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方案 >> 主题班会 内容页

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论文-关注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当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日益增强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才”两方面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而在中小学生中,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是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及学习焦虑等。所以,医“心”、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由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而教育专家也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及社区教育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只要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并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锻炼,并体验情感
学生在活动中的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并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的。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因此,为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就必须把他们放在活动中去锻炼。困难和挫折好像是学生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条条拦路河,作为教师不应该背着学生涉水而过,而应该设法提供舟楫,让他们自己走过去。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首先帮助学生客观分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沉着,面对现实,坚定信心,然后采取对策,排除障碍,毫不动摇的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记得在去年的拔河比赛,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运动员奋力拼搏,啦啦队热情加油,可总分排名竟是年级的尾巴,听到这个消息,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沮丧着脸。看到这种情景,我既高兴,又为他们感到难过,高兴的是说明每个同学都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此,我首先让全班同学找出这次失利的原因,然后商量对策,最后对他们说,只要尽力了就行了,今后继续努力。这时,全班同学又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等,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
在班上,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连心、心里话、小小心理辅导员等活动,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心理角度去寻找“打开心灵锁”的钥匙。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来了解并疏导学生:
一是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即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掌握学生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由于某种疾病上课精力不足,作为教师应该观察到,及时地给予关心、体贴,并组织班集体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锻炼身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只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能及时给学生进行疏导。
二是谈话法。通过亲自与学生交谈,获得学生信息,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跟学生的谈话方式有多种,根据需要可找学生个别谈心,也可找班干或小组漫谈,还可对全班进行专题谈话。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谈话的态度,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例如有一次,班上有两个女孩因一点小事而互相争吵谁也不理谁。这时,我并没有马上对两个孩子讲一番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理解体谅的道理,而是先让一个说完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他们面对面地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时候,两个孩子的声音越来越低,表情也越来越不好意思。最后两个孩子都对我说:“老师,我们俩都有错,现在我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这样一来,这两个孩子的心结也就解开了。
三是上好心理健康辅导的班会课。实践证明,针对班集体中近期出现的一些现象,利用班会课来医“心”、育“心”的效果非常显著。在上课时,我首先做到目标明确,围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发展健全人格的总目标,确立了一系列的子目标,如: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业的提高。其次做到内容具体,有针对性,围绕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设计一系列的课题,例如:怎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如何正确地面对父母的责备等等。再次,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有效性,我常常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育内容的需要恰当的运用讨论法、认知法、活动操作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法以及行为训练法。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轻松、愉快、自由的气氛中学习,正确地认识自我表,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学生通过了解自我的动机,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