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 本文简介: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等多媒体已走进了学校,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如今,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形象性、灵活性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具有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 本文内容: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等多媒体已走进了学校,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如今,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形象性、灵活性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电教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献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我利用了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能增加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效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和黑板板书,这两者速度的局限性限制了课堂信息含量,教学容易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中创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极大热情,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同时,可以使教学活动信息化、立体化,学生获得了更强烈的心理体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课堂密度增大,知识容量增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增多了,这些效果是传统教学媒介难以完成的。
课堂知识容量是我们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之一,计算机多媒体的大信息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密度和速度。
例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课本内容只用几句话介绍了我国的资源现状,而通过放视频,学生了解了森林有太多的生物价值、实用价值、药用价值,以及调节气候和土壤的作用,还有抗洪、防风、固沙的作用,有很多内容学生原先不了解,通过录像资料鲜明生动直观地展示它的用途和价值,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知识,而且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改变了学生的态度,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知识,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状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多种感官并用,在愉快的欣赏中学习、思考,特别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反复播放,便于由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时借助计算机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也会体现得更充分。
例如,我在制作《拒绝不良诱惑——对“网吧”说不》的课件时,插人了一段录像《17岁少年猝死“网吧”》;又整理了课前班级关于“网吧”问题的调查问卷,将统计结果制成柱状图表也插入课件中,文字按照设计好的切换方式出现。课堂上,学生看到如花的生命在不良诱惑的泥沼中凋逝,听见痛失爱子的母亲锥心泣血的哭述,感触颇深;接着让他们结合班级情况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一位学生这样说道:
“我曾经是一个电脑游戏高手,在周围的‘网吧’小有名气,被称为‘网吧终结者’。可是,这些“冠冕堂皇”
的称号是用我的学习成绩换来的。现在我想说,
‘网吧’——你是一个坑,我怎么也填不满你;你是一个潭,我好悬被你陷下去;你是一个洞,我被你领向黑暗深处。
‘网吧’,我讨厌你、憎恨你!我要抛弃你、远离你!”学生自醒悟出的道理要比老师的说教效果好,保持的时间会更长,更有利于外化为行动,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在人的实际活动中产生,对人的活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老师在思品课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极好机会。
多媒体运用,以情境激发情感。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情境可激发相应道德情感。如上《保护环境》一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
: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教师又播放地球上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美丽的青山碧山之间,如痴如醉时,教师随着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教师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澈美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美丽家园
─地球。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
思想品德课有效地使用信息教学手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继续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这一方面的经验,是我们全体思品教师的共同使命,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篇2: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本文关键词:教学计划,品德,五年级,社会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本文简介: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计划月份周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形式和建议1.我更了解自己了2.我是自己的主人3、我心中的那颗“星”4、怎样与人相处5、男生女生不一样6、心中有“规则”7、我们的班级8、我在班级中的权利9、班级中的岗位10、我们在行动11、让我们来寻根12、我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本文内容:
2014——2015学年第
一
学期
五年级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计划
月份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形式和建议
1.
我更了解自己了
2.我是自己的主人
3、我心中的那颗“星”
4、怎样与人相处
5、男生女生不一样
6、心中有“规则”
7、
我们的班级
8、我在班级中的权利
9、班级中的岗位
10、我们在行动
11、让我们来寻根
12、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上)
13、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下)
14、大好河山任我游
1.知识;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错的方面,要发掘自身优点,懂得欣赏自己。
2.
情感:学习发掘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
3.
