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防扬尘方案专项方案

防扬尘方案专项方案 本文关键词:方案,扬尘,专项

防扬尘方案专项方案 本文简介:第0页;共10页浦口区脑病专科治疗大楼建设工程浦口区脑病专科治疗大楼建设工程扬尘防治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第1页;共10页目目录录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32.管理目标:管理目标:33.管理措施:管理措施:54.防扬尘施工规划管理防扬尘施工规划管理64.1、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及道路、进出施工现场

防扬尘方案专项方案 本文内容:

0

页;共

10

浦口区脑病专科治疗大楼建设工程浦口区脑病专科治疗大楼建设工程

扬尘防治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1

页;共

10

目目

录录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3

2.管理目标:管理目标:3

3.管理措施:管理措施:5

4.防扬尘施工规划管理防扬尘施工规划管理6

4.1、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及道路、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及道路6

4.2、施工现场的现场及绿化、施工现场的现场及绿化.7

4.3、对容易起扬尘的材料防护措施、对容易起扬尘的材料防护措施7

4.4、对施工作业部位的建筑垃圾的控制、对施工作业部位的建筑垃圾的控制7

4.5、对施工现场内容易产生扬尘的机械和控制、对施工现场内容易产生扬尘的机械和控制8

4.6、对施工现场内的建筑垃圾处理、对施工现场内的建筑垃圾处理9

4.7、施工期间水污染(废水)的防治措、施工期间水污染(废水)的防治措

施施

··················································9

5、其他环保措、其他环保措

施施

································································

··································10

6、应急措、应急措

施施

································································

········································11

2

页;共

10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浦口区脑病专科治疗大楼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南京泽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省三益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

本工程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上河街

166

2.管理目标:管理目标:

根据《南京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的条例,编制以下有关

防扬尘污染的方案。

该“规定”扬尘的污染,是指在城市的房屋拆迁、建设、市政、公路建

设,道路清扫保洁,固体物料运输、堆放等活动中产生的细小尘粒造成的大

气环境污染。故根据“规定”中的精神,结合本工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主

要按以下几项措施,进行防扬尘污染。

扬尘污染控制是保障现场环境的重要措施,将依据工程自身特点,从项

目组织架构、资金保障、合同约定及过程控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贯彻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及南京市相关文明施工的相关

规定,实现文明施工现场达到重庆市相关标准,创建一个无尘文明的施工环

境。

1、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达标;

3

页;共

10

2、无市民重大投诉;

3、无因施工扬尘控制不善造成的上级处罚和通报批评;

4、上及部门检查验收达标;

5、创建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示范工地;

(1)组织机构

A、成立浦口区脑病专科治疗大楼工程扬尘控制组织领导小组,负责指

及协调工作,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杨晓仁

成员:宋宏伟、车明、韩增、王加广、邢德福

B、职责

⑴:任务是了解出现污染源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

⑵:任务是按照组长的要求,及时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

(2)

、施工现场环保工作计划

A、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南京市以及公司的有关环保的法令、法规和

条例,达到市级文明施工现场的要求。

B、积极全面开展环保工作,成立环保领导小组,环保自我保障体系和

环保信息网络,并保持运行。

C、加强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全员环保意识。

D、现场采用图片,宣传画册,表扬,奖励等方式普及环保知识,并将

环保知识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

E、对每个上岗工人进行环保岗前培训。

F、现场建立环保义务监督制度,保证及时反馈环保信息,对环保做得

不周之处立即加已整改,并及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改进并完善环保措施。

G、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环保措施开展环保工作,其针对性和可操作

性要强。

H、管理目标中扬尘控制达标的具体指标有:工作井及接收井四周围护;

4

页;共

10

采用密闭汽车装运材料和渣土;车辆进出用水清洗;使用商品砼;生活垃圾

袋装化;建筑垃圾入库,每天清运;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洒水清扫。

(3)

、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制度

A、积极全面开展环保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

项目经理为首的,由技术、安全、材料、机械、后勤等部门组成的环保工作

领导小组。

B、建立现场环保保证体系,做到责任到人。

C、建立环保信息网络,加强与环保单位的联系。

D、不定期地组织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通过

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E、认真做好环保监督及监测,做到准备认真记录数据。

F、制定大气污染、防尘污染、防止施工噪声的具体制度:

