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发电厂施工作业相关暂行规定(1) 本文关键词:作业,发电厂,暂行规定,施工,相关
某发电厂施工作业相关暂行规定(1) 本文简介:脱硫区域施工作业暂行规定1目的为有效控制脱硫区域施工作业风险,防止火灾与人身事故发生,保证作业活动安全有序实施,特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脱硫系统检修作业管理3规定与要求3.1一般要求3.1.1凡进入脱硫区域所有施工单位必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具备健全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与
某发电厂施工作业相关暂行规定(1) 本文内容:
脱硫区域施工作业暂行规定
1目的
为有效控制脱硫区域施工作业风险,防止火灾与人身事故发生,保证作业活动安全有序实施,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脱硫系统检修作业管理
3规定与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凡进入脱硫区域所有施工单位必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具备健全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与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施工项目负责人及其安全管理人员经政府相关部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
3.1.2凡进入脱硫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能力,经过脱硫防火知识及应急管理知识专项培训;
3.1.3工作人员服装必须满足“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
3.1.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2现场工作要求
3.2.1脱硫区域各项工作必须落实作业项目风险分析,并针对性制定控制风险措施,严格落实。
3.2.2各检修单位必须开工前落实工前会制度,对即将开展的工作,从工作内容、质量标准、过程风险及预控措施进行详细交待;
3.2.3进入吸收塔、进出口烟道内必须办理出入登记,并挂“非工作人员
禁止入内”的标识;
3.2.4脱硫吸收塔、进出口烟道内严禁使用竹制脚手架与脚手板,内部及周边严禁堆放易燃材料;
3.2.5施工单位应建立脱硫吸收塔、进出口烟道内人孔门开启与关闭登记制度;
3.2.6脱硫吸收塔、进出口烟道内工作应落实监护要求;
3.2.7脱硫装置停运检修期间吸收塔零米四周布置安全警戒线;
3.2.8脱硫系统检修工作前应确认出口烟道档板处于关闭状态
3.2.9脱硫区域严禁烟火。
3.3照明及用电要求
3.3.1脱硫吸收塔、进出口烟道等容器内工作必使用电压为24V以下的照明,当吸收塔内湿度较大时,应使用12V以下的照明;照明变压器需放置在烟道或吸收塔外部。
3.3.2吸收塔、进出口烟道使用的电源连接线或附属设施完整可靠,禁止将电源插座、电源盘或开关放置在其内,以防产生触电;
3.3.3工作负责人应每天安排专人对用电线路、电动工具、电源盘其及附件进行检查,确认其完好方可使用。
3.3.4吸收塔内应保持充足的照明,照度不得低於50LX;
3.4动火作业要求
3.4.1在吸收塔、进出口烟道及其周围5M以内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严禁无票动火作业;
3.4.2首次一级动火前动火票签发人,生产技术部项目负责人、安监人员必须到场验证防火措施的完整性。
3.4.3一级动火应设专人持续监护,动火前必须检查并清除附近及下方的可燃物,对于无法清除的可燃物,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
3.4.4一级动火作业前应将消防水布置到动火点,并验证水源可靠,同时准备充足的移动式灭火器材;
3.4.5在涂有防腐层的设备上动火时,工作负责人应采取机械的方法清除动火点处的防腐层,并采取措施及时冷却动火点周围的防腐层,动火作业过程应安排专人实时监护动火情况,并随时准备实施灭火
3.4.6
对具有可燃性的防腐管道进行动火作业,应将该管道从系统拆下并移出,在远离系统的情况下动火,在确实无法移出的管道动火作业时,必须做好与系统相临管道之间的隔离与封堵;
3.4.7焊接作业使用的二次线应固定可靠,焊接时的电流不允许长距离通过塔体;
3.4.8动火作业结束时须落实专人检查动火区域是否残留火种,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开;
