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课题“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研究”总结报告

课题“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研究”总结报告 本文关键词:课题,总结报告,因素,初中,农村

课题“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研究”总结报告 本文简介: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研究结题报告主持人:张林中参与人:张玉红刘宗鹏刘慧单位:驻马店市第十六初级中学撰稿人:张林中2014年12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研究”结题报告驻马店市第十六初级中学张林中课题“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研究”是驻马店市级课题,2013年12月经驻马店市基础教学研究室课题管

课题“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研究”总结报告 本文内容:

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主持人:

张林中

参与人:

张玉红

刘宗鹏

位:

驻马店市第十六初级中学

撰稿人:张林中

2014年12月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研究”

结题报告

驻马店市第十六初级中学

张林中

课题“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研究”是驻马店市级课题,2013年12月经驻马店市基础教学研究室课题管理办公室批准,立项编号:ZMDKT645。在市区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13年12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时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课题概念的界定:

研究对象:影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缺陷或品行障碍的学生,单纯因为智力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不能认为是问题生,一般好动和散漫的孩子,不宜认定为问题生。

二、研究过程简述——课题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2013.12-2014.01上旬,

2013年12月课题申报获批立项后,正式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动员会,落实课题,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论证工作。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着手编制研究方案,明确分工。2014年1月上旬,完成了开题论证,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填写开题报告书。

2、第二阶段:2014.01中旬-2014.05,

①2014年1月—2014年2月下旬,落实研究计划,做好问题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做细问题学生问卷调查工作。对同类问题学生的个案进行归类研究,探求其家庭教育方面共性特征。

②2014年3月—2014年5月设计问题学生转化记录表格,探索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切实可行的帮扶举措。

首先,在八年级进行调查摸底,通过教师访谈确定问题学生名单。以该名单为基础建立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档案。信息的搜集全部依靠课题组成员及班主任通过访谈、调查和走访获得,成为开展个案研究的基础。

③个案追踪,深入问题学生家庭搜集其家庭教育信息,进一步掌握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详细情况,明晰其家庭教育特点及主要缺陷。课题组成员通过电话、家访、调查及家长访校等途径详细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重点掌握该生家庭组成、家长的个人素质、家长的亲子情况、管教方式、教育观念记录于该生家庭教育档案。这些信息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与该生的家庭教育缺陷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组整理该问题生家庭教育信息,分析该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情况,探究其心理和行为问题与其家庭教育的联系,揭示其家庭教育缺陷对该生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影响。

⑤探索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切实可行的帮扶举措。

⑥2014.4—6,开发“问题学生”研究和对策资源,开发“问题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引导课程。开展书信《老师,我想对你说》活动

3、第三阶段:2014.5—--2014.12

2014.11下旬完成各项理论研究,汇编研究成果资料。

12月整理研究资料,提炼课题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应用研究成果,完成各项论文撰写工作,进行课题结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厘清我校八年级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揭示家庭结构、教育方式对问题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成因。

2、探索学校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提高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成效。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档案。包括搜集和整理问题学生的人口学资料、成长大事记录、受奖励和处罚情况、问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画像)、问题学生的家庭组成、家庭生活情况、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心理以及亲子关系情况。

2、分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总体把握当前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家庭结构、教育方式对该问题学生的成长影响的深度、广度以及途径。

3、探索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途径和方式。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尝试建立包括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纠纷调解、亲子关系协调等有效的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4、形成问题学生帮扶转化的方案和对策。包括问题学生帮扶转化基本策略、基本流程、帮扶转化方案的拟定、论证和实施,帮扶转化效果的评估以及整个帮扶转化过程中经验和教训。

(三)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程度、范围。难点是课题组成员须深入每一个问题学生家庭,真实准确把握每一个问题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失策、失当之处,探索出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

查阅、搜集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学习《家长必读》、《问题学生,孩子,问题家庭》、《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让“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一帮一”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及教育心理学等书籍,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走访,家长会等形式对我校“问题学生”的数量,分布、心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使课题研究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包括学生个案分析,家长个案分析,通过个案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的最优化。