能力:能够在老师、同学、家长等帮助下,尝试用不同方法全面认识自我,展示自身优点。
1、知识:知道盲目从众的不利的影响,懂得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2、情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促进学生成长。
3、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良好习惯。
1、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名人,知道光崇拜“明星”们的外貌与兴趣爱好是不够的,了解“明星”们成长的艰辛历程及其优秀品质。懂得每个“明星”成长的背后都有脚踏实地、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和美好的品质。
2、情感:感受“明星”们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向“明星”们学习的信心。
3、能力:自主收集网上、书报杂志上的
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把对“明星”们的外形崇拜转化为对其内在品质的挖掘与模仿。善于从“明星”身上学习优秀品质、汲取成功经验,付诸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知识目标:了解与人相处的学问,使学生懂得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基本的交往原则和交往技巧。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与人友好相处的快乐。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从小就科学地认识到男女生在性别上的差异所带来的体能、思维、个性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学会科学地面对这些差异。
2、能力目标: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男女生除了生理上的不同外,还有各方面的特征差异,这些差异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特点不同而已。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异性同学会优势,学会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共同健康成长。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规则的态度,培养收集资料、获取信息、修正自我、约束自我的能力。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规则的态度,从而树立起规则在心中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努力做到遵守规则。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严以律己。
1、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棵“集体的大树”,认识到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2、在活动中认识同学,了解集体,热爱集体,体验活动的乐趣。
1、本课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生活的体验,在思想上逐步对自己在班级中的权利有所认识,理解权利的真正含义。
2、知道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
3、懂得怎样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通过班级内的采访调查
使同学们懂得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许多工作,大的有班级的管理,班级活动的安排;小的有擦黑板、倒垃圾,这些都需要人去做。每一项工作就是一个岗位,岗位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岗位就是为大家服务的使命。
1、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懂得班级和个人的关系,懂得班集体离不开个人,正是由于个体的贡献,才使得集体光彩夺目。
2、通过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同学生活的班集体真正成为一个快乐成长的家园。
3、让同学们能够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民间文化。
3、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引导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
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的具体内容,知道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以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帮助学生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搜集、整理并运用资料,学会探究、合作地学习。
初步了解孔子、司马迁的生平、成就及影响,了解家乡名人及主要贡献。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名人辈出,光照环宇,萌发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了解历史文化名人,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教学准备:
准备能展示自己优点的作品,如手工、书画、作业等。
教学形式:
讨论交流: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更出色。
以小组为单位,同学间寻找他人的优点,取各人之长,并记下组内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激励
教学准备:
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小故事。
教学小结:
教师小结:强调只有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高效、深入地学习,并掌握所学的知识。鼓励闲思在了解自己学习态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自我的学习表现,端正学习态度。
1.学生自主收集网上、书报杂志上的
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
2.有条件的可组织收听收看各级电台、电视台播出的有关名人节目录像。如东方之子、人物访谈、等。并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想法。
3.在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以及各自心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出一期题为“心中的星”的黑板报。
4.让学生自由组合,模仿自己喜欢的“星”,排练节目。
1、课前调查本班同学的交往情况,搜集典型案例,以备上课时用。
2、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漫画
3、准备有关友谊主题的配乐诗朗诵。
教学互动一
1、阅读《我的“野蛮”同桌》。
2、启发学生发现同桌的优点,参照短文,根据同桌特点,改写为《可爱的同桌》。
教学互动二——交换快乐
1、请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交换快乐”中的内容。
2、引导每一组同桌讨论,说说自己从同桌(异性)得到哪些帮助,向对方表示感谢。
3、请每一个同学依次说出同桌(异性)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
议一议
1、请你回忆一下,在我们抗击“非典”的时候,制定了哪些规则?(小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2、交流汇报。
换位体验活动
1、想像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或是大家都不遵守这些规则的话,情况会变成什么样,你能想像得出来吗?(小组讨论)
2、交流汇报。
3、把你的感受写在书上,好吗?
故事会
1、(配乐)教师讲述刘世震老人的故事。
2、你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3、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我们的身边、电视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报道着许多真人真事,你能来说一些严格遵守规则的人和事吗?
