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结题报告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结题,推进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必须面对新形势,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中职现代教学模式的建立必须以现代教育教学理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必须面对新形势,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中职现代教学模式的建立必须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媒传学为依据,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教育观念,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根据这一要求,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首先要实现信息技术环境必须实现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立现代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准备良好的硬件条件;其次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中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软件基础;再次,建设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教师成为熟练驾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中职学校开展以信息技术手段为特色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建立现代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政策背景和科技背景:课题是新课改的情况下而确定的。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学校从十一五起始年开始,加大了教育科研的力度。在这种条件下,农村职校发展发展造就了大批实用人才,为了提高我校专业的教学效果,实现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目的,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劳动者,成为摆在中职教育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信息技术的兴起,现代教育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Internet

的教育网络将进一步与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相结合,发展出一种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我们在教学中将加大信息技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范围与深度、新的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建立,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的转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在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急需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改进教学,建立一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教学模式,用超常规的办法,赶超自身所存在的差距,以便完成社会经济发展交给我们的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

在此背景下我校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构建适合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职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以推动我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2、课题研究的目的

(1)、理论目的:通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探索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大规模应用方式,研究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学习效果。培养具有相关知识的师资队伍,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2)、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研究过程的比较与分析,摸索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运用的一般规律,优化信息技术环境。总结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运用及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一般规律,为中职学校构建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信息技术环境可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控制,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开展教学活动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索求知的能力。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种教育媒体具有交互性、趣味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它借助声、光、电、形等媒体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借助这些具体的实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或亲自动手创造实践、或借助虚拟空间了解认识,这一切都极大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教师在现代教育媒体的帮助下创造好的课堂氛围显得游刃有余。

(4)、信息技术及现代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校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课件制作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

(5)、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思想理论指导下,探索和构建适合社会经济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模式。

(6)、中职学校由于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专业的教学必须要求建设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而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员对于社会有较强的适应力。

(8)、从我校实际来说,我校做为省级重点校,做为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培养人才有着严格的实践技能要求,我们本市电线电缆企业要求我们为其培养一流的电线电缆检测和生产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我们除了加大了投入实现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以外,还必须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师用现代化手段教的同时,积极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专业课教学的运用与效果,不仅仅在于我们学校自身的教学改革,同时也为其他制造业培养人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学生用现代化手段学,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设计和生产实训,从而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从一般意义上论证中职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化教学探索。积极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发现和认识其中的规律性。

由于该项目对于实践教学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学校为了保证该项科研项目的实施,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对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装备全面加强建设,继续把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逐步到位。具体就是以国家扶持的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国家和省教育厅专项拨款为财力保障,采购一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加大软硬件的开发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对设备的利用程度,加大培训力度,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成资源库,开发多媒体课件,充实学校教学多媒体平台,并与全国、市教育教学资源库衔接。

二是为了使教师适应由传统教学手段向信息技术的转变,在课题实现的过程中我们要提升教育科研工作的档次,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各教研室、教务科、信息中心、教育研究室之间的联系,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研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

三是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把信息技术和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与师生的教学活动之中,使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水平、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和教学效果达到全省职教系统领先水平。

第二、分析当前职业学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途径、办法、效果、问题。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和通过各种媒体学习,实现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凝练特色、自成一体的教学模式。

第三、以我校机电、市场营销专业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2个学年的教学实验,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总结,形成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形的专业设置标准、经验、课件、研究报告。

我们此次科研课题主要结合的专业是学校主打专业,如机电,市场营销等。

1、为了达到课题的实验目标,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首先要开发研究了机电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设置标准》,确定该专业的各项教学标准,明确各项技能标准,加大教学的力度和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开发该这样的设置标准的意义不仅在于我们只记得学校用,还在于可以为其他的学校提供教学指导性的文件。

2、在专业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写出有分量的教学经验论文,由于该专业现场教学的机会较多,在实践指导方面教师还要有专门的经验总结。

三、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和创新:

研究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方法包括调查与搜集资料、分析与归纳材料、联系实际研究探索,相关文献研究法、实证实验法。主要结合我校家具与木制品专业的教学、结合我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其他专业的设置标准制定展开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在课题构建的阶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方案、计划,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有关实验,积累有关资料,为课题展开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通过购买和收集整理资料。对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和讨论。总之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2、在课题的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一是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相结合。课题组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研究信息技术理论,并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周定期由专业人员辅导课题组成员掌握信息技术理论,充实课题研究成员的理论水平,掌握信息技术,改革教师的观念。

二是培训了一批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师,通过课件评比、优质课竞赛等活动,收集制作了一批质量上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购买、下载、自制等方式建成了具有家具教学特色的教学资源库,为现代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课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课程教学的实际,形式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使用课件不是为了作秀。

三是课题组成员还采用不同的方式,强化信息技术理论知识,首先是硬件保障要做好,为此我们为教师购买了有关书籍,每个人有信息技术方面的必备书籍,为各个教研室配齐和升级了信息化办公设备2012年秋季全部更换了双核配置的笔记本;安装的电子白板,其次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包括邀请专家讲学,外出培训人员,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充实课题组成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伊春市教育学院的教学专家每个学期为我们讲授专门知识,我们的许多教师更多的是提高自学来满足需要;再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理论的教学,更重视实验为主实践教学,教师既是先生,又是师傅,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学徒,依照总课题组的安排,顺利开题,并按时完成了总课题组的阶段性评估。

四、课题进程(阶段性说明):