⑴、防止大气污染制度,严禁在公共场合烧杂物。

⑵、防尘污染:派专人清扫外运车辆掉渣,做好防遗漏工作,严禁凌空

抛洒建筑垃圾。

⑶、防水污染:车辆清洗需专用地方,边洗边清扫,生活区内用水采用

沉淀,隔油网,垃圾清理入袋。

⑷、砼浇筑噪音污染:砼浇筑尽量在白天浇筑,做到白天不超过

70db,

夜晚不超过

55db,搭设简易工棚,使振捣噪音达到最低标准。

3.管理措施: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防扬尘施工中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地贯彻落实,项目经理部成

立防扬尘施工领导小组,设专职防扬尘施工管理员

2

名,负责施工现场及各

专业分包队伍的防扬尘施工管理,各施工作业队伍均需配置专兼职防扬尘施

工管理员,形成防扬尘施工管理的纵横网络。管理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

明确到各班组,各岗位,确保施工现场每个员工正确理解并明确目标要求,

5

页;共

10

自觉关心安全管理目标落实到实处。建立管理组织,布置与安全有关的管理,

执行和检查,监督部门和人员,应明确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防扬尘施工管理机构图防扬尘施工管理机构图

防扬尘施工管理领导小组防扬尘施工管理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

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

施施

工工

员员

质质

检检

员员

安安

全全

员员

材材

料料

员员

资资

料料

员员

6

页;共

10

4.

防扬尘施工规划管理防扬尘施工规划管理

4.1、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及道路、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及道路

1、进出施工现场内的汽车路面必须硬化,且应有

0.5%的排水坡度,以免

场地积水,并应随时将场地打扫干净,在打扫时应先用水洒湿润路面,

再进行人工清扫,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汽车路面的残留尘土,不会因

风产生扬尘。

2、在雨季时,特别应注意将因雨水冲涮而产生的泥水排入排水系统的沉

淀池内,并应及时清除池内的沉淀物,以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

3、将建筑渣子运出施工现场的汽车必须加盖棚布进行封闭,严禁散漏,

以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同时必须将车辆轮胎清洗干净后方

可放行,并保证其清洗的污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流入施工现场的排水

系统,不得对路面造成污染。

4.2、施工现场的现场及绿化、施工现场的现场及绿化

1、在施工现场内应进行场地硬化,且应有

0.5%的排水坡度,以免地积水,

同时以免裸露的泥土因风等因素而造成扬尘。

2、硬化后的地面应随时派人清理打扫干净,在打扫前应先将地面用水洒

湿,并每隔一天,派人用水冲洗一次,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地面的残

留尘土因风等因素,而而造成扬尘污染。

3、在不能采用硬化措施的泥土,必须进行绿化,以免裸露的泥土因风等

因素而造成扬尘。

4、在施工现场内必须使用无烟煤生火烧水、做饭,不得使用木材。使用

无烟煤必须将产生的煤碴及建筑垃圾及时用汽车采用集中密闭的方式,

将其运至建筑垃圾场集中处理,且严禁有建筑垃圾撒漏的现象。

各施工作业班组各施工作业班组

7

页;共

10

4.3、对容易起扬尘的材料防护措施、对容易起扬尘的材料防护措施

1、石子、砂、红砖、水泥、炉渣等材料,在运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用

棚布封闭,严禁撒漏。以上材料在卸车后,应及时妥善保管。且车辆

必须清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现场。

2、石子、砂子、炉渣等必须装入料池内,且用棚布封盖后,采取可靠的

防风措施,以不至于棚布被风掀翻,以保证石子、砂不因阳光或风等

因素而干燥后,造成扬尘污染。石子、砂子装入料池时对撒落的部份,

应及时派人清扫干净,以免因风等因素,使其干燥后而造成扬尘污染。

3、石子、砂子、炉渣等在使用前必须及时封闭,不得使其裸露。使用时

对人为的撒落部分,应及时派人清理打扫干净,并及时封闭,以免因

风等因素而干燥后,造成扬尘污染。

4、红砖在堆码时,产生的砖渣、尘,应及时派人清理打扫干净,以免因

风等因素而干燥后,造成扬尘污染。

5、水泥在入库后,不得让水泥灰溢出,同时水泥库房应采用完全封闭、

牢固、可靠的措施,以免因风等因素而干燥后,造成扬尘污染。

6、在使用水泥时,应随时派人将散落的水泥清理打扫干净,不得因有风

等因素而干燥后,造成扬尘污染。

4.4、对施工作业部位的建筑垃圾的控制、对施工作业部位的建筑垃圾的控制

1、砼采用泵送商品砼,以避因砂子、石子等材料,而产生扬尘污染。在

浇筑砼时,应及时派人把散落的砼和漏浆清理干净,以避免因其时间

过长或由于其它因素而产生扬尘污染。

2、要清理钢模板、钢架管等周转材料时,因清理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必

须及时派人清理干净,严禁将其抛撒。

3、在砌砖墙体过程中,当需要“找砖”

