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课型设计:创造性教学模式
运用主体性、民主开放性、个性化等原则,创设和谐、民主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提高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
教学目的:
使学生感受和理解《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掌握声乐波唱的类型。增强爱国主义情愫,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研讨、交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评析:传统的教学重点,往往是以欣赏的几个曲目中的某一曲作为重点,这样不利于学生较全面地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有一定的局限性,更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本教学重点是研讨《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思维能力、音乐感受能力和语音组织、表达能力,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功效,注重人的发展。
教学难点:
用音乐语音和体态语音描述听赏到的《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形态。
教学过程:
一、发疑。
提问1:同学们,大家请看,今天的座位摆放形状象哪个汉字?(“几”字)
(有的同学说象“八”;有的同学说象“人”;有的同学说象“几”:有的同学直
接说出了象黄河的流程形状,每个学生都在思考。)
评析:创设情境,将音乐教室的学生桌椅摆设成黄河的流程图----“几”字形,引起学生自发的“发疑”,使学生即时进入角色并联想到黄河,别具一格。
提问2:你所了解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有的说出了黄河的起源;有的说出了黄河是地上河,含沙量很高等特点;有的说:黄河的水使流经地区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有的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评析:这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思维从潜伏状态逐步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回忆相关知识,并组织语音表达出来。从而巧妙地自然导入“激疑”部分。
二、激疑。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摇篮。在三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引出下面的内容)
(一)以讲故事的形式简介词、曲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并板书课题:
[黄河大合唱词光末然曲冼星梅]
1、师生共同交流,了解并熟悉(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八大乐章。
2、根据第一、第四、第八乐章的演唱形式,简介声乐演唱类型。
(1)独唱
(2)齐唱
(3)重唱
(4)合唱同声合唱[男(女)二、三部]
混声合唱[二、三、四部]
(二)导听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在电视屏幕或银幕上播放有黄河面面的VCD。导听时,在板书好的课题基础上,只依次板书第一、第四、第八乐章的名称,即构成“研讨”部分的思路框架----见附1。具体内容由学生在“研讨”时说出,给学生提供想象,表现的余地。)
1、导听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1)板书第一乐章的名称:[一、《黄河船夫曲》]
(2)要求和提示:(1)请同学们仔细听赏,并随音乐的快慢、强弱小声击掌,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2)将自己感受的点点滴摘记录下来,等三个乐章听赏完后进行研讨。
(3)边听音乐,边做必要的讲解。
2、导听第四乐章《黄水谣》
(1)板书第四乐章名称:
[四、《黄水谣》]
(2)提示:请同学们注意《黄水谣》可分成几段?
(听完后有的同学说出:三段体ABA。这种曲式在这以前接触过。)
(3)边听边做,必要的讲解。
3、导听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1)板书第八乐章名称
[八、《怒吼吧,黄河》]
(2)提示: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
(引起同学注意连唱四次的《黄河大合唱》的重要主题:“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3)边听边做必要的讲解。
三、研讨。
1、师提示:请大家就近与其他同学交谈:在听赏完三个乐章后,请发挥你的想象,将你感受最深的音乐形象用文学语言或音乐语言或体态语言或兼而有之地表达成表现出来。
2、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研究自己该怎样表达?(学生讨论非常热烈,有的已经开始手舞足蹈,满脸的轻松和喜悦。)
3、学生展示自己感受,各抒己见。教师以欣赏、鼓励、认可的态度面对学生,营造发展学生个性的时间、空间和氛围,促进思维碰撞和多向信息交流。并提醒学生间的相互认可和鼓励----掌声。
(有好几位同学举手要求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通常是运用文学语文、音乐语言兼而有之地描述。如:有的说《黄河船夫曲》开始速度很急,仿佛看到黄河的急流险滩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最后一点音调越来越弱,表现船夫坚意的背影,渐渐远去。有的说,她最喜欢第四乐章《黄水谣》,音调听起来很舒服,是一首三段体的歌曲。有的还离开座位,用划船的动作表现船夫与波涛拼搏的情形,此刻全班同学纵情地长时间的鼓掌,师趋势放出已准备好的《黄河船夫曲》的磁带,请这几位同学再做一次刚才的划船动作,其他同学可在“几”字形的座位上一起做,进一步体验黄河的气势和船夫与急流险滩抗争的情景,以及看到彼岸后乐观的笑声,同时看到有几位女生在座位上一起一伏地学做波浪,更惊喜的是,上来做划船动作的五位学生自然而然地排成了一个船形,听课的老师都很欣赏。使本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评析:宽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教育。既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培养学生独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学得开心,记得深刻。
四、升华。
师:在民族危亡的关头,《黄河大合唱》曾激励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去保卫黄河,做为拥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当代人。又怎样去保卫今天的母亲河?
(有的同学说:应治河,多植树;有的同学说保护水源,保护环境;有的说: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师: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希望有更好的方式方法。
评祈:本环节具有余意未尽的感觉,是《黄河大合唱》巨大艺术魅力在课后的延续,通过情感的体验,思维的拓展,审美的提升,从保卫黄河到开发黄河的信息交流,强化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情愫,使教学目标和效果有了新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