4、经验总结法:定期召开研讨会,对全校“问题学生”不良行为教育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概括和提炼,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以个案研究法为主,辅之其他研究法。本课题首先通过教师访谈,结合在校生行为和心理表现,从本校八年级学生中确立30名左右的问题学生,再深入学生家庭调查走访,搜集和记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资料。摸清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管束、关爱、冀望、教导四个层面的特点。揭示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特征,和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轨迹。通过个案研究,明确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对学生出现心理行为异常起到何种消极作用,其家庭教育环境、观念、方式、途径等存在什么问题;学校教育可以多大程度改善该生的家庭教育现状,最终形成学校教育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结论与成果:

(一)分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类型:

调查显示,影响“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结构有几种结构类型:

1、“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51%,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15%,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才导致学校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学生。

2、“隔代教育”型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通过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孩子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儿童总数的40.5%。

3、“寄养教育”型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

6%,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个别“留守儿童”寄养在一些退休教师家里,他们每月给寄养人一定数额的寄养费。由于寄养人有教育专业知识,孩子能受到比较好家庭教育。但对大部分的打工族来说,可能难以负担寄养费。

(二)分析“问题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行情况。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问题学生”的学习、品行、心理和安全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差生”,而且往往是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学生”。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孩子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和监管人普遍认为,他们大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

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调查表明,有60%的问题学生表现为任性、野蛮、冷漠、内向。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缺乏礼貌待人常识,部分“问题学生”甚至沉溺网吧、有赌博等不良行为。

(三)探明了

影响“问题学生”的一些家庭因素。

下面分析影响“问题学生”家庭因素,影响“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缺少亲情。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倾诉,又没有人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这些孩子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问题学生”的调查中,大多数“问题学生”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其中与父母

“半年一次”见面的为66%,“一年一次”见面的为12%。在与

“问题学生”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

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我们发现“问题学生”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

(1)监护人监管不力。

①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②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而且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溺爱、过度照顾、过度担心,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比如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代背书包、帮着洗脸、晚上陪睡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结果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困难,缺乏责任感。

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寄养孩子,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

(2)父母观念落后,思想觉悟低。

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90分以上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他们给予孩子的往往都是物质的东西,缺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关怀,没有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这种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子女的情感的饥饿,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3、错误的教育思想

在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社会背景下,家长教育思想上有功利主义倾向本是无足为奇的。把读书升学将来为官做宰光宗耀祖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可以理解。但也确有部分家长,把猎取功名财富权力看得比一切重要,汲汲于把孩子培养成球星、歌星、艺术家。不顾一切送孩子进这样那样的培训班。他们看中的是这些人光鲜的外表、奢华的生活、显赫的权势,不惜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弄得孩子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学的比牛累。根本不考虑孩子禀赋和潜力,结果败坏了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苦不堪言。在不良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悄悄地发生了某种偏转。

(1)教育目标不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教育是有目的的社会行为,教育目标是把被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问题学生的家长有很多不清楚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不知道从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特点,兴趣爱好确立孩子的培养目标。有的明星赚钱多、官员权势大,就想当然要孩子向官员、明星看齐,结果徒生烦恼。也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冀望值低,根本就没有培养目标,这样的孩子往往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2)教育内容选择不当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教育内容的选择决定家长通过家庭教育,让自己的孩子能具备何种素质。部分家长把孩子的学科知识当成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通常的说辞是:你进步了(考试)多少名,我给你怎样的奖励。这样的家庭教育实质是把原本主要由学校来承担的教育责任揽到家长身上。其实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形成悦纳自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遵规守纪的规则意识和与人为善以诚待人交际准则。这些内容才是家庭教育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让孩子懂得谦让、学会分享,有同情心、感恩心、敬畏心,懂得照顾自己、有自理能力,才是家庭教育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

4、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环境与人是相互影响的。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环境关系密切。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对学生心理发展人格健全影响巨大。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有:(1)父母不体面、不正当的职业可能引发孩子强烈的羞耻感,形成自卑的心理,可能引发自暴自弃的心理和行为。(2)家庭成员不良交际圈子。经常有违法犯罪分子或不良社会人物到家做客,吃酒狂欢,孩子耳濡目染,必然深受其害。(3)家庭中不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如赌博、酗酒、低俗派对等。

