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海新公司道路、总组平台工程强夯方案

海新公司道路、总组平台工程强夯方案 本文关键词:道路,方案,工程,平台,公司

海新公司道路、总组平台工程强夯方案 本文简介: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道路、总组平台工程强夯安全技术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11.1.工程名称11.2.工程地址11.3.工程内容12.编制依据13.强夯施工方案13.1.组织机构与主要人员构成13.2.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3.3施工方法33.4.主要技术组织措施63.5.施工机械技术装备74.

海新公司道路、总组平台工程强夯方案 本文内容:

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道路、总组平台工程

强夯安全技术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1

1.1.工程名称1

1.2.工程地址1

1.3.工程内容1

2.编制依据1

3.

强夯施工方案1

3.1.组织机构与主要人员构成1

3.2.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

3.3施工方法3

3.4.主要技术组织措施6

3.5.施工机械技术装备7

4.施工计划8

5.质量保证措施9

5.1.质量保障体系9

5.2.质量控制标准9

5.3.质量保证措施10

5.4.强夯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措施11

5.5.质量检测12

6、安全保证措施13

6.1安全组织机构网络图13

6.2安全保证措施13

6.3

危险源分析及相关措施15

6.4应急救援15

7、文明施工措施18

7.1文明施工目标18

7.2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措施19

7.3

文明施工措施20

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道路、总组平台工程

强夯安全技术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道路、总组平台工程

1.2.工程地址

本工程位于南通市海门沿江经济开发区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厂区内,规划中新江海河内港池(千吨级)作业区西北角,江海河闸西侧。

1.3.工程内容

工程内容包括:厂区道路和总组平台两大部分。道路、总组平台地基回填后进行强夯处理,道路结构层:20cm砾石垫层、30cm三渣基层、26cmC30砼面层,总组平台结构层:50cm道碴基层、10cmC10砼垫层、28cmC30砼面层,道路和平台砼面层上下设置2层钢筋网片。

2.编制依据

1《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道路、总组平台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2《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道路、总组平台工程厂区场地平整图》

3《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

257-2008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7《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3.

强夯施工方案

3.1.组织机构与主要人员构成

序号

岗位

姓名

主要职责

1

项目经理

徐兵

项目全面管理控制

2

项目副经理

章敏

现场技术、质量、安全全面控制

3

技术负责人

姜勇

技术总负责,质量控制

4

安全负责人

杨权

现场安全管理

5

质量负责人

周寅

现场质量管理

6

现场管理负责人

先东东

现场施工管理

7

强夯机司机

李泽民、苏伟

强夯施工作业

8

测量员

常星

施工测量

9

修理工

缪陆军

机具维修、保养

3.2.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劳动力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1.技术准备

⑴全面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要求、施工规范等有关资料和文件,深入了解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环境保护等情况。

⑵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特点、质量标准和工期要求等,逐级向施工有关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2.施工现场准备

道路修筑

应对施工机具、运输车辆和设备必需通过的道路的承载能力等进行调查,不符合要求处,应予加宽或加固。强夯施工设备运输的道路路基宽度达到6米即能满足要求。场区内施工时,施工设备的转移道路将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施工用电

强夯施工的用电量不大。用电由现场变压器接入,并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夜间施工采用活动灯架,每个灯架安装500—1000W的碘钨灯,每台强夯机组配备活动灯架3个。电焊机等维修设备的总用电量在60kW左右,开工前已完成接引工作。

3.

主要物资及施工机具设备的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作好施工组织,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设备、电力、材料等。

3.3施工方法

1.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①第一遍:点夯,能级采用4000kN·m,梅花形布置,夯点间距5m,隔行跳打,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且每点夯击数不小于12击。由于夯点须隔行跳打,为便于施工,在跳打完毕后应对场地进行整平,再对其余夯点进行强夯。(夯点布置示意图如下)

②第二遍:复夯,能级采用3000kN·m,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之间,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作为控制参数,且不宜小于8击。第二遍夯击时,应待第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

