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平安教育以同学为主,同时对教职员工开展教育。学校平安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一)交通平安教育;(二)游泳平安教育;(三)消防平安教育;(四)饮食卫生平安教育;(五)用电用气平安教育;(六)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平安教育;(七)校内和户外运动平安教育;(八)网络平安教育;(九)劳动和日常生活平安教育;(十)其他方面的平安教育。
二、学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平安防范意识培养、平安知识教育和平安技能训练,重视加强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等平安防护教育,增强师生自救、自护和互救的能力。
三、学校应在每学期开学初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平安知识,对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强化平安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四、学校应根据同学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确定各年段平安教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教育。
(一)幼儿园平安教育应使幼儿初步学习处置日常生活中危急情况的方法,接受成人有关平安的提示,学会避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和维护自身。
(二)小学平安教育应使同学初步树立平安观念,了解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平安知识,熟记常用的报警、援助电话,具备初步的分辨平安与危险的能力,掌握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的简便方法。加强交通法规教育,提倡步行上学,禁止未满12周岁的同学骑车上学。
(三)平安教育应使同学树立平安观念,自觉遵守平安法规,维护公共平安设施;熟悉学校、家庭、社会中须知的平安知识,掌握事故发生后请求救助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危险判断能力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四)平安教育应使同学树立法制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自觉维护公共平安,懂得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掌握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抵御暴力侵害能力。
五、学校应根据地域、环境、季节特点,利用活动类课程时间,每月定期对同学进行集中平安教育,并将平安教育渗透到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和各类大型活动中。
学校应根据有关法规和学校的布局状况,并在公安、消防、防震救灾等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师生进行应急逃生演习。
六、学校应将放假前、开学初、夏季来临前作为平安教育的重要时段,重点向同学进行水陆交通平安、饮食卫生、游泳平安和校内外活动平安的专题教育,并传授发生意外事故的自救、自护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校应利用每年的全国中小同学“平安教育日”(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周一)等活动,针对平安教育的单薄环节,根据教育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七、学校应充沛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对同学平安教育和监督的密切配合,并一起关注同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疏导工作,协助同学克服心理压力,防止和减少同学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他伤、自伤、自残事故。
八、学校应加强学校平安文化建设,充沛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和设施,开展平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