3.5防腐作业要求
3.5.1防腐期间不得进行作任何形式的动火作业,若确需动火,必须得到审批;
3.5.2、防腐作业使用的灯具必须为防爆灯具
3.5.3、容器内工作使用的安全电压不得超过24伏,不准将电源线、接头、插座、接放置在内部;
3.5.4施工现场摆放“防腐施工、禁止动火”标识版
3.5.5建立脱硫吸收塔、进出口烟道内人孔门开启与关闭登记制度;
3.5.6脱硫吸收塔10M以内动火必须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
3.5.7现场严禁存放防腐材料,防腐用可燃性材料必须设专区存放,存放点必须设置隔离并设专人看管,设置防火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在厂区设置的存放点必须获得平电公司同意
3.5.8防腐作业必须设立防腐隔离区并设置“防腐作业
严禁动火”警示牌
3.5.9禁止将火种带入防腐作业区域内,人员进入前施工单位应设专人进行确认;
3.5.10防腐作业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检查管口封堵情况,防腐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3.5.11项目负责人与安监人员应每日到作业现场检查作业情况,发现违章及时处理并重新组织培训。
3.6.高空作业要求
3.6.1凡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严禁不宜从事作业病症的人员从事该项作业;
3.6.2高处作业均需搭设脚手架并采取防止坠落措施,
3.6.3在坠落面高度超过5M进行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坠器;
3.6.4作业人员在除雾器内进行检查或在其内部移动时,应规范佩戴防坠器;严禁踩踏除雾器装置。
3.6.5吸收塔内除雾器、喷淋管检修时,应在下层作业点下方设置安全网;并且作业人员需正确佩戴安全带。
3.6.6上下层同时作业时必须进行可靠的隔离;
3.7防腐作业
3.7.1吸收塔防腐作业必须由具备资质单位及人员担任;
3.7.2吸收塔防腐期间禁止任何形式的动火作业
3.7.3吸收塔防腐使用24V以下的安全电压的照明电源
3.7.4防腐人员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应安排专人检查落实;
3.7.5防腐作业前应将各进入GGH内部入口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无关人员进入;
3.7.6防腐作业必须依据风险佩戴合格劳动防护用口;
3.7.6使用的防腐材料必须设专区堆放并严格管理,堆放点离施工点须保持30M以上的距离;
3.8防腐工艺质量要求
3.8.1防腐工作流程
脚手架架设
设备检查
表面处理
涂刷底漆
第一层磷片胶泥
中间检查及修补
第二层磷片胶泥
中间检查及修补
增强区第一层玻璃布(
增强区第二层玻璃布
面漆涂刷
检查验收
脚手架拆除
3.8.2施工作业要求
A)喷砂
(1)
喷砂前要确认湿度85%以下或无结霜发生。
(2)
使用充分干燥的石英砂或铁矿砂。
(3)
喷砂标准为SIS
Sa2.5以上,粗糙度Rz≥50um。
(4)
喷砂后要进行清扫,充分除去灰尘。
B)刷底涂
(1)
底涂要在喷砂后尽快涂刷,最迟须喷砂后一天内完成。
(2)有无淤积、流挂或厚度不均引起的光泽变化等。
C)第一层鳞片衬里
(1)
施工前的确认事项
确认刷完底涂后衬里面上是否有粉尘或其他异物附着等。
衬里材料的调和。按规定的比例调和硬化剂,鳞片:固化剂
1-3。调和后用手持搅拌机进行充分的搅拌。
(2)衬里施工
使用泥抹子与辊筒进行施工,平均厚度1㎜。(3.5㎜为2㎜)
用辊筒蘸取少量苯乙烯(或丙酮)轻轻滚压涂上的鳞片,调整表面。
厚度不足处须补足厚度。
凸部、表面伤痕、流挂痕迹、气泡等处确保厚度不低于最低厚度的情况下用砂轮机磨平。
D)第二层鳞片衬里
(1)施工前的确认事项
确认第一层鳞片的硬化。
衬里材料的调和。按规定的比例调和硬化剂,鳞片:固化剂
1-3。另加入浅绿色色浆0.5%,充分搅拌。
(2)衬里施工
使用泥抹子与辊筒进行施工,平均厚度0.8㎜。(3.5㎜为1.5㎜)
用辊筒蘸取少量苯乙烯(或丙酮)轻轻滚压涂上的鳞片,调整表面。
厚度不足处须补足厚度。
凸部、表面伤痕、流挂痕迹、气泡等处确保厚度不低于最低厚度的情况下用砂轮机磨平。
涂面涂
按检查要领进行漏电、厚度、外观检查,全部合格后用刷子或辊筒涂上一层面涂。
3.8.验收标准
检查内容
判断标准
检查工具
外观
1)无机械损伤、锐器划伤等伤痕
目测
2)无严重凹凸不平、硬化不良等缺陷
目测
3)无鼓泡、异物、脏物
目测
厚度
标准厚度±0.1㎜
敲击
无异常、空声
打诊棒
炉膛内施工作业暂行规定
1目的