③第三遍:满夯一遍,采用1500kN·m,锤印搭接1/4,每点三击。第三遍夯击时,应待第二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

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参数

夯区

遍数

能级

KN.m

单点

夯击数

夯点布置形式

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mm)

强夯施工

第一遍

4000

≥12击

6米梅花形

≤100

第二遍

3000

≥8击

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之间

≤100

第三遍

1500

3

锤印搭接1/4

≤50

备注

下一遍夯击时,应待上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

每遍夯击完毕后将夯坑用推土机推平。第三遍夯击完毕后还应采用18t(或18t以上)振动碾压机械碾压8遍,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激振力不小于330kN,振动碾压行进速度不大于2.0km/h,碾压方向为隔遍垂直交叉。

2.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夯区测量定位

测放第一遍主夯点位置

强夯机具就位

强夯机组进场组装

第一遍主夯施工

整平夯坑

测放第二遍复夯点位置、强夯机具就位

第二遍复夯点施工

整平夯坑

测放满夯位置、强夯机具就位

满夯施工

平整场地,测量场地高程

施工资料整理

交工验收

振动碾压施工

平整场地,测量场地高程

3.强夯施工工序

⑴、强夯点夯施工

1)夯位放样,用白灰洒出夯位轮廓线。

2)架设水准仪,水准仪设在夯区边30米之外。

3)测量夯击点地面高程。

4)夯机就位,稳车后调整臂杆角度至65度。

5)测量锤顶高程并记录。

6)提升脱钩器,标定落距并锁定脱钩器钢丝绳长度。

7)提升夯锤,脱钩器打开夯锤自由落下。

8)测量锤顶高程。

9)重复步骤7)~8),夯至规定的夯击数。

10)移机进行下一点夯击,直至完成本遍全部夯点。

11)每一遍点夯施工完毕,夯坑用推土机整平。

12)第二遍夯击时,应待第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

⑵、满夯施工

1)放出满夯每排基准线。

2)夯机就位,锁定落距。

3)锤印搭接1/4,夯完规定击数。

4)夯后场地整平,标高测量。

⑶、夯后碾压

满夯施工完毕后采用18t(或18t以上)振动碾压机械碾压8遍,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激振力不小于330kN,振动碾压行进速度不大于2.0km/h,碾压方向为隔遍垂直交叉。

⑷、强夯施工工序要点

1)现场的控制桩要树立明显标志,加以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

2)测放的夯点位置,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夯位中心点,并用白灰粉撒出夯位轮廓线。

3)落距确定后,锁定控制落距钢丝绳。

4)夯锤气孔保持畅通,如遇堵塞,应随时将塞土清除。

5)如施工中发现锤偏离坑中心,应立即调整对中,夯击后如发现坑底歪斜较大,需及时将坑底垫平后,方可继续夯击。

6)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并掌握好停锤标准。

7)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对夯沉量异常、夯锤反弹、地表隆起要加强监测,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研究解决办法。

8)对场地沉降量有控制要求时,每遍夯前和夯后都应对场地夯沉量进行测量。

9)及时办理有关质量文件,场地定位测量成果,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工序质量评审等有关工程资料,加强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工作。

3.4.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技术措施

1.1施工前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失。

1.2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隔振沟或隔振或防振措施。

1.3强夯区域的定位放线应根据设计范围线、夯点布置图用全站仪及钢卷尺进行放线,控制桩应引出强夯区域,并按设计要求用石灰放出夯点位置,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1.4点夯完成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

1.5夯击时,夯锤必须提高到设计高度,达到单位夯击能。落锤须平衡,如有错位或夯坑倾斜过大时须用沙石将坑填平,再进行下一步夯击。

1.6每次夯坑夯击中心距偏差不得大于10cm。

1.7每遍强夯的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周。

1.8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提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