5、错位的教育关系

父母和孩子之间以血缘为纽带,相亲相爱是自然的。然而,对问题学生家庭而言,爱之、望之、教之、管之难以四位一体。父母不应只是孩子的保姆,更应该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是监护人也是管理者,是引路人也是支持者。许多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其父母没有扮演好这些角色有关,他们往往只顾其一而不及其余,以为这就是父母责任的全部。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孩子轻而易举的取得了支配地位,动不动以不吃饭、不上学、离家出走挟持家长,家长无可奈何乖乖就范的例子。这样的家长,管理孩子和家庭孩子只能是一句空话。

6、家长不良的教育心理

家长不当的教育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良的教育心理引起。一是补偿心理。家长由于自己的过失或错误曾给孩子带来伤害,心怀歉疚。于是不管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乎情理,有没有过分,都一味满足以作补偿。结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得以迁就和纵容。二是攀比心理。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有某个新奇玩具或者享受了某种好处,且不管这玩具、这种享受对孩子成长有没有好处,自己的家境能不能承受,先让自己孩子享受了再说。在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也必然助长了不正确的消费理念。三是护犊心理。孩子在外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小矛盾、小摩擦,本是稀松平常之事,但有些问题家长偏偏深怕自己孩子吃亏,护犊心切,要强力干预孩子世界里小小的纷争,结果两个孩子的摩擦演变成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的冲突。在这样的家庭教育心理下,孩子基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出问题才怪!此外,不良的性别角色期待也是产生问题学生的原因:家长因为偏爱男孩或者女孩,把女孩当男孩养,或者把男孩当女孩抚养,导致孩子性别角色认同障碍,可能引起性别角色异常。

(四)探索出了学校教育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是提高教育成效,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不少问题学生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面临许多困惑,缺少有效办法。他们当中有绝大多数愿意听取和吸收专家的意见和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这就为学校教育扶持和优化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机会和条件。我们在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过程中探索出下列有效途径和方式:

1、家长学校专题教育

开办问题学生家长学校,邀请优秀班主任和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作报告,邀请问题学生家长来校听讲座。我校为这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做过如下专题讲座:《走进孩子的身心世界》、《孩子写作业马虎咋办?》、《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做父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家庭教育》、《孩子为什么爱上网》等。给问题学生家长进行专题教育的特点是效率高,容易组织,特别有利于纠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错误认知。专家视野广阔,经验丰富,熟悉家庭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专家们往往有比较鲜活的案例给家长以启发,引起家长的反思,其理论素养容易让家长信服。一些问题学生家长在听取报告后主动跟专家联系索要联系方式,购买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

2、家访与校访

教师家访和家长校访也是帮扶优化家庭教育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家访,针对性极强,便于直观感受和把握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缺陷,究竟是教育方式问题、教育环境问题还是教育关系问题,都可以通过家访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缺陷,非常有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为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参考。但是现代人隐私意识强,接待教师家访也会有很多顾虑,有时也可能出现很尴尬的局面,因此家访前,教师应该做好准备,包括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应该尽量做到平等友善和谐,尽量避免指责家长或者把家访弄成告状。如果是女教师家访,家访地点偏僻过远,最好有人陪同。如果家访不便,家长访校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家长和教师在学校公共场合交谈也比较方便。家访和访校可以面对面解决问题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统一。

3、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与家庭教育经验座谈会

课题组成员多数进修学习过心理咨询师专业。学校将班主任、学校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学校有家校联系卡)交给每一个学生,告诉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受到家庭教育困扰时可以咨询。学生前来求助的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或家庭教育有关。比如父母发生矛盾、家庭发生变故,父母不满足自己的要求,遭父母打骂以至情绪低落。这些问题当然需要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但如果为家长愿意寻求帮助,咨询师可以在家长和学生间双向协调,辅导效果会好很多。对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非常有帮助。家庭教育咨询的最大优势是便捷和及时,能迅速化解家庭教育矛盾,为家长解决临时性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

举办家庭教育经验座谈会,邀请优等生家长、问题学生家长及其他热心于家庭教育的人士参与座谈,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对丰富家庭教育经验会很有帮助。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会给同类家长提供借鉴,增加教育好问题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4、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问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竞争于合作意识,完善人格。