为有效控制锅炉内部施工作业风险,防止火灾与人身事故发生,保证作业活动安全有序实施,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锅炉内部检修作业管理
3规定与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凡进入锅炉内部所有施工单位必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具备健全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与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施工项目负责人及其安全管理人员经政府相关部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
3.1.2凡进入锅炉内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能力,经过锅炉内部防火知识及应急管理知识专项培训;
3.1.3工作人员服装必须满足“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
3.1.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2作业准备
3.2.1锅炉保养、鼓风试验结束,打开人孔门通风冷却,炉膛温度小于60℃。
3.2.2办理炉内工作的隔离票,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2.3确认消防水系统运行正常,锅炉冲灰使用的消防水带无泄漏点。
3.2.4通知运行配合操作工作
1)开启锅炉渣斗内排渣门,碎渣机运行。
2)水力喷射泵系统恢复运行,以保证锅炉折烟角冲灰后,将冲下的灰浆排走。
3)省煤器灰斗排空,打开省煤器灰斗出料阀。
4)省煤器灰罐排放系统保持正常运行
3.3现场工作要求
3.3.1炉膛内区域各项工作必须落实作业项目风险分析,并针对性制定控制风险措施,严格落实。
3.3.2各检修单位必须开工前落实工前会制度,对即将开展的工作,从工作内容、质量标准、过程风险及预控措施进行详细交待;
3.3.3炉膛入口处挂“非工作人员
禁止入内”的标识,非工作相关人员禁止入内;
3.3.4炉膛内部及周边严禁堆放易燃材料;
3.4锅炉炉膛内部工作的标准要求
3.4.1、锅炉折焰角前部受热面冲灰
3.4.2、工作人员应配带安全带和防尘口罩,做好防烫、防滑坠安全措施,进入炉内时应进行氧量和温度测量。
3.4.3、折焰角冲灰结束,立即通知建安公司进行折焰角吼部封堵并在高过、高再管屏上搭设脚手架,对过热器、再热器的管屏进行二次冲灰。
3.4.4、过热器、再热器的管屏冲灰结束,应站在接近顶棚位置对锅炉四周水冷壁进行冲灰。
3.4.5、锅炉尾部竖井受热面冲灰
1)确认省煤器灰斗已排空,省煤器灰斗出料阀打开。
2)确认省煤器灰罐排放系统保持正常运行。
3)使用消防水从炉膛尾部受热面的上部向下逐层冲洗,一直冲到省煤器下部灰斗。
4
0在冲灰过程中,发现脱落的耐火砖、防磨瓦、铁丝等杂物应全部拾到炉外。
5)锅炉冲灰期间,停止炉膛及水平烟道内检修工作。
6)锅炉冲灰要求:锅炉内部前后受热面冲灰后,表面达到无灰尘,用手触摸无灰迹,内部通道无扬尘。
3.5.照明布置
3.5.5.1在后屏过热器底部靠前5-6屏及16-18屏间各布置一盏大功率强光灯,灯头向下;在冷灰斗左右侧各布置一盏大功率强光灯,灯头向上。
3.5.5.2在后屏过热器到末级过热器的顶棚部位交错布置4盏悬挂式强光灯,水平低温过热器上方交错布置2盏悬挂式强光灯,炉顶大包箱内部交错布置2盏悬挂式强光灯。
3.5.5.3锅炉内部照明布置应由专人负责(机二部本体班负责),专人维护,保持整个检修过程照明正常。
3.6冲灰作业
3.6.1冲灰现场设专人负责,协调与各接口单位的工作联系,并对冲灰现场安全、质量负责。
3.6.2办理进入炉膛受热面冲灰工作票。
3.6.3锅炉保养结束,打开各人孔门通风冷却
3.6.4确认炉内冲灰消防水接触区域受热面管壁温度低于40C。
3.6.5确认锅炉底渣斗水力喷射泵系统可用,确认省煤器灰罐排放系统保持正常可用。
3.6.6进入炉内工作人员均应系安全带,佩带防尘口罩,并正确使用。
3.6.7炉内工作点照明充足,且漏电保护装置动作正常。
3.6.8冲灰作业点处人孔门设专人监护,保持与炉内外人员联系。
3.6.9现场就地消防阀设专人开关,保证与炉内人员信息畅通,听从炉内人员指挥,阀门开启应均匀缓慢。
3.6.10冲灰脚手架须专业人员搭设,并经验收合格。冲灰人员不得根据冲灰需要擅自改动脚手架结构。
3.6.11冲灰人员携带消防水带攀趴脚手架前,应通知炉外人员关闭消防阀,待冲灰人员到达作业点,安全带有效系牢,消防带可靠固定后方可通知开启消防阀。
3.6.12上述工作就绪后,现场冲灰负责人方可联系当班运行人员开启消防泵。(主控电话号码:2401
)
