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室内装饰工程第五工区应急救援预案酒店室内装饰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本文关键词:预案,装饰工程,应急救援,室内,酒店
酒店室内装饰工程第五工区应急救援预案酒店室内装饰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本文简介:目录一、············预案编制依据二、············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三、············危险源的辨识及特性四、············应急救援设备、器材设施及分布图五、············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划分六、············应急准备
酒店室内装饰工程第五工区应急救援预案酒店室内装饰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本文内容:
目
录
一、
············预案编制依据
二、
············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三、
············危险源的辨识及特性
四、
············应急救援设备、器材设施及分布图
五、
············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
构、组成人
员、职责划分
六、
············应急准备与响应
七、
············事故处理
八、
············警示与宣传
九、
············培训与演练
张家界纳百利皇冠假日度假酒店室内装饰工程
第五工区应急救援预案
为加强工区部安全生产,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种突发事件在发生前能够起到防范与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全力、及时、迅速处理发生的事故,减少财产损失,保证人员安全,制订本工区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Q46—200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QJ80—91》、《职业病防治法》等。
二、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张家界纳百利皇冠假日度假酒店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第五工区总2万余平方米。,盘荣进为技术负责人,胡雄辉为现场安全员。
三、危险源的辨识及特性
根据本工区所处地理位置结合公司质量、安全、环境三大管理体系文件
对该工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确认木工机械等机械设备、临时用电、脚手架、火灾等可能导致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为本工区重大危险源,故制订本工区应急救援预案。
四、应急救援设备、器材设施及分布图
1、工区办公室在工地综合办公室备用急救药箱备有常用药品,材料办公室备有
人字梯10架,安全带20付,安全帽1人1顶外,另备用10顶,移动式消防灭火器每间隔10米1个,灭火龙头10个及应急照明灯具每间距5米1盏,且备用急招小车一台。
2、本工区周边3KM范围内有医院,消防队、派出所、交通非常便利,场内救援通道时刻保持畅通无阻。
3、各项可急救援资源联系电话如下:
工区部应急救援电话:
15580560320
武陵源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电话:
120
武陵源区军地坪派出所办公电话:
110
武陵源区消防支队救援电话:
119
五、工区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械、组成人员、职责划分
(一)组织机构
工区办公室成立以项目部经理刘远征为首的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并设置联络组、抢险与救护组、调查组、后勤组、保卫组五个职能小组。
(二)组成人员及联系电话
序号
姓
名
性
别
职
务
联
系
电
话
1
刘远征
男
指挥长
2
蒋兆云
男
副指挥长
13907444968
3
盘荣进
男
组
长
13874823393
4
谭洪坚
男
副组长
18673129029
5
申细华
男
副组长
13977373498
6
胡岳林
男
组
员
15576853773
7
黄开礼
男
组
员
15897446039
8
龚楚萍
女
组
员
13237449621
9
伍建军
男
组员
15897448772
10
胡雄辉
男
组员
15580560320
11
卿开云
男
组员
13787028485
12
盘华立
男
组员
15580560512
13
胡岳林
男
抢险抢修组
15576853773
14
蒋兆云
男
通讯联络组
13907444968
15
龚楚萍
女
医疗救护组
13237449621
16
龚楚萍
女
后勤保障组
13237449621
17
胡雄辉
男
消防保卫组
15580560320
(三)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制定项目部各项应急救援预案,负责应急物资和资源准备。工地发生事故时,应急组长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向各职能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工作,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根据事故性质、性形、事态发展趋势、走向等分别向110、119、120、公司及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小组成员在工地轮流值班,手机24小时开通。当行政机关或上级来人现场处理事故时,并予以全力配合。