(砍砖)时,不得向操作面以外

的地方进行“砍砖”

,应派人将砍砖产生的尘、碴和落地灰及时清理

8

页;共

10

干净。

4、在内墙及外墙的抹灰过程中,应派人将散落的砂浆及时清理干净,以

此减少建筑垃圾,也就控制了因该部位建筑垃圾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5、在人工刮内墙及外墙和天棚的腻子时,应先将地面或楼面洒水润湿,

且派人应及时将落地的腻子灰清理干净,以免其干燥后因有风等因素

而造成扬尘污染。并且要求在施工该工序时,应先保证外架满铺密目

网以防止该工序造成的灰尘外扬,使其不因有风等因素而造成对施工

现场以外的污染。因此在施工该工序时便控制了因建筑灰尘而产生的

扬尘污染。

6、在拆除或修建临时设施时,应及时将产生的建筑垃圾用水润湿,并用

汽车采取封闭的形式将建筑垃圾运至集中地处理,严禁该部分存放在

施工现场内,以免其造成扬尘污染,因此在施工该部位时就控制了因

建筑垃圾而产生扬尘污染的可能性。

4.5、对施工现场内容易产生扬尘的机械和控制、对施工现场内容易产生扬尘的机械和控制

1、严禁将机械露天放置、拌和砂浆或砼,不得使其成为扬尘污染源。

2、拌和机械必须采用完全封闭的形式,其密闭性必须可靠,不得因拌和

砂浆或砼时而产生扬尘,从而在使用拌合机时,要增加喷淋系统也就

控制了该机器运转时产生扬尘污染的可能性。

3、在拌和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应派人对其进料口、出料口的地面及时清

理、打整干净,并及时将垃圾运到施工现场内的指定地点,进行堆放。

从而控制了因建筑垃圾面产生的扬尘污染。

4.6、对施工现场内的建筑垃圾处理、对施工现场内的建筑垃圾处理

建筑垃圾应采用集中、密闭的方式进行临时堆放。该临时堆放处应用棚

布封盖,不得使建筑垃圾裸露,且及时采用汽车以集中密闭的方式,将其运

至建筑垃圾的集中处理处。

4.7、施工期间水污染(废水)的防治措施、施工期间水污染(废水)的防治措施

9

页;共

10

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不许堆放或倾倒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

不许取土,弃土,破坏土壤植被。

⑵、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防止机械使用的油类渗漏进入地下水中和

周边鱼塘。

⑶、在生产和生活区分别设置沉淀地、污水处理池,生产和生活废水及污水

在排入市政排水系统前必须经过有效处理。

⑷、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防治

污染水源,厕所需设化粪池。

⑸、冲洗集料或含有沉淀物的操作用水,应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或其他措施,

使沉淀物不超过施工前河流、湖泊的随水排入的沉淀物量。

5、其他环保措施其他环保措施

⑴、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主管,成员由专业骨干组成,做好

日常环境管理,并建立环保管理资料。

⑵、建立健全环境工作管理条例,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相应环保内容。

⑶、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应及时停工,采取有效封闭保护措施,并及时报请业

主处理,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私自占有。

⑷、建立公众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⑸、施工期间应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废料石的处理,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

置、综合治理、化害为利。

6、应急措施、应急措施

为了确保重大环境污染发生以后,我项目部能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

重大环境污染源的治理及善后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控制污染源,

及时制止重大环境污染源的继续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特制

10

页;共

10

定本项目部环境污染应急准备和响应

6.1、组织机构(见防扬尘施工管理机构图)

6.2、事件处理程序

⑴、施工现场和基地发生一般的环境(如噪声超标)污染,项目部环境污染

应急响应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处理、中止施工,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及采用有效措施,确保能达标时方可继续施工;

⑵、当施工现场及基地发生较为重大的环境污染,项目部应及时组织人员

进行抢险,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污染源及时制止污染的后续发生,并及

时上报总公司及有关部门:

⑶、对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发生后,要首先保护好现场,组织项目部人员进

行自救并立即向公司及有关部门上报事件的初步原因、范围、估计后果。如

有人员在该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受到人身伤害,则应立即向当地医附院进行救

治。同时通知环保部门进行环境污染的检测。当总公司接到通知以后,指挥

部人员赶赴现场,按各自职能组织抢险,成立抢险组。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