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就业取向调查报告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就业取向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取向,调查报告,就业,药物制剂,专业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就业取向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调查报告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调查时间:2013年4月调查对象:本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毕业生调查人:随顺奇、王剑、史正国、冯春营、杜殿甜指导老师:戴晓霞摘要: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本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特点进行调查,然后总结并分析毕业生就业取向中存在的主要问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就业取向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

毕业生就业取向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4月

调查对象:本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毕业生

调查人:随顺奇、王剑、史正国、冯春营、杜殿甜

指导老师:戴晓霞

摘要: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本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特点进行调查,然后总结并分析毕业生就业取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毕业生、调查、就业态度、就业取向、薪酬期望、原因分析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发放了28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达到94.6%。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19.3%,女生占80.7%,全部为专科生。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对调查问卷多次修改,确保了问卷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和年龄的分布,基本上能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每年高职院校毕业人数约占全国毕业人数的一半左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为了解我校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对就业形势的看法,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更好的择业。

(二)调查对象: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13年04月1号至2013年04月17号

(四)调查内容:1.学生的就业态度;2.学生的就业取向;3.学生的薪酬期望

(五)调查形式: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一)学生的就业态度

1.您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情况

2.您对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了解吗

3.您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很好的规划

4.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态度

5.您对本专业哪些方面还不太了解

(二)学生的就业取向

1.当您毕业时,您想

2.您的求职意向岗位类别

3.您希望应聘的单位类型

4.您选择工作时看重的因素

5.您的求职目标去向

(三)学生的薪酬期望

1.您对工资的期望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您目前每月生活费支出

3.您能接受的月薪为多少(实习期满后)

4.您期望工作多久后薪酬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5.对以后工作选择上,您是会优先考虑福利还是工资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针对学生就业态度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专业了解深度不够

对专业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专业了解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16%的同学对所学专业很了解,而83%的同学只是一般了解。不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岗位、毕业标准、课程设置。

原因分析如下:一方面学校对专业的宣讲不够,没能强调出药剂专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够真正认识到专业了解对职业选择的重要性。

2.职业生涯规划模糊

好的职业生涯的背后必然有一个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调查中我们得出:81%的同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但不够完善,13%的同学没有规划,仅有6%的同学对职业生涯有清晰明确的规划。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指导工作。

3.大学生实践经验欠缺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以上几点也能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调查统计有43%的大学生认为第一份工作应主要积累经验,非常明显的表达出自己对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渴求。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原因:第一,学校管理较为严格,不能够随意出校做一些课外兼职;第二,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第三很多同学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不能吃苦。

(二)针对学生就业取向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求职意向岗位不明确

药物制剂专业面向的求职岗位主要是生产类,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生产类只占19%,更多的人选择了管理、销售、质检这一类的岗位。我们要明确的是生产类的岗位才是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刚就业的首选,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是更多的人选择了并不十分对口的岗位。

究其原因我们得出以下几点:首先,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其次,更多的人期望能在工作轻松或收入颇高的岗位上工作,而忘记了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第三,药剂学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只看到管理、销售、质检的光鲜亮丽的优点而没有看到自己是否具备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最后我们希望大学生能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拓展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就业意愿集中在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的城市。选择山东半岛的毕业生占31%,选择鲁中地区的毕业生占33%,而省外占12%,鲁西南和鲁东南分别占12%和

10%,所占比例很小。目前国家政策越来越多的支持中小城市的发展,而且沿海大城市对人才的需求明显供大于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地区谋求发展。

原因分析如下:第一,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一直向往城市的生活,想要改变父辈们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第二,大城市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且工资福利相对较高;第三,很多学生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多闯一闯磨砺一下自己,在大城市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企业选择存在误区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的药剂专业毕业生有66%的想进入国企、外企工作,有12%的毕业生想要去民营企业工作,另外还有极少数的毕业生希望能够自主创业。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讲,药剂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药品生产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一味的想要去国企工作已不符合现实的要求。