3.6.13冲灰时现场负责人与当班除灰运行人员要保持联系,及时反映炉内当前冲灰位置,以便除灰运行人员针对性有效排渣、排水。(除灰运行电话号码:2826、2409)
3.6.14冲灰工作结束后,负责人应及时通知各接口单位告知冲灰结束,并立即关闭消防泵
3.7动火作业要求
3.6.1在炉膛内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严禁无票动火作业;
3.6.2动火作业,应设专人持续监护,动火前必须检查并清除附近及下方的可燃物,对于无法清除的可燃物,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
3.6.3、动火作业前应知消防栓位置,并验证水源可靠,同时准备充足的移动式灭火器材;
3.6.4、动火作业结束时须落实专人检查动火区域是否残留火种,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开;
3.8.高空作业要求
3.6.1、凡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严禁不宜从事作业病症的人员从事该项作业;
3.6.2、高处作业均需搭设脚手架或采取防止坠落措施
3.6.3、炉膛内检修时,应在下层作业点下方设置安全网;并且作业人员需正确佩戴安全带。
3.6.4、作业人员在炉膛内进行检查或在其内部移动时,应规范佩戴防坠器;
3.9脚手架要求
3.9.1脚手架搭设前必须根据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制定脚手架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按《锅炉受热面脚手架搭设方案》执行。
3.9.2炉膛脚手架必须按规范设置安全网。
3.9.3
检修期间,安全部门需每周对炉膛内脚手架进行一次总体检查并评估
脱硫GGH施工作业暂行规定
1目的
为有效控制脱硫GGH区域动火、交叉、高空作业,作业风险,防止火灾与人身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脱硫GGH施工作业管理
3规定与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凡进入脱硫GGH区域所有施工单位必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具备健全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与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施工项目负责人及其安全管理人员经政府相关部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
3.1.2凡进入脱硫GGH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能力,经过脱硫防火知识及应急管理知识专项培训;
3.1.3工作人员服装必须满足“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
3.1.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2现场工作要求
3.2.1脱硫GGH区域各项工作必须落实作业项目风险分析,并针对性制定控制风险措施,严格落实。
3.2.2各检修单位必须开工前落实工班前会制度,对即将开展的工作,从工作内容、质量标准、过程风险及预控措施进行详细交待;
3.2.3进入脱硫GGH内必须实行准入登记,并挂“非工作人员
禁止入内”的标识;
3.2.4脱硫GGH内严禁使用竹制脚手架与脚手板,内部及周边严禁堆放易燃材料;
3.2.5施工单位应建立脱硫GGH人孔门开启与关闭登记制度;
3.2.6脱硫GGH内工作应落实监护要求;
3.2.7转子盘动作业必须实行专人指挥,专人监护制度。
3.2.8脱硫GGH停运检修期间,作业区域应布置安全警戒线。
3.3照明及用电要求
3.3.1脱硫GGH内工作必须使用电压为24V以下的照明,照明变压器须放置在烟道或空预器外部。
3.3.2脱硫GGH内使用的电源连接线或附属设施完整可靠,禁止将电源插座、电源盘或开关放置在其内,以防产生触电;
3.3.3工作负责人应每天安排专人对用电线路、电动工具、电源盘其及附件进行检查,确认其完好方可使用。
3.3.4脱硫GGH内应保持充足的照明,照度不得低於50LX;
3.4动火作业要求
3.4.1在脱硫GGH内及其周围5M以内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严禁无票动火作业;
3.4.2首次一级动火前,动火票签发人、生产技术部项目负责人、安监人员必须到场验证防火措施的完整性。
3.4.3一级动火应设专人持续监护,动火前必须检查并清除附近及下方的可燃物,对于无法清除的可燃物,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
