。
2.2.2物理治疗的护理
辅以中药熏蒸、离子导入等物理治疗时,应先询问病人有无中药过敏史,协助其摆好体位,使头颈处于自然仰伸位。治疗过程中,不断询问、观察,防止烫伤。对年龄偏大及感觉神经受伤的病人尤应注意。
2.2.3颈椎保健操锻炼
通过有节律的良性运动,改善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调理肌肉、血管舒缩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运动力量要缓和、用力均匀,使各肌群和韧带得到锻炼和休息,每天1~3次,持之以恒。每次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
2.3康复指导
(1)颈椎病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一旦发生颈椎损伤,要及时治疗;(2)改善长期低头工作条件,桌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高度要相称,工作1~2h可做短暂的颈椎运动,如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和回环等活动,以改善颈肌疲劳;(3)睡姿的卫生,枕头的高度以头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以10~15cm为宜,卧姿与颈椎健康也有很大的关系,仰卧位最佳,侧卧位次之,俯卧位不可取,这种卧位破坏颈椎自然生理曲度;(4)重视颈椎外伤的治疗,即使是颈椎的一般性损伤、挫伤、落枕也不能忍痛任之,应及时治疗防止发展成颈椎病;(5)保持颈椎的自然状态,在家务劳动中勿长时间弯腰、屈背和低头操作,休息时尽量避免头颈过伸、过屈或倾斜;勿用颈部扛、抬重物,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3结果
经过牵引、按摩、理疗和药物治疗加上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卫生康复指导处理10~20天后,治愈193例,好转53例,无效29例,有效率为89.45%.
4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多见于颈部损伤、慢性劳损,尤其是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和疲劳易致。导致颈椎间盘蜕变、Luschka关节蜕变增生,关节囊、韧带等组织蜕变增生,颈椎进行性改变致其稳定性降低,颈椎活动时不适。牵引能限制颈椎活动,减轻神经根的充血、水肿,放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颈部肌肉解除痉挛,增大椎间隙,解除关节突滑膜的嵌顿,使移位的椎间关节复位。颈部按摩能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分解粘连的作用,从而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理疗能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改善脊髓、神经根和颈部的血供及营养状态,缓解痉挛,改善小关节功能;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淤,提高细胞耐受缺氧能力、镇静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外周循环障碍、扩张血管,使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改善大脑缺氧状态,缓解症状。同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临床心理护理,可使病人了解颈椎病的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