第一阶段(2011

.6~2011.8)

组建课题组,课题组人员分工,分层次对课题组人员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参加高层次培训;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1.9~2012.8

实施方案,实践验证,分学科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基础课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利用计算机平台及其资源实施有关教学方案,密切注意教师、学生、教材、网络等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在实践中摸索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应用,追踪记录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搜集资料,归类存档。

第三阶段(2012.9~2013.1)

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活动,召开“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及应用”教学观摩研讨会,推选优秀教学案例,分析、整理研究资料,准备成果论证。

第四阶段(2013.2~2013.6)

全面整合研究资料,整理研究结果并进行推广应用,论证结题。

五、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主要结论和主要观点:

第一、课题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因此是教育尤其是中职学校教学手段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实验中我们深深感到,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操作比重的增加,(由我们课题组所指导编写的设置标准技能操作要求可以明显看出),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面临着巨大挑战。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所在。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发挥计算机的文本、音像、快速处理及网上交流等功能的技术优势,课堂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声并茂并使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用于教学,这样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教师将会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落伍。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教与学双方知识能力的更新换代,不亚于战争中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的转化。

第二、从我们选择的实验专业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专业课程教学尤其重要。

例如对于市场营销类的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作用更加明显,对于实践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来说尤为重要。例如:以往我们的学生在“案例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时要耗费老师大量的案例,尤其是文字材料说明,使教学效果欠佳,,而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演示,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再去操作,效果就好一些。

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第一、教学软件的突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前人和他人的基础之上,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自己开发和研究适合专业教学需要的以课件为主体的软件体系。

第二、硬件建设上实现突破。利用原有的条件,尤其是利用省政府实训基地专项资金和国家对于我校的实训基地专项扶持资金,购置一批现代化的实训设备,为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1、在研究中,我校加强了网站建设和全校的信息化建设,硬件建设全面升级,推动了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我校由于各项基础性的工作较好。

2、在研究中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加强了实验专业的硬件建设,目前我校的各种木工设备都非常先进,可以满足教学和各种培训的需要。

第三、理论上的创新。通过研究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具专业改革的过程中,探索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主要代表性的文章有:

1、《浅析多媒体教学注意问题》

作者

朱素斌

2、职业学校思想道德的新视点——网络德育

作者

朱素斌

第四、实践上的创新。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在中职学校培养出能设计、懂技术的熟练劳动者,实现我校职教为生产服务、为地方经济转型服务的目标。为林区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的有益探索。

六、成果的社会影响

1、

理论认识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是撰写了多篇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并集结成册,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研讨会上获奖,在校内推广,制作了若干实验报告,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到

2013年5月,提交了课题研究报告、主要论文等理性认识方面的成果。

二是培养了学生活用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生动手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大大增强,到生产岗位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摆脱了原来片面啃书本的做法。

2、

实践教学成果的社会影响: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媒传学理论的指导下,课题研究人员分工协作,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是我校的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得到了建设和合理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园网、电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学校各现代化教学设备全市一流,为人事局、劳动局举办了六期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班,由我校的教师讲课,参加培训的学员对我校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

二是在资源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我们针对中职学校资源库建设比较薄弱这一问题,我们积极培训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校教学信息的建设,培训的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理论、信息化教学过程理论、信息技术能力等。为此,我们大量引进了关于信息技术理论的书籍,为课程资源库积累了大量资料。广泛动员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为提高制作效果,我们建立了多媒体课件开发室,协助教师开发课件,所有这些资源在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在最大限度上扩大了教学规模,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准备了良好条件。尤其是中职技术学校在面临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的困难情况下,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3、课题开发的社会影响

此次课题的立项及其开展,极大程度地调动了我校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们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把我校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学校组织参加的各类信息技术比武中,新老教师在信息技术这个崭新的讲台上各显其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我校的教师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课题研究选取实验班级的学生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先后有多名学生没毕业就被我市多家企业录用。今后,我们将以此次研究为契机,把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应用和整合的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七、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应该继续加强。包括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升级换代,网络教学资源加大开发力度等等。

(2)、信息技术手段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超越时空性、多样性、选择性、大众化等特点,在打破教育机构的垄断、重构教育格局、使教育大众化、构建学习社会、促进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等方面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尤其是我校作为国家扶持的实训基地,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其发挥好区域性基地的辐射作用。为龙江森工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3)、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应当重视技术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不能偏废一方,要在教学中使两者有机地统合起来。既要发挥好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催化剂作用,更须重视“人”这个构成部分的主导作用。

2、今后的设想:

(1)、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保障必须是信息技术环境的建立和完善,而中职技术学校由于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困难。中职学校面临招生难、学生基础薄弱、就业难等主客观的原因,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还处于落后的境地,现代教学模式尚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要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和内部积累加以解决。

(2)、加强中职学校的资源库建设,使资源库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加强特色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一些课程对信息技术要求较强,更要加快课件和素材的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按照我校的《菱塘职校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要按照使劲教学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都能收敛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同时,教师的双师技能要加强,不仅要理论基础扎实,更要做到实践技能过硬,信息技术熟练,教学经验丰富;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际训练的要求,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到对口企业学习锻炼,把自己在学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正确性,从而使理论和实践、学和做、学校和企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建设一支全新的职业教育队伍,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适应我市城市经济转型的需要,为龙江经济的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

以上是我们在两年中获得的一点收获,一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加以改正,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省我市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办特色学校,走特色教育教学改革之路,把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得更好。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