职能组职责:
1、联络组:其责任是掌握事故动态,根据领导小组指令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及当事人的亲属等。协助领导小组对内、外联络,本小组由办公室蒋兆云负责。
2、抢险救护组:根据领导小组的指令,在第一时间内负责抢险,并布置现场人员采取临时抢险与救助措施,将受伤人员送医院急救及安排人员陪护等。由龚楚萍负责。
3、调查组:现场人员做调态,经过检查指导或强制措施督促现场整改,并评估损失情况,写出书面调查报告,配合上级单位、主管机关、劳动部门介入的调查,由刘远征、蒋兆员负责。
4、后勤组:负责抢险物资、器材器具的供应及后勤保障(食宿安排),由后勤龚楚萍责。
5、保卫组:负责场内警戒与派出所联系,对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阻止与工区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不被破坏。由保卫办公室胡雄辉负责。
六、应急准备与响应
1、
应急救援步骤
(1)迅速将受伤者撤出事发现场至安全便利处急救。触电伤害时,紧急维护事发现场,在第一时间内予以简易急救。
(2)拨打电话联系急救车辆及医护人员。
(3)对失事现场予以维护封闭。
(4)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写出调查报告,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与整改,落实防止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措施,复查验收通过。
(6)恢复正常生产及安全生产管理。
(7)事故善后处理、保险理赔。
2、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2—1防止高空坠落措施
(1)高空作业人员,一律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高处作业安全知识教育与技术交底。
(2)项目部严格认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班组对高空处作业场地之安全生产条件、环境、作业平台、材料堆码、人员上下班作业通道,对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检查与整改。
(3)
高空作业人员定期检查身体,对不适应者坚决不许上岗。
(4)
热、风、雨等天气,必须做好安全围护及防滑、防寒等工作。
(5)
临时防护要满足安全生产有关围档作业要求。
(6)
作业人员一律不得酒后上岗,严禁穿拖鞋、衣着披散,不带安全防护用品上岗。
(7)洞口、井口、梯口应牢固地封闭作业,要求封闭层上能堆积一定荷重而不产生变形、移动或破坏,阴暗处应设警示灯具。
(8)外架外侧应满挂密目安全网及挡板,操作层应满铺脚手板,且脚手板的铺设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9)移动架、梯要设置平稳,应派人员上下配合及监护工作。
(10)电工、压力容器作业人员及高空悬空机械维护(修)等高处作业者应派人监护其作业。
(11)塔式起重机机械,严禁无人指挥起吊,并按安全生产规程要求,严格检验检测,加强日常维护,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后,才到允许正常作业,其它垂直运输机械,严禁吊栏载人运行,并做好与每步架对接。
(12)人工挖孔降水井施工期间井口、洞口,做到人离口封。
(13)人力高处抬动材料,其运输道(跳板)应平整,架设牢固,搁置长度不少于300㎜,间隔适宜,并派专人监护,抬运用工具、绳索可靠。
(14)拆模、抹灰等操作时,为防高处坠落坍塌等,作业人员应遵守安全作业程序,并做好应急撤离平台(道),以防连人带物高处坠落。
(15)提升机吊运材料时,严禁在运行中或运动中急迫阻止重物的运动,以防将人在高处击落(伤)。
(16)各卸料平台,应搭设牢固,四周离护严密,平台面积不少于6㎡,平台上堆积重物应及时撤离,防止压塌平台,造成高处坠落。
(17)悬空处,严禁违规上人,作业人员应带好安全带、安全索或另搭设操作平台。
2—2防止物体打击措施
(1)操作者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务队长、班组长安排工作时,要根据个人素质、安全意识等条件,合理分配其工作,并对交叉、上下垂直工作等应回避。不得已非得作业时,应扫除工作面上的杂物,不稳固器材及安全隐患。
(2)遵循安全生产“十大禁令”中有关条款,杜绝违规(章)指挥作业。
(3)及时清除各通道、平台、操作架、安全网内的杂物,风雨季节、对可能产生漂移物体,如宣传牌、临时建筑的屋盖瓦片等应予以固定。
(4)外来相关配合单位在现场从事作业时,应遵循项目部有关安
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对自己携带的器材、工具在作业场所予以稳定,以防产生物体打击伤人。
(5)对多人配合作业者,应对手持器具之手柄,上下索具、平台均要在操作前进行检查,不合格者(松动、断裂、脱节等)应停止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应大家维护共同的安全与环境,做到我不伤害他人,同时亦不被他人伤害。
(6)对易造成物体打击的场所,应严密监控,如拆架拆模,垂直运输平台卸装材料,要派专人在底层监护,应圈定危险区域,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区域。
(7)对进入在建工区的主要进出口,垂直运输门吊的上料口,要搭设双层安全防护棚,一般宽度为3米,外伸长度应大于架体的1/10高度左右。
