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调查报告,大学生,择业观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摘要】:随着大学扩招,受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影响,大学生求职道路更加艰难。本文利用对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中南民族大学的多个学校的26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资料,从毕业后打算、考研目的、择业考虑因素、就业形势等方面,比较了在校大学生的择业观与择业所面临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大学扩招,受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影响,大学生求职道路更加艰难。本文利用对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中南民族大学的多个学校的26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资料,从毕业后打算、考研目的、择业考虑因素、就业形势等方面,比较了在校大学生的择业观与择业所面临的问题。在对调查结果的深入的统计分析基础上,对以上各个大学学生的择业观进行了评价。文章认为,以上大学学生的择业观既存在积极一面,也存在消极一面,针对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国家政府、学校、大学生个人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对策,以更好的解决就业难与地区人才分布不平衡的的难题。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地区发展;解决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与此同时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却面临着招工难生产力滞后的情况。这对我国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无疑有着重要联系,因此大学生择业观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多个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260名进行问卷调查,发送问卷260份实收238份,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231份,符合调查要求。其中有效问卷中女生有125个,男生为106个(如图1-1)。其中各年级比例(如图1-2)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发放与的形式并配合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2.1

本科毕业后的打算

本科毕业意味着很多人要走向工作岗位或者是其他领域,大学本科生毕业后的打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她)的择业观,是大学生择业观的基础体现。通过我们的统计(如图2-1-1)虽然现在就业形势不太明朗但是还是有31%的

学生选择直接就业,但同时有些人还是有58%的学生选择考研、考公务员、创业等逃避就业。

同时考研目的也是不一样尽管考研最终面临还是就业如图2-1-2:

2.2

择业选择

择业看重的因素。反映劳动者最看重的职业要素,比如自身的发展空间、工作的稳定性、期望的就业单位、与专业对口、个人因素、薪金福利等因素。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择业时首先主要关注的事未来发展,其次是工资福利等因素如图2-3;在工作稳定性上大家偏向有发展的工作,工作稳定性要求比较低如图2-4;其次在公司选择上国企和外企占了半壁江山,学校和机关也占了很重的比例如图2-5;再次在专业对口上有43%的人认为工作要和自己专业相关,在此同时又有45%的人认为专业和工作对不对口没有什么关系;个人因素方面50%的人认为专业能力很重要,还有28%的认为良好的情商很重要,而思想品德方面则只占21%,如图2-6和2-7。

12-

期望的就业地点。期望的就业地点就是大学生将来想去工作的地域,期望就业地点的分布可以反映出该地区一定发展与经济水平.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择业地区上有两大趋势:家乡所在地、沿海地区。其中沿海地区占了41%如图2-2-1

期望的收入。期望的收入及大学生将来就业后想得到的报酬,其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以及想达到的一种高度,其中51%的人期望工资是3000以上,大家都是希望高收入,如图2-3-1

2.3

择业准备

就业形势了解程度。就业形势了解程度即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市场的认识程度,这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影响。

调查中绝大部分人(63%)的人不关注就业形势但是认为就业形势不好,如图2.3-1

面对就业的心态。就业心态即大学生在就业前或者是面对就业的一种心理反映。就业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他就业的方向与动机。

本次调查中54%的人是充满信心的如图2.3-2

3、

武汉多个高校大学本科生择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在调查者中有许多结果的是喜人的如在工作类型与择业因素选择方面比较重视未来发展潜力,这充分说明大学生的一种价值转变不再是只追求“铁饭碗”、“高工资”而更加重视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与此同时考研的同学中52%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文凭,这也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者说明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是新时期建设国家的有效保证。

但是在大进步的背后有反映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地区发展、国家政策制定等等问题。归纳来说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缺乏择业就业准备。一些大学生过惯了校园生活对父母和学校依赖性太强在校期间不注意了解择业就业问题。一旦独立面对社会,面对社会的角色的客观要求,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就会不知所措。