1.9做好现场原始施工记录,内容包括施夯日期、夯锤重量、落距、夯击数、每击夯沉量、原始地面标高、夯后地面标高、总夯沉量、记录人等。

2、组织措施

2.1施工前在施工图上对夯点进行编号,施工中对号进行夯击,防止漏夯。

2.2夯锤落距在施工前由各机组测量员施测,并做标识,质检员复测确认,施工过程中由测量员控制。

2.3

夯击数由测量员控制,并具体负责签写《强夯施工记录》。《强夯施工记录》应如实填写,经质检员检查并签字认可后,方可作为核算完成工程量的依据。

2.4

质检员严格按照《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有关要求,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对每一遍夯点施工的保证项目和允许偏差进行检验,检验标准见下表。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地基强度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2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一般项目

1

夯锤落距

mm

±300

钢索设标志

2

锤重

kg

±100

称重

3

夯击遍数及顺序

设计要求

记数法

4

夯点间距

mm

±500

用钢尺量

5

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

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

6

前后两遍间歇时间

设计要求

3.5.施工机械技术装备

1.施工机械选择

科学地组织强夯、土方施工流水作业是确保工程高质量、快速、低耗施工的关键,通过合理组织、均衡生产,尽可能地发挥每台机械的使用效应,减少闲置时间,以期达到用最合理的机械完成较多的工程任务,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本项目在施工机械选择时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

本项目在施工机械选择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本项目选择的强夯施工机械主要为25-32t履带式起重机,夯机吨位太大起重机效率降低,太小则影响施工。

2、经济性原则:在选择机械时,我们对工程量与机械费用的关系进行权衡,同时考虑机械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3、可靠的安全性能:选择安全性能好的机械,同时针对强夯的施工工艺加以技术安全改造,从而保证强夯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2.强夯处理机械配备原则

结合各遍能级的不同,施工各区内大小机组配套使用。同时考虑了我部的技术特点、施工习惯和现有机械的可能利用情况,强夯机组主要由履带起重机、自动脱钩器和夯锤组成。

⑴夯锤配备

根据设计能级不同,分别选用15t-22t夯锤,锤底面积为5㎡。

锤形为带斜度的上大下小的倒园台铸钢锤,具有夯击后坑壁不易塌土、落点准确、重迭性好、不易偏斜、易起锤等优点。锤底直径为2.5m,锤体周围均匀设置4个上下贯通的气孔,孔径30-50cm,使夯锤脱钩下落时减少产生的气垫阻力;锤、土接触瞬间使土体孔隙气体能立即排除。同时也减少了锤底与土的吸附力,起锤比较容易。

⑵自动脱钩装置

脱钩装置与滑轮组二者合一,强度可靠、施工灵

活、夯锤吊起到设计高度时,与脱钩器连接的钢丝绳

拉紧,脱钩打开臂使夯锤从吊钩滑出自由落向地面。

3.主要强夯施工机械投入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产地

制造年份

额定功率(KW)

1

履带式起重机

ZTM300

1

杭州

2008

132KW(32t)(32)

2

履带式起重机

QH3000C

1

杭州

2009

110KW(25t)

3

铸钢锤

底面积5m2

1

太钢

2007

20t

4

铸钢锤

底面积5m2

1

太钢

2008

15t

拟配备本标段的强夯仪器配备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产地

制造年份

1

全站仪

GTS-710

1

苏光

2008

2

水准仪

DZS3-1

1

南京

2007

4.施工计划

本工程道路强夯计划时间:2015年4月10日至2015年11月30日。

总组平台强夯计划时间:2015年4月11日至2016年1月31日。

5、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保障体系

如图5-1质量组织结构网络图

项目经理

徐兵

项目总工

姜勇

薛宝钰

物资部

项目副经理

章敏

强夯施工班组

图5-1质量组织结构网络图

5.2.质量控制标准

1.强夯施工的锤重、锤底面积、落距、夯点布置、夯击遍数、夯击数,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及间歇时间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强夯的起夯面标高、起夯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的含水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强夯施工工艺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强夯地基允许偏差项目满足下列要求:

A定位放线控制点位移≤50mm;

B夯点放线与设计图纸要求误差≤50mm;

C夯点间距偏差≤500mm。

5.3.质量保证措施

1.工程施工准备工作阶段

在技术负责人的主持下,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按照《施工图纸会审规定》的要求进行图纸会审,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法。