联系生活
班级“金点子行动”
采访汇报联欢会
1、根据交流采访的内容,按照三句半的格式,表演出对班级所做的贡献及今后的想法。
2、欣赏《我为集体做什么?》
3、故事《“麻烦”班主任》
案例分析
1、了解案例1和案例2。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兴趣,确定一个问题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
3、临时分组:根据对每个案例的不同观点,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
4、自由辩论。
教师主持,学生自由辩论,教师适时正面引导。主要陈述自己赞成的观点,并说说理由。句式为:我的观点是……因为……
5、学生重新选择观点。(将自己的认识与他人阐述进行比较、分析,重新判断、选择观点)
6、小结:持正确观点的学生陈述,教师小结。
讨论:我们在班集体中享有哪些权利
1、故事《今天我当“早读老师”》《这是我们的责任》
2、选抄名人名言
3、制作金点子
一、比一比
1、通过案例的形式引出同学们对班级现状的观察与分析。
二、找一找
1、小组分析讨论:
(1)我们的优势,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优势?
(2)我们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
(指导学生正确地对待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学会反思,同时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真正融入到集体之中来,成为集体的一分子。)
三、做一做
班级改进计划。
(指导学生写班级工作改进计划时,提醒学生注意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让同学们懂得任何事情都不是想当然的,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要考虑班级同学的实际,同时注重指导班级工作改进计划的分步实施。)
考古发现
发现一:
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初步揭开了人类起源的奥妙。后来,革命导师恩格斯对人类起源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指出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近百年来,世界上一些地方,发现了不少远古人类的化石、遗迹和遗物,证明了达尔文和恩格斯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是正确的。
发现二:
考古发现,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最早的直立人。
发现三:
1、距今20万年—70万年的北京人。(课件演示原始人取火,采集,渔猎等生活画面)
2、你能想象北京人的生活情景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北京人的生活情景”小表演。
3、通过表演,你能体会到我们人类走出的的第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吗?
4、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先民们的生活。(披荆斩棘)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5、从半坡和河姆渡出土的物件,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进入了农业社会。
6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谈体会。
四、结束本课
齐唱《龙的传人》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课前收集的有关四大发明的材料),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工,确定汇报的形式。老师相机把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提供给相应的小组,并适时引导小组学习,并指导汇报的形式。
各小组汇报交流。
第一版块:我知孔子、司马迁有多少
第二版块:历史文化名人馆
教师谈话:中华大地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名人代代迭出,又何止这两上呢?你还知道哪些呢?
第三版块:家乡文化名人知多少
放眼全国,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
1、说到旅游,我想问大家:你们喜欢旅游吗?我和你们一样也喜欢旅游,不如我们今天就来讨论旅游这个话题。
2、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风景优美,文明古迹,数不胜数。你们曾经去过哪些地方?想去哪里?说出来,我们交流交流。
3、学生依据课前准备的照片、实物等介绍旅游过的地方,师随机教育。
17
篇3: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 本文关键词:之二,思想品德,案例,小学,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 本文简介: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生活中的环保问题》(2011-06-0216:36:15)转载▼标签:杂谈案例:《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授课人:新城区黄河实验小学冯国宁评课人: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刘映梅《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是未来版二年级下册“环保与生活”主题下的一个活动,黄河实验小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 本文内容: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2011-06-02