二是期望值过高。有些大学生自我定位很高,对自己和用人单位了解不足,完全暗战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的谋求高薪高酬的职位,由于目标不符实际,这择业中屡屡碰壁,结果导致心灰意冷,甚至丧失自信心。这无疑将影响大学生就业。

三是急功近利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或者是到外企或者沿海地区,未来功利不惜抛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况且,越是大城市、大机关或者沿海地区,人才就越密集,竞争也就越激烈,离开自己的专业去竞争,是大学生更难就业。与此同时大量的人才涌向沿海地区和家乡所在地,这无疑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减少,加剧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大量的人才不是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而是在那些自认为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这违背了国家培养大学生的初衷。

四是淡化思想品德的作用。在调查中50%的人认为专业知识是最重要的,只有21%的人看重思想品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大学生在道德上的个人主义意识越来越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反映在就业过程中,更改学业成绩、获奖证书造假、随意毁约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随意跳槽,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很大损失。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因此对思想品德的忽视无疑使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剧。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和通过人才战略缓解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的对策建议

对大学生:

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目前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已不再满足学生的成绩好,而更多地关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一个显著特点。招聘单位看重的是人品,在同等学历的毕业生中,如外语六级以上、或计算机:级以上、或写作表达能力强、或公关能力强等,都会引起招聘单位的特殊兴趣。可以说,拥有社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又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永远是抢手的。就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而言,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人际交往素质等几个方面。

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大学生在择业前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根据自己身体、兴趣、气质、个性及能力等方面因素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既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妄自菲薄,能够准确地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转变就业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如果能够转变就业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将能够调整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减少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政策及扶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保证,拓宽了就业的渠道,成为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数量大涉及面广,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经营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和领域,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而人才匮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对于大公司说,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要多得多,因此,大学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既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以施展,使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

着眼于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人类的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需要。因此,每个人择业时务必首先考虑社会需要这个大前提。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都非常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希望得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并非可以不顾社会需要,一味地追求“自我设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希望与志愿,而且取决于既定的社会需要。没有社会的需要,就没有职业的分工,也就没有职业的选择。因此,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应当把社会需要作为选择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实现自身价值和服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服从社会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职业规划从大一开始。其实在第一次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已经开始了我们的择业。早作准备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断完善。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将个人前途和我们的国家联系在一起。

对学校:

1.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充分利用“两课”、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避免在择业问题上片面追求自我和就业意识上过重的功刺化倾向,具有良_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要突出创新教育,第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因材施教,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鼓励学生的创造尝试,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第二,要从创造型人才素质结构出发,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厚加宽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人文科学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对国家:

强化政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调控作用。政府就业政策的供给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增加就业机会。一是增加就业岗位,这需要政府放宽对企业、公司设立的管制,保持政策的开放性,增加市场活力,这样会使新增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毕业生到特殊地区、特殊职业就业。首先是要改革户籍制度,其次可以通过免除学生的贷款偿还义务,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等激励机制。三是建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体系,特别是在融资、税收方面的优惠。为学生自主创业搭建服务平台,比如通过科技孵化器的机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新创业,建立学生创业融资担保体系,给予政策扶持,在创业场地、行政收费方面予以优惠政策等。

参考文献(12条)

1.刘俊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期刊论文]-读与写杂志

2008(09)

2.沈爱爱大学新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分析

2008(03)

3.屈家安;刘菲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008(08)

4.李建成;张志业;郝惠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

2008(09)

5.浮新平高校和政府在就业市场体系中的作用

2008(03)

6.翁炬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之我见[期刊论文]-现代社会科学

2008(05)

7.马雷浅议我国大学生应具备的择业心态

2008

8.吴柏翔;丁永波浅议和谐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2008(08)

9.吴小倩强化思政教育过程培养大学生积极就业观[期刊论文]-探索

2008(08)

10.于永刚现今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及引导对策[期刊论文]-青海社会科学

2008(05)

11.刘靖新形势下改进大学生择业观的思考

2008(09)

12.王陵云;于业珍;黄勇在校生择业倾向及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2007(04)

13.

http://www.tyzx.gov.cn/tazt/viewta.asp?id=3114

7

/

7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