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初探
一、什么是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能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现状因素和社会适应因素。智力与能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思维。在观察、注意、想象,记忆的基础上,发挥思维的核心作用。能力因素主要是创造力,在组织能力、定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创造能力的作用,体现一个人的健康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动机、兴趣、信念、性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因素。正确的信念追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是人们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心理现状因素:社会生活中,如何自信、自爱、自尊、自立,如何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以达到正确接纳自我;不断取得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社会适应因素:一个人的社会化的程度,决定了他的人际关系以及能动地适应社会环境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学习、竞争、责任、角色和事业心理都可能有所提高。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这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孩子的家长都应该重视起来。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和认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有的小学生心理素质较好,有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极差,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五点:
1、智力发展要好。
评价一个儿童智力的高低,主要看其对事物的认识度、正确性、
全面性和认识的速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思维适中、思路敏捷,必定学有成效,健康成长。
2、人际关系要好。
小学生与人相处时,应以诚实、谦虚、公平、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容忍别人的短处和过失,使别人愿意和自己交往。
3、生活情趣要高。
情绪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心理作用。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应以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应保持愉快、满意、高尚、开朗、豁达等情绪。
4、自我认识要清。
健康的小学生应当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和各方面的条件,应当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以及情绪和动机,能全面估计自己,不厌弃自己,不掩饰个人的毛病,心地坦诚,不苛求别人,不求全责备,不无端猜疑和憎恨别人。
5、社会适应性要强。
人来源于自然,生活于社会,必须有一定的适应社会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社会适应能力要具有正确对待处理家庭、学校和社会
变化的能力,不畏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特点及表现形式
1、学习上的过分焦虑。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竞争加剧,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把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