3.4.4一级动火作业前应将消防水布置到动火点,并验证水源可靠,同时准备充足的移动式灭火器材;
3.4.5在涂有防腐层的设备上动火时,工作负责人应采取机械的方法清除动火点处的防腐层,并采取措施及时冷却动火点周围的防腐层,动火作业过程应安排专人实时监护动火情况,并随时准备实施灭火;
3.4.6GGH较大面积防腐后,出口烟道或GGH内部动火必须将烟道与GGH连接处用彩钢板或其它防火板进行隔离;
3.4.7
对具有可燃性的防腐管道进行动火作业,应将该管道从系统拆下并移出,在远离系统的情况下动火,在确实无法移出的管道动火作业时,必须做好与系统相临管道之间的隔离与封堵;
3.4.7焊接作业使用的二次线应固定可靠,焊接时的电流不允许长距离通过壳体;
3.4.8动火作业结束时须落实专人检查动火区域是否残留火种,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开;
3.5高空作业要求
3.5.1凡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严禁不宜从事作业病症的人员从事该项作业;
3.5.2高处作业均需搭设经验收合格的脚手架并采取防止坠落措施
3.5.3作业人员需正确佩戴合格的安全带
3.5.4高空作业必须做好防止工器具及施工材料坠落的固定措施。
3.6传热元件拆装作业要求(化学清洗配合):
作业措施:
3.6.1参加本项目的检修人员需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取得授权。参加检修人员需具有同类型检修工作经验,电焊,起重人员必须持有专业操作证书。
3.6.2、检修工作前,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组成员应了解检修工作内容、过程及相关技术要求;
3.6.3检修工作前,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组成员应进行技术交流和安全文明生产交流;
3.6.4认真做好传热元件编号、密封间隙等各项技术数据记录;
3.6.5作业区域须作以下设置:
A作业区域隔离并拉设警示带
B作业材料堆放在指定区域
C交叉作业的上、下方须作可靠隔离,如确实无法实现隔离可实行错时施工。
D作业吊装传热元件时必须采取封堵措施,防止人员及工器具踏空、坠落。
3.6.6作业的动火、照明、用电、高空作业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参见本规定一至四项)
3.7防腐作业
3.7.1GGH防腐作业必须由具备资质单位及人员担任;
3.7.2GGH防腐期间禁止任何形式的动火作业
3.7.3GGH防腐使用24V以下的安全电压的照明电源
3.7.4防腐人员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应安排专人检查落实;
3.7.5防腐作业前应将各进入GGH内部入口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无关人员进入;
3.7.6防腐作业必须依据风险佩戴合格劳动防护用口;
3.7.6使用的防腐材料必须设专区堆放并严格管理,堆放点离施工点须保持30M以上的距离;
3.8检修工艺与质量
3.8.1工序流程:
传热元件拆卸
传热元件组装
传热元件验收
传热元件清洗
验收不合格
验收合格
3.8.2作业区域:
说明:拆装人员负责将传热元件拆卸分片分类并运至清洗区域;清洗人员负责全部清洗工作并将经验收合格之传热元件分类运至拆装区域;拆装人员负责验收合格之传热元件的组装工作。
3.8.3工艺要求:
A)拆卸:
拆除换热元件检修门后安装吊梁,用滑车装入仓内。检修人员分两组在仓内按转子的圆周方向对称、整体吊出传热元件并做好标记传至仓外。第三组负责运输并编号,交由专业冲洗人员。
注意事项:传热元件拆装过程中,为使转子在折卸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拆卸过程中应使用驱动装置上的盘车手柄旋转转子,使一个扇区位于中心线上。折卸时要从外而内拆除传热元件盒(中心筒为内),应将换热元件盒按数字顺序放置以方便安装。装复时反之。
具体操作:使用所供吊具,将吊具上的专用钩穿到位于冷端换热元件端部呈对角分布的吊装销杆上,用吊装工具将换热元件吊出GGH。重复上述步骤拆卸邻近换热元件,重复以上步骤拆卸剩下各环元件盒,每次在一扇区拆卸两个1/2元件盒。
B)回装:
方案一、确认检查清洗完毕并经验收合格的传热元件运至组装区域,检修人员将传热元件分类装入相应框架吊运至仓内,交给仓内两个组进行回装,在回装过程中,要确保传热元件分片、分类按标记进行回装,保证GGH转子的受力均勺。
方案二、确认清洗完毕后之传热元件如数、分类运至组装区域。检修人员将传热元件按标记组装完毕后整体吊运至GGH仓内。依据拆卸时的编号进行回装(回装次序与拆卸步骤相反)