技术负责人组织本项目部技术人员,按照合同要求和具体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图和有关规范,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定》完善、细化施工组织设计,送有关部门审批。

施工组依据合同规定的工期,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控制要求,编制生产计划,报相关部门审批。

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人员及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安排选配具备资格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他操作人员,对相应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公司质量与安全部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机具设备需用量计划,依据《生产调度管理标准》,调配施工设备;公司设备材料部在设备进场前,按照《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对设备状况进行鉴定,项目经理部依据鉴定结果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设备操作人员及时填写《设备履历书》。

技术组负责按照《施工技术交底管理规定》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2.工程施工阶段

⑴技术组和质量控制组对施工现场的回填情况、密实度及标高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进行检查。

⑵测量组按照施工图及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进行测量放线。测量放线后,质量控制组依据《工程测量规范》对定位控制点,场地标高及夯点位置进行复核,在定位测设成果和高程测设成果中签字。

⑶技术组和设备管理组依据《岩土工程施工标准》对施工设备进行再次验证,质量控制组对夯锤的型号、直径、重量、落距进行检查和确认。

⑷设备管理组对施工所用的所有设备按照《机械设备保养与修理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⑸测量人员对每个夯点的夯击能、夯击数、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进行控制,并填写强夯施工记录。

⑹质检员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质量控制。当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及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有效控制。

3、雨天施工措施

⑴随时掌握当地天气预报,对于已推平的场地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防止雨水下渗。

⑵降雨后如果场地表面含水量偏高,不得进行满夯施工,如地表无积水,主夯可照常进行。

⑶降雨后不宜立即推平夯坑,采取挖沟排水,把水排干后晾干。待夯坑晾干后再进行平整。

⑷机械设备应设置防雨设施。

⑸雨季施工时,施工组应作好现场的防护工作,防止浸泡正在施工的现场和已经完工准备交工的场地。

4.竣工验收阶段

强夯施工完成以后,检测单位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最终质量检验。

5.4.强夯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1.强夯质量控制点

锤重、夯锤落距、夯击遍数及顺序、夯点间距、夯击数和各遍间的间歇时间。

2.

质量控制措施

⑴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进行施工。

⑵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管理每道工序,全面创优。在施工过程中,对整个工程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质量监控,保证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对于不合格工序,下道工序拒绝接收,并向工程负责人汇报,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⑶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每个夯点记录必须写明编号,记录要认真负责,记清夯击数和夯坑深度,不得漏夯、漏记,对出现的问题会同有关人员组织攻关处理。

⑷夯锤的重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满夯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搭接。

⑸强夯时,夯点中心距偏差不能大于10cm,强夯坑必须用石灰画出,不得用“+”代替。夯击中夯坑底部不平时,要及时垫平。

⑹夯锤的排气孔要保持通畅,如被堵塞,应立即疏通,以防产生气垫效应,影响施工质量。

⑺落锤要保持平稳,如发现偏移或坑底倾斜,要重新就位或整平夯坑。

⑻在强夯过程中应加强施工质量检验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强夯施工完毕后应按有关规范对地基土加固效果进行检测检验,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⑼强夯时至少需在四周留出8m左右回填挤压带,才能保证强夯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夯击效果。

⑽强夯前对施工机具进行检查,并检查回填土虚铺厚度、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在每一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并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⑾在施工中充分发挥强夯与分层碾压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消除强夯施工中虚铺层和交叉搭接部位的质量控制难点。

⑿强夯施工严格按照现行规程规范及《回填土强夯试验报告》相关要求进行。

3.质量监测要点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前,应对夯点位置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点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5.5.质量检测

1.强夯结束后,应间隔7-14天进行检测。

2.采用室内土工法检测压缩模量,采用静载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

3.检测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检测单位必须按规范规定的标准进行检测,出具科学、公正、合理的检测报告。