5、班级管理中纪律、成绩等方面的考核办法。

结合班主任,对问题学生提出适当的目标,徐循渐进,以鼓励为主,在班级各项管理中及时指出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做法,为他们设立进步档案,分为纪律、成绩、作业、值日、班级活动等方面,以便量化掌握他们的成长过程。

(五)规范了问题学生及其家庭教育的学校帮扶办法。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帮扶优化过程,有五个环节:1、确认影响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2、搜集影响该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的信息,进行家庭教育追踪。3、该生家庭教育现状诊断分析,聚焦问题。4、形成帮扶优化家庭教育的举措。5、实施帮扶转化家庭教育的各项举措,总结评价帮扶优化效果。包括开设家长学校、家访和访校、家庭教育咨询、课外阅读活动等。

五、针对“问题学生”教育策略:

1、家长与孩子多沟通、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我通过家长学校,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2、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

监护人是“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举办“特色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他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教育家长赚钱不忘教育子女,教育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品德,不仅给予物质上的东西,更要关注孩子精神和情感问题,动员家长尽可能地跟孩子多沟通、多联系;当孩子犯错时,不能一味地责怪、打骂,而是要给孩子一个辩白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现在的孩子,你越打,他越叛逆,越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如果耐心给他讲道理,甚至举例子来证明家长说的对,他就会信任你,就会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而主动改进。

3、挖掘“问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

目前,学校出现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不要让同学们孤立他,多包容他、鼓励他,给予他自信,班主任更多地给予他爱抚,消除他的不良情绪,让他感觉到别人的关心。平时,发现优点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对他们的言行举止提出要求,让他做一个文明守礼的好少年,渐渐地改掉自己身上不好的习惯,让班级成绩优秀的同学结成“一帮一”助学小队,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有效预防“问题学生”的道德滑坡。

六、成果转化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与其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与其家庭教育缺陷有对应关系,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找到了症结。其次,这项研究明确了学校教育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可能性,提出了帮扶优化家庭教育的途径和办法,并运用研究成果对问题学生进行个别帮扶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育效果。30名问题学生(一人转学)已经顺利参加了期末考试,根据最近的表现来看,他们能够遵守纪律,成绩也能够和各科平均分接近或超出。7人被评为卫生之星,3人被评为文明之星,6人被评为进步快的学生。

在问题学生大量涌现的今天,在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流动人口、离异家庭、隔代抚养等现象不断增多的今天,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削弱,家庭教育的效果亟待提高。这项研究提出的以学校教育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对提高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成效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学校转化问题学生、促进问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七、课题研究反思: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加深了对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认识,也强化了对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关注程度,并提出了一些关心、关注“问题学生”解决策略。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一课题的高效完成必须由孩子、家长、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加上本人及课题组成员的水平有限,所以在研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对此课题研究层面比较浅,选择的对象有限;对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准确分类相当困难;“问题学生”的心理情绪极不稳定。

2、教师尤其班主任还要加强理论学习,更好地转变问题学生。

3、农村初中偏僻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很难转变,学校、家庭不能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氛围。

4、我们采用的主要是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问题不少,最苦恼的是研究个案中断。因为问题学生中流动人口多,因为转学、辍学导致个案追踪中断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深入研究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途径和实际效果造成很大困难。

今后我们打算扩大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研究范围,继续积累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继续开展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追踪,总结和评估帮扶转化效果,形成更为有效的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为教育问题学生、促进问题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积累更多经验。

最后,我想说的是,家长们,多关心你的孩子,不要吝啬你对孩子的爱,勇敢的表现出来,让你的孩子知道你有多么爱他。若父母亲都能这么做的话,我相信问题学生的数量一定会因为“爱”而减少。(引用:芭雷卉星—《问题学生,孩子,问题家庭?》)

参考文献:

芭雷卉星

网络小说《问题学生,孩子,问题家庭?》2010.4.14

陆惠萍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2011.12.01

王兆龙

《“一帮一”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2006.07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2011.4.01

覃桂林

苏琦雄

《让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

《教师》2011年23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20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