方案一、二须注意事项:装复时应注意每盒传热元件装复的数量并记录之(误差不超过正负3片)。
3、场地清理:
1、检修工作结束后,对GGH仓内进行全面检查、清理。自检确认仓内无异物,请业主方相关人员检查合格后关闭人孔门
2、检修工作结束后,对整个检修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验收标准:
检查内容
判断标准
检查工具
外观
1)传热元件完整、清洗、组装正确
目测
2)各密封装置完整、组装正确
目测
间隙
各密封间隙达到设计值
塞规、直尺
3.9化学清洗作业要求:
3.9.1所有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经平电公司入厂培训并取得授权
3.9.2施工单位在取得开工通知单后方可进入现场作业
3.9.3化学清洗作业区域须作以下设置:
A作业区域隔离并拉设警示带
B作业材料堆放在指定区域
C交叉作业的上、下方须作可靠隔离,如确实无法实现隔离可实行错时施工。
D作业吊装传热元件时必须采取封堵措施,防止人员及工器具踏空、坠落。
3.9.4化学清洗作业的动火、照明、用电、高空作业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参见本规定一至四项)
3.9.5工艺要求:
A)工序:
施工措施落实
施工范围确定
传热元件吊运
传热元件射流冲洗
传热元件化学浸泡
传热元件射流清洗洗
检查验收
清洗废液中和处理
现场清理
B)施工:
a、采用化学清洗辅以高压水冲洗。
工艺(施工方可优化)
化学清洗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取样分析、填料表面清理、盐酸清洗、高压水冲洗、碳酸钠碱煮进行垢成份转化、高压水冲洗、盐酸清洗;并且根据二次酸洗的结果增加多次碱煮和多次酸洗的清洗步骤以确保能够达到清洗效果。
b、采用离线拆除传热元件清理方式,传热元件拆卸、编号、组装由甲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传热元件吊运由施工方负责,施工方在清洗过程中必须确保传热元件编号的完好。
c、清洗作业不得对传热元件搪瓷涂层造成任何损伤。
d、冲洗作业转子盘车注意事项:
d1、清理并交回所有相关工作票,并设专人指挥、专人监护。
d.2、检查确认无影响转子盘动的物体,撤出所有人员及设备,关闭人孔门。
d.3、通知相邻区域的其他作业人员注意。
d.4、初次盘车时盘动量尽量小,转子微动后即暂停盘车并观察,确认无异常后再继续盘车。
d.5、盘车结束后必须将盘车装置取下并恢复电机罩壳。
d.6、盘车结束后必须取回工作票后方可进行冲洗作业。
e、清洗过程中施工方必须采取措施对非工作区域进行可靠保护,严禁损坏GGH内部防腐层。
f、清洗产生的灰水、废液施工方负责收集排放,谨防外溢污染。其中废液须经中和处理达到相关环保规定并经甲方环保部门验收。
3.9.6验收标准:
检查内容
判断标准
检查工具
外观
1)畅通、清洁、无夹渣结垢等缺陷
目测
2)透光性率百分之百
目测
差压
达到设计值
实际运行检验
3.10高压水冲洗作业要求:
3.10.2、所有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经平电公司入厂培训并取得授权。
3.
10.3、施工单位在取得开工通知单后方可进入现场作业。
3.
10.4、冲洗作业区域须作以下设置:
A)作业区域隔离并拉设警示带。
B)作业器材堆放在指定区域。
C)交叉作业的上、下方须作可靠隔离,如确实无法实现隔离可实行错时施工。
310.4、冲洗作业转子盘车注意事项:
A清理并交回所有相关工作票,并设专人指挥、专人监护。
B检查确认无影响转子盘动的物体,撤出所有人员及设备,关闭人孔门。
C通知相邻区域的其他作业人员注意。
D初次盘车时盘动量尽量小,转子微动后即暂停盘车并观察,确认无异常后再继续盘车。
E盘车结束后必须将盘车装置取下并恢复电机罩壳。
F盘车结束后必须取回工作票后方可进行冲洗作业。
3.10.5、冲洗作业的动火、照明、用电、高空作业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参见本规定一至四项)
3.10.6工艺要求:
工序:
施工措施落实
施工范围确定
传热元件高压冲洗
检查验收
缺陷消除
现场清理
施工:
a、射流压力以不破坏传热元件为宜。
b、清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设备安全,严禁射流冲击非清洗区。
c、清洗产生的灰水应及时排放,谨防外溢污染。
d、清洗过程中应确保下方灰斗疏排水管路畅通。
3.10.7
检查内容
判断标准
检查工具
74
外观
1)畅通、清洁、无夹渣结垢等缺陷
目测
2)透光性率百分之百
目测
差压
达到设计值
实际运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