(8)风、雨、霜、雪气候变化时,应对气候影响到安全的因素进行检查与排除。
(9)非特种作业人员,不得擅自拆除、动用特种作业所用的机具,材料或已生产的构配件。
(10)对项目采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在实际施行过程,对安全生产应进行有效评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3防止机械伤害措施
(1)所有进场机械在购置、租赁进场前,最好试运行,不能进行时,厂(商)家应派相关人员在现场指导其安装直至试运行安全正常才能正试投产。
(2)所有机械操作,维修(护)人员均应熟悉所使用机械之性能,并持证上岗。
(3)电工与机械工,维护人员,应密切配合,并按安全操作规程供给配电开关、安全漏电保护装置等器材,且便利于紧急情况下断电关机,每分支电箱,总电箱,要设置配电线路图示。
(4)非机械操作者,严禁违规乱动用机械设备,机械操作者不得另聘人员使用自己使用的机具设备。
(5)所有机械严禁在运行过程中,维护、维修运行之机体(件),应在分支供电箱断电的情况下进行检查与维护。
(6)大型机械或操作者在较隐藏部位维修(护)机械时,应挂放警示牌,且有人监护情况下操作。
(7)经常对产生压力的装置、机械部件,应检查保养。
(8)拒绝安全防护配套设施不全齐或损伤较大的机械设备予以使用。
(9)机械操作应一机一人一锁一箱,人走箱锁。
2—4防止触电措施
(1)电工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2)严格按批准的临时用电方案施工,做好“三相五线”供电,落实漏电保安措施,如安多级漏电保护设备按地接零。
(3)做好安全用电宣传、警示与教育,勤检查、督促用电方,确保安全用电。
(4)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程,禁止私接乱用施工用电。
2—5防止火灾措施
(1)严格控制火源的产生:包括明火,如明火照明、取暖、烧饭,燃烧废弃物,未熄灭的香烟头,焊割作业等;物体撞击或摩擦,如金属物体的碰撞或摩擦,运输胶带在非正常状况下长时间运转摩擦等;炽热物体,如焊割的飞溅物,轧钢与锻造的碎渣,爆破的碎片等;电火花,如短路、静电产生的火花等;化学反应热;雷电火花。
(2)加强易燃物的管理:易燃物和可燃物要有专门的贮备仓库,仓库的建设和管理要严格按照消防法规进行。易产生火源的作业场所周围严禁堆放易燃和可燃物品,而且在作业前必须清理干净。必须放置在工作场所的易燃和可燃物品,应采用耐火或阻火设旋进行隔离。
(3)加强监督:包括在可能发生火灾的作业点设置火灾监测器,在可燃或易燃物旁设置“禁止火源”等警告标志,派专人进行巡回检查,制定专门的操作规范等。
(4)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并要经常检查器材的性能完好程度;消火栓要保持完好状态,而且要确保水源和水压。
(5)发现火灾,应立即报警,以免贻误灭火时机而酿成大的火灾事故。
3、应急响应
1)在第一时间予以救援,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责任,原则上一切为了挽救生命与财产。规避安全风险,杜绝连续事故的发生。
2)施工现场设置三色标志指令旗,划定警戒区域,红色代表危险警示,禁止通行,请绕道;黄色代表已检查有隐患,正在或未整改,,请注意安全;绿色代表无危险可通行。
3)及时疏散与引导,不得对事发现场、救护车辆、受伤人员等进行围阻,对项目威胁,对市政有阻碍的行为发生。
4)按应急救援步骤予以抢救。
5)一旦发生坠落事故,第一发现人,应紧急呼叫联系项目部公示电话,项目部接电话后,一边紧急联系救护车辆,动员力量救助受伤者,如包扎止血,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断电、停机。
6)施工用电应急响应
(1)脱离电源对症抢救
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首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迅速急救,关键是“快”。
(2)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斧头、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触电者。
(3)对于高压触电事故,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4)触电者如果在高空作业时触电,断开电源时,要防止触电者摔下来造成二次伤害
七、事故处理
1、由公司工区部负责事故的处理调查。
2、按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处理。
3、由公司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八、警示与宣传
1、做好安全警示工作,主要进出口处,张贴醒目警示牌。高低压配电房箱挂放安全用电警示牌。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利用班组交底会、工区例会、生产调度会等进行安全宣传。
3、认真督促作业班组,加强班组自检互检及班前安全教育的引导与检评。
4、对已经签发的应急救援预案,应等同于施工组织设计,对班组进行宣讲,使他们领会着重点记牢。
5、
督促班组安全操作,坚决清退违规操作者,项目应协助策划班组的安全生产。
九、消防、触电方面的演练
1、在工区部主持下,由生产负责人组织安全员,施工员对班组进行安全交底培训。
2、利用录像片带,讲解学习公司组织的演练情况,并针对项目实际情况予以模拟演练评估。
3、利用空余时间对工人进行相关的演练活动。
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五工区
技术负责人:盘荣进
2012年
12月
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