16:36:15)
转载▼
标签:
杂谈
案例:《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授课人:新城区黄河实验小学
冯国宁
评课人: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映梅
《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是未来版二年级下册“环保与生活”主题下的一个活动,黄河实验小学冯国宁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她设计了以下几块教学板块:
1、环保问题知多少
教师由生我养我的妈妈引出人类共同的妈妈——地球,“她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可是现在,我们人类却在无情的伤害着她”。教师引导孩子们从身边寻找环保问题,将其归纳为“水污染”
“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破坏与浪费”五大类,并将印有这五大类的创可贴形状标签贴在小黑板上提前画好的蓝色地球上,此时地球上疮痍满目,一道道刺目的创可贴直观呈现出环保问题带给地球的伤害。学生不禁说到:“地球妈妈好丑啊!”“地球妈妈会很疼的!”“我要为她治好伤啊!”在前面的交流中教师给回答好的五位同学戴上了小红花,这时老师请出了这五位同学,让他们看花背后的字,是“看、闻、听、读、问”五个字,它是孩子们发现环保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教师鼓励孩子们将这五朵小花贴在了五个创可贴的旁边,这时的黑板因为有了五朵小花,不再那么单调、难看了。
2、小组合作,交流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按照创可贴上显示的类别将学生分成了五组,并撕下创可贴,将它放在五个小组内,让学生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在全班介绍。下面是学生交流的内容:
生1:(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相机上拍摄的一组照片)这是我在咱们餐厅拍到的(照片内容为满满一桶剩饭),还有王红同学在教室里拍到的(照片为光线充足的白天教室开着所有的灯)。
生2:(实物投影展示)这是我在兴庆公园拍到的花草树木遭破坏的图片(郁金香被踩踏,草坪中央踩出一条甬道,小树被折断),还有李亮同学在网上查到的浪费水资源的图片(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大量漏水的消防栓)。
生3:我在网上查了很多吸烟的害处(展示一张烟雾变成骷髅的创意广告,学生中发出惊讶的感叹声),我看到我们组张燕同学带来的这张图以后真想对爸爸说:你不要再吸烟了,这不仅伤害了你的身体,还污染了周围的环境。
生4:(用手机播放机器轰鸣)这是我在爸爸的玩具工厂里录到的。
师:其实我们现在就能亲身感受(打开教室门,校园旁边修地铁的建筑工地噪音清晰地传来),我们就生活这样的噪音污染之中。
3;多媒体展示,世界面临的环保问题
师:(播放短片,同时介绍)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和谐的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全球洪灾,旱灾,沙尘暴等频频发生。
(课件出示)仅2008年,全球共发生重大自然灾害321次,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重大灾害发生。因灾死亡23.6万人,平均每天有647人死于灾害。而就在现在,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正在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
(课件展示照片)本该畅游水中的鱼儿,本该跳跃在田间的青蛙,本该一片碧绿的田野,本该祥和幸福的老人,在灾难面前,变成了这副模样。
(课件播放视频——西南大旱中的儿童)师配合画面旁白:
旱灾来临,孩子们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各种容器,去寻找一切可能找到的水源。这些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生活,灾难却让他们过早地尝到了愁苦的滋味。他们走几十里山路,一整天一整天地寻找水源,即使这样,也不能装满手中的容器。水,在此刻显得那么珍贵!看看这两三岁的孩子,守着流不出一滴水的管子,那眼睛里,装着多么沉重的忧伤。这本不该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表情,也许他们正在想世界怎么变成了这样!
(老师落泪,学生抽泣……)
师:(来到一个抽泣的孩子身边)你为什么哭?
生1:我很难过……
师:是啊,老师也很难过。如果这样的灾难降临在你们的身上,我们该怎么办?尽管我们现在没有面临这种灾难,但是我们谁也不敢保证灾难永远不会来到我们身边。
师:有什么想说的?
生2:我要多栽树,树能聚集水分。
生3:我要告诉我的所有朋友,破坏环境的后果!
生4:我要节约用水。
4、创作小广告,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课件展示环保漫画和环保宣传广告。
教师要求学生仍然按前面的五个大组,分组集体创作广告语,将广告语写在绿叶卡上,由一人大声读出,并贴在每朵红花的下面,黑板上的“地球”上开满鲜花。红花绿叶在蔚蓝色的背景下分外美丽。
师:再看看现在的地球妈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地球妈妈好像笑起来了。
生2:地球妈妈变美了。
生3:地球妈妈不疼了,她的伤口好了!
生4:我感觉地球妈妈在夸我们呢!
师:经过我们的努力,地球妈妈已经从伤痕累累变得鲜花盛开。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地球妈妈就会重新焕发生机!
