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日期:2021-03-04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本文关键词:物理实验,初中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本文简介:一.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VARxR′2、原理:I=U/R3、电路图:(右图)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变阻(“一上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本文内容: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V

A

Rx

R′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R1

R2

I

U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根据Rx=U/I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

(4)若UI线是曲线:说明组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2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额=P额/U额

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三.

电热

1、

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

四.影响电阻大小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例子: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

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

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

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十四.凸透镜成像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2f

幻灯机

u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⑸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十五.反射定律

方法与步骤:

(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记录下来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5)、如上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十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方法与步骤:

如图所示,1、在桌面上铺一长大纸,纸上竖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5、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将结果记录入下表。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大小的比较

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第一次

第二次

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2f

f

u

十七:使用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方法与步骤:

1、按图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

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

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这个图里面两处错误:1.读数时视线应水平

2.温度计与烧杯底部接触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在下表中

3、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C

4、分析现象和图像,得到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十八: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

(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十九.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丙.丁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二十、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h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

h

h

h

h

h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二十一、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方法与步骤:

(1)如图所示,将水倒入底部蒙有像皮膜的玻璃管中,会发现橡皮膜向下凸出,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将水倒入侧壁小孔上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会发现橡皮膜向外凸出,这个现象说明液体对侧壁有压强。

(3)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我们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在图甲中,将探头放入水中,U型管的两个液面之间出现高度差,这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保持深度不变,将探头向各个方向转动,发现液面高度差不多,这说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观察图乙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4)由上述实验过程得出如下规律: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乙(水)

丙(盐水)

二十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方法与步骤:

1.如图(a)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量力G;

2.如图(b)所示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G-F,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如图(c)所示测出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4.分析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分析②、③、④,可以说明金属块所受浮力大小跟

_____________有关。

(2)分析

,说明金属块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二十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方法与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量。

3、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量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量当作阻力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壁l2;把F1、F2、l1、l2的数值填入表中。

4、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3

5、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二十四、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1.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如图,一条长木板,一端垫高,成为一个斜面。

(2)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和沿斜面匀速向上拉物体的力F。

(4)将数据填入表格,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试验次数

物体重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

1

2

3

2.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G。

(2)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匀速拉着绳端,使物体上升,读出示数F;同时测出物体升高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

(3)将数据填入表格,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试验次数

物体重G/N

物体升高的高度h/m

拉力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

3

四、规律方法指导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代替法、转换法等。

控制变量法的定义:在研究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从而使问题简化。

例: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转换法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例:磁场看不见,我们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

等效法定义:两种现象在效果上一样,因此可以进行相互替代。

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篇2:20XX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关键词:工作总结,下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简介:2012年物理教学总结本学期我在“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以此为基础,为下学年的工作做好规划,为我校的物理教育工作尽一点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内容:

2012年物理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在“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以此为基础,为下学年的工作做好规划,为我校的物理教育工作尽一点力.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入物理课堂

怎样教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发展,共互动.

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校领导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九年级

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开展创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加强师德修养.

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B、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C、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考试成绩不稳定等。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喻典江2012-1-10

篇3:物理课题研究计划

物理课题研究计划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物理,计划

物理课题研究计划 本文简介:合浦县常乐镇中理化教研组课题研究计划中学理化教学依托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我校理化教研组的教师在陈新贵组长的带领下,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中学理化教学依托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课题主要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

物理课题研究计划 本文内容:

合浦县常乐镇中理化教研组课题研究计划

中学理化教学依托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我校理化教研组的教师在陈新贵组长的带领下,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中学理化教学依托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课题主要探究:

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表演独角戏,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以“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理化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理化(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理化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理化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理化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理化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理化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理化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理化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

2.发展心理学理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4.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5.“做中学”理论。

6.初中生的心理思维逐渐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富有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在刚接触理化科目时,

都有一种新奇感。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所以,

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创设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开拓学生思维,

激励学生放大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实验可以使理化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理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

(2)通过加强实验,

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理化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

掌握理论,

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理化知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理化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设计理化实验教学模式;

2.设计理化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3.设计理化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4.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理化学科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理化的兴趣。

5.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6.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8.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理化问题的方法,体验理化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理化知识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可实施性

1.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对本课题的研究寄予厚望。

2.学校丰富的第二课堂资源: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理化知识。

3.本课题组成员:理化组的骨干教师,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意识。

4.规范的管理制度:学习交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量化考核制度等,确保课题正常开展。

5.可供利用的平台:理化教研室QQ群、理化教研室博客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措施:

(一)时间规划

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2年半(2012年6月~2014年12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12年6月~2012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理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理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2.课题开题报告会(2012年6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理化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12年10月~2013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4.汇报成果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3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4年3月~2014年8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上交专家评审并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4年9月~2014年12月)。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多特征的课型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创新:通过听

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理化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理化实验教学的模式。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关于课型的大容量相关文献作以收集、梳理、研究和综述。

3.理论建模法——对实验课型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4.资源推广法——开发课型优秀资源,对课堂问题与现象加以集成,为课型实施与优化搭建平台。

5.实证分析法——把传统课型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开放、动态、灵活,实践探索性强: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性成果

1.通过对整个初中理化的实验教学案例的梳理,拿出一套体系完整的理化实验探究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

2.与各校的校本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初步形成理化实验课的评价标准。

4.理化实验课的优质课范例。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

课题研究负责人:陈新贵

2.

理论研究负责人:劳子钦

3.

实践研究负责人:黄福祺

陈传洋

石煜

    以上《初中物理实验总结》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初中物理实验总结》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