究其原因:第一,大多数人认为在国企工作就有了铁饭碗,不仅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而且工作时间固定,工作相对轻松;第二,很多人认为外企工资待遇较好;第三,很多人认为民营企业工作强度大,担忧企业发展前景;第四,许多大学生把自己定位于白领阶层、政府官员,有很多学生非外资企业、国有大企业不去。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31%的大学生更看重企业文化,22%的大学生更看重企业效益,22%的大学生更看重薪酬福利,对于跟我们最密切相关的企业规模、专业对口、工作强度、工作相对稳定仅仅各占11%、5%、1%、2%。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第一,只关注当前的薪酬而没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第二,只看到企业带给我们的收益,而没看到自己能为企业做出哪些贡献;第三,高估了自身的能力,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该企业的工作强度。

正因为很多大学生做出上述选择,而造成了大学生频繁跳槽,一年换两三个工作,离职率高达88%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一味的趋利避害,盲目的追求当前的利益,仅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看到自己未来的长远发展。这样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增加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合同或终止合同的成本,使得企业不再相信大学生应聘者甚至会采用一些非常的手段,让劳动者签订不公平的合约,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也使的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4.继续深造意识不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社会需要高水平、高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终身性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把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终身学习将成为社会的时尚。我们都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没那么稀罕,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对于我们高职院校药剂专业的毕业生,面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巨大压力,因而毕业后继续深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先就业后择业成为我们药剂专业学生的第一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仅仅占5%。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第一,我们药剂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不能负担起高额的学习费用;第二,大多数人不够自信,既害怕考不上担心自己的面子问题,又害怕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精力;第三,很多同学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想要早点工作挣钱而没有看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没有做长远的计划打算。

(三)针对学生薪酬期望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工资期望过高

调查显示,有63%的同学希望在实习期满后工资在2500以上。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希望工资在2500以下。然而我们从更多的地方了解到大学生毕业后基本工资在1200—2000左右,加班加点后才有可能达到更多数人对工资的要求。

2.发展前景估计不足

在调查中得出,有81%的毕业生希望在两年内工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16%的毕业生希望在三至五年内工资有较大幅度提高,仅有3%的毕业生选择了五年之后工资有较大幅度提高。他们都忘记了薪酬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不是两三年就能达到的。

这两种情况的产生我们分析了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对未来就业环境的认识不足,把工作想象的过于简单;第二,对自己自身能力评价过高,没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真实价值;第三,想要成功的愿望过于迫切,忘记了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体会生命的多彩多姿;第四,个人支出相对较高,与其他位于繁华地带且物价较高的大学相比,位于郊区且物价一般的我们,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支出并不比其他学校大学生的少。他们并没有亲身体验过赚取自己劳动汗水的经历,不懂得父母的辛劳,而是认为父母赚钱给他们花是理所当然的,一味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3.男女生对待工资福利差异较大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男生在工资与福利之间更看重的是工资,而女生却恰恰相反,她们更看重福利。

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第一,男生因为承担着主要的家庭支出,更为看重工资水平。第二,男生觉得在一个企业长久的待下去从而获得好的福利与短期的在一个企业先得到高工资相比,后者更有吸引力,这也表明了他们有对就业不稳定的想法。第三,女生更看重福利是因为她们更期盼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四、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策略

1.政府方面

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

其次,提高大学生在西部工作的工资待遇,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第三,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制度。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

第四,对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五,加大对中小城市内企业的资金投入,鼓励大学生回乡建设,并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给予资金支持。

2.高校方面

首先,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学校老师应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告知学生全面发展,并逐步确立职业生涯设计目标,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心理指导队伍,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能力。开办就业心理咨询室,模拟招聘现场,观看非你莫属之类的视频。

第三,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多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自我。

第四,定期组织有关专业介绍,企业介绍的座谈会。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及相关企业的认识。

3.学生方面

首先,培养良好的心态,在面临社会激烈竞争时,应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并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走出就业心理误区,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利用就业指导课上所学的知识,科学、认真的做一份规划。

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一种创新性、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

第三,正确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学会吃苦耐劳,不要仅仅贪图眼前的利益得失,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面对未来,不断的提升自我,多方面的发展自己。

第五,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培养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合作,学会不断创新。

五、结束语

通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药剂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找到了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为大学生更好的就业以及加强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个基础。相信通过大学生自身以及学校、政府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