评析:本课是一节区级研讨课,在研讨中有的教师惊叹冯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有的赞叹她饱含深情的语言,还有的欣赏她别具一格的板书……由此,我就在想,冯老师的课到底算不算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好的品德课?这个话题是有些大,要在短短的一篇文章里将品德课的教学理念说清是不可能的,但我想能把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的特点揭示出来,好的品德课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避免说教,用真情去感染学生。
传统品德课最大的弊端是将道德行为片面归因于道德认识,这种知识性德育,是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学习的过程是以老师讲道理为主。它的缺陷是忽视情感在德育中的价值,忽视情感机智的发生。为什么要强调情感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呢?我们从人的道德形成的过程来看,先是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再是完成道德认知的建构,然后产生道德行为的冲动,最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内化为道德品质,即遵循“情—知—意—行”这样的顺序。人对道德信息的接受,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生都是受感情的引发和调节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换句通俗的话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冯老师这节课讲述了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由于文字的局限,我们不能再现当时的课堂气氛,但就几个环节来看,“环保问题知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初步感知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破坏与浪费等对地球母亲造成的伤害。“小组合作,交流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从生活入手,再现浪费粮食,浪费电、浪费水,践踏花草,攀折树木,制造噪音等等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引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多媒体展示,世界面临的环保问题”
引导学生感受洪水、干旱给人类带来的灭顶之灾,画面触目惊心,特别是当学生看到画面中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各种容器,去寻找水源,看到两三岁的孩子,因为找不到水,眼睛里饱含忧伤时,学生声泪俱下,而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不注意节约资源造成的。学生在接受了这种道德情感的洗礼后,产生了要为环保做点什么的冲动,教师因势引导,让孩子们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借助广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冯老师的这节课以情取胜,直击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产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情感,使他们得到内心的而非表面的触动,这种效果是传统说教课无法达到的。
二、巧设教学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也许有人会说,哪个学科都要设计教学环节,这不像是品德课独有的,但我要说如果你看了教材,上了几节品德课,你就会意识到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有多么重要,有多难!学科的内容就决定了品德课是世界上最难上的课,弄不好就上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尽管现在的教材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它所提供的仅仅是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思路,而且是宏观方面的,好多内容是我们在现实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要设计好一节适合学生的课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好的教学设计不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利于教师轻松自如地完成教学任务。冯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很有创意,从原本蔚蓝色的地球,到贴满创可贴的地球,到鲜花盛开的地球,它不仅直观再现了过去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同时也形象地告诉我们只要现在付诸行动,将来一定会还地球本来的面目: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冯老师设计的环节符合孩子们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孩子们在经历了第一层次“接受(感受)”后又经历了第二层次“反应(认同)”“领悟(感悟)”的过程,情感得到升华,认识得到深化。同时这节课也好操作,其他老师按这个思路也可以把这节课上好,所以说环节设计好了,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回归儿童现实的生活,引领儿童未来的生活。
品德课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尊重儿童的生活,承认儿童的生活是有价值的。回归生活,意味着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单从这节课的题目来看,《生活中的环保问题》要求从生活中发现环保问题,冯老师也是这么做的,先让孩子们用看、闻、听、读、问的方法从身边找找环保问题有哪些,像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呀,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是不难发现的,至于噪音污染,只要调动感觉器官,也是好发现的,最难的是破坏与浪费,但老师做点提示,学生也是能找到的,浪费粮食、水、电,这是常见的,破坏公共设施如践踏草坪、攀折花木也屡见不鲜,可以说老师归纳的五种环保问题,完全是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在小组交流时,孩子们展示的是他们课前所收集到的资料,很多资料都是孩子们用相机拍摄,用笔画下来的,可以说孩子们在课前进行了实实在在的调查、访问、收集工作。因为是真实的来源于生活的东西,所以才能真正触动孩子,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而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西南大旱中的儿童,正是当年才发生的事,也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需要明确的是回归生活,并不是让课堂成为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如果是那样的话,课堂只能成为发泄不满和抱怨的场所。回归生活也不是停留在儿童现有的道德层面上,而是要提升他们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道德理想。冯老师没有将课堂内容停留在诉说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上,而是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只要我们付出努力,这种状况是能得到改善的,地球从疮痍满目到鲜花盛开便是明证,它寄托着大家美好的希望,也是孩子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从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发言中,我们感到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爱思考了。
除此之外老师的综合素质也很重要,比如语言表达,冯老师的语言自然、亲切、口语化、饱含感情,很适合低段学生,教师的身体语言也很丰富,这些都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以上三点是判断品德课最主要的标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穷尽品德课的其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