6、安全保证措施

6.1安全组织机构网络图

项目经理

徐兵

项目副经理

章敏

项目总工

姜勇

项目副经理

陈华美

安全部

杨权

工程部

薛宝钰

质检部

周寅

测量部

常星

强夯施工班组

物资部

吉祥

图6-1安全组织结构网络图

6.2安全保证措施

一、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施工安全,我们成立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明确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担任专职副组长,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施工生产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专职安全员、工程、技术、设备、物资、质检、施工队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结合施工操作要求和施工环境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质量管理系统。

二、安全保障管理措施

1、措施制订依据

本施工安全措施依据招标文件有关安全的要求和本单位《施工安全管理控制程序》,并参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等有关规范条例制订。

2、安全生产管理

①施工前对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增强安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观念,明确安全生产目标。

②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制定的专职安全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保证人员落实,跟班上岗。对设备、操作工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项目、内容、标准、应做出规定,对限期整改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反馈信息,坚决落实。要坚持班前会和班前检查制度,要强调施工机组的自检,对以发生安全事故的操作工序,预先交待注意事项

,对查出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随时清除。

③严肃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注意安全考核,落实安全责任制,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活动。

3、施工安全措施

①开工前应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都应签署有关交底文件。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必须保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和操作。

②在施工区域应设立警戒区或障碍标志,设专人看守,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禁区。

③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对机械设备的转移、安装和调试进行监督实施。

④实施班前安全检查制度,发现设备、机具等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排除,决不允许以任何理由使设备带病作业。

⑤所有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后,必须戴好安全帽。

⑥施工中必须强调随时垫平吊机,严禁斜拉、斜吊以防发生机械安全事故。因夯坑较深造成拔捶困难时,应先进行试吊待夯锤松动后,再正式起吊,防止夯机倾覆。

⑦夯机转移时起锤高度不得大于0.5米,机组其他人员跟机观察地面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车处理。

⑧脱钩器失灵夯锤不能脱落时,必须采取慢降措施,严禁强制转向摆动吊臂或带钩子自由下落。

⑨相邻机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不小于30米。强夯机在遇6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①施工现场所有临时用电设施,如电线、电缆的架设、配电设备的安装,防护装置的配备及电器设备的管理、维修等,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

②电器设备必须设有安全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和安全防护措施。定时电线电线电缆有无破皮漏电现象。要求电线架空,对置于地面上的电缆必须严加保护,严禁硬物碰砸、车辆碾压。

③电器设备需由专职电工负责管理和维修,应经常检查,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和更换。供电设备须设在室内或设防雨棚。

④现场的用电管理和用电安全由专职电工负责,其他人员严禁拉接线。

5、夜间施工措施

①如需夜间施工时,必须安装车前灯和场区照明灯,其照度应保证司机对夯机运行、夯锤起落的观察和控制,同时应保证对夯机贯入度观察记录的效果。

②由于夜间施工的特殊性,在实施夜间施工前,应对所有设备和索具进行全面检查。每个夜班结束后,应在白天安排专人对夯机和索具等进行检查,确保100%的完好率。

③保证夜班工人的充分睡眠,并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夜间值班。

6.3

危险源分析及相关措施

一、对于强夯施工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

1、地下埋置的光缆、通讯管线、过水管道易被损坏;2、强夯时土块、石子等飞击伤人;3、强夯时机架倾倒造成机械损毁和人员伤亡;4、接触高空电线造成电线线路、强夯机械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

二、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

1、首先对施工路侗沮地下埋臵的光缆、通讯管线、过水管道等要详细调查,拆迁完成后可按规定进行强夯施工。经调查,试验段范围内无光缆、通讯管线、过水管道。

2、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吊车上应安装防护网,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3、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防止机械倾覆。为避免强夯时土块、石子等飞击伤人,在夯坑周围设立防护栏。

4、遇到高压线路应在施工前详细调查高空电线的电压、高度、横向距离等,对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线路应上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进行处理,

6.4应急救援

1.应急通讯

应急救援人员岗位及联系电话

姓名

工作岗位

应急组岗位

联系电话

徐兵

项目经理

总指挥

18806299620

章敏

项目生产副经理

现场副总指挥

18806299509

姜勇

技术主管

技术处理组

18806299512

吉祥

物资部部长

物资抢救组

18806299589

薛宝钰

工程部部长

伤员营救组

18806299510

杨权

安全部长

保卫疏导组

15853558612

缪美红

综合部部长

后勤供应组

15370662176

医院

120

2.应急车辆

序号

车号

型号

驾驶员

电话

1

苏F36262

江铃

杨金海

15906292322

2

苏F29313

金杯

张唯平

18962847003

3.应急处置

一、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发生机械伤害重大、较大事故后,项目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预案,成立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项目部机械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相关人员、事故发生地政府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专家,迅速赶往事发现场,负责或参与指挥决策、参与作业和信息保障等工作。

⑴事故危害情况的初始评估。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⑵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⑶根据发生事故设备的技术、结构和工艺特点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验、检测工作,确认危险物质的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并采取特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⑷建立现场工作区域。根据事故的危害、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等因素,设立现场抢险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

⑸抢救受害人员。及时、科学、有序地展开受害人员的抢救或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的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⑹设立人员疏散区。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迅速划定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危险区域。

⑺在抢险救援的同时,开展事故调查与取证,初步分析事故原因,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⑻清理事故现场。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的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除、化学中和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危害的继续和环境的污染。

二、触电事故处置措施

1.发现人员触电后应大声呼喊寻求帮助,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同时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①立即切断电源。②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把的钳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③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④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桥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救援人员要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采取防摔措施,及时触电者在平地,一定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3.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现场处置小组报告,并立即组织救治。

(1)若触电者停止心跳和呼吸,现场负责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组织现场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项目部应立即安排车辆送往医院,与120急救车在途中进行交接,以争取抢救最佳时间,但中途不能终止急救。

(2)若触电者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平卧、空气畅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同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部人员陪同送往医院治疗。

(3)若触电者伤势不重,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4)若为电弧烧伤,应由项目部人员对烧伤部位进行简单处理后送医院进行治疗

三、物体打击事故处置措施

1、医疗救护应急处置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3)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2、

排险、控险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组织撤离在危险区作业的人员;

(2)立即停车,检查转动部位是否有松动零部件,若有立即整改;

(3)立即纠正立体交叉作业的现象。

3、注意事项

(1)受伤者伤势严重,不要轻易移动伤者。

(2)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注意不要让伤者再受到挤压。

7、文明施工措施

7.1文明施工目标

确保质量、安全、进度目标,实现文明施工。

7.2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1.管理机构及责任

为确保文明施工目标的实现,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安全负责人为副组长、主管生产施工的技术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各机组机长为组员的文明施工管理小组。

项目经理是文明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

安全员具体负责本工程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是保证职工健康、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的直接责任人。

其他人员负责本职工作范围内和本部门、本岗位的文明施工管理。

2.管理措施

项目经理部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包括持证上岗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奖惩制度、会议制度和各项专业管理制度。

⑴施工现场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进入现场作业的司机、起重工等特殊工种施工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

⑵文明施工管理实行奖惩制度。

⑶施工现场应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由项目经理主持的文明施工会议,分析文明施工情况,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措施,协调解决文明施工问题。

⑷施工现场由项目经理组织,每月进行一次文明施工综合检查,检查结果要张榜公布。

⑸各项专业管理制度中,都应有文明施工的内容。

3.资料管理

⑴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文明施工的标准、规定、法律法规等资料应齐全。

⑵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质量、安全、保卫、消防、技术措施和健康、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有编制人、审批人签字及审批意见。

⑶施工现场应有施工日志,记录文明施工的内容。

⑷文明施工检查记录应填写完整、签字手续齐全。

⑸文明施工例会应有会议记录。

⑹施工管理各方面的资料应齐全。

7.3文明施工措施

1.所有施工人员统一着装,工作服、安全帽应有标识,管理和操作人员挂牌上岗。

2.所有施工设备应有统一标识,对强夯施工机组进行编号。

3.施工现场实行挂牌施工,标牌上应写明工程概况、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安全负责人的姓名。

4.施工现场设置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看守。

20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