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基本信息表
设计者:王问洋
单位:湖北省襄樊市教学研究室
案例名称:电子邮件新鸿雁
适应范围:初一年级初中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课时:1课时
电子邮件新鸿雁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收发电子邮件”。在人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必须进行信息的交流,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不断产生,信息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E-mail、BBS、QQ、Blog是当前青年学生利用网络交流的最喜爱形式。而电子邮件是使用最早、应用最为普遍的现代通信方式。所以,本课在初中“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本课主要完成申请电子邮件和在线收发电子邮件两个任务,学生能理解并比较电子邮件与普通邮件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有一定的探究发现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对利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通信充满了浓厚兴趣,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掌握申请免费电子信箱、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实际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电子邮件的收发,采用教师引导示范,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牢固掌握的效果。教学难点是理解电子邮件的写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电子邮件地址看似简单,但学生如果不解其意,盲目记忆,很容易将邮件地址写错而导致邮件发送失败,采用与传统信封地址对比的方法,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清楚理解电子邮件地址格式的组成及各部分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题
教师:每逢自己喜爱的节日来临,同学们都喜欢给自己的好友、亲人寄上祝福。你们知道是怎样将祝福送到对方的呢?传统的方法需要好多天,现在有一种新方法,可以在几秒钟内就把邮件传送到朋友手里,它就是电子邮件,熟悉的人叫它“伊妹儿”,而且不需要邮票。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都会有自己的电子邮箱,都会收发电子邮件。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收(发)信人的地址”、“邮局”、“邮递员”等常识,对老师介绍的电子邮件很感兴趣,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邮局”、“邮递员”等常识,对老师介绍的电子邮件很感兴趣,跃跃欲试。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识,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电子邮件的特点
教师:介绍电子邮件的特点:1、通过网络传输;2、一封信可以同时传给多个人;3、可以将图片等一起传送;4、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学生:识记、思考、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形成对电子邮件的初步认识
(三)电子邮件的地址
教师: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一样,也要写上对方的地址和姓名,展示课件,介绍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
学生:将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对比,掌握电子邮件地址的书写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电子邮件地址的构成,了解地址中各部分的意义。
(四)申请电子信箱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在演示的同时讲解申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看教师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并登录相关网站,学生分组开始申请电子邮箱过程的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申请,让学生都获得一个电子邮箱,为下一步收发电子邮件做好准备。
(五)在线收发电子邮件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
学生: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互相交换电子邮箱地址,给对方发电子邮件,同时接受邮件。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六)汇报成果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各组汇报收到的第一封邮件内容。并提出一个带总结性的问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一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在小组内汇报自己学到的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的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
(七)教学延伸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有人将无用的邮件大量向你的邮箱发送,占用你的邮箱空间(垃圾邮件),甚至包含病毒,你将如何处理?
学生:学生相互讨论,将结果发布在班级网页上。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注意网络安全,增强自我防范能力,遵守网络道德。
六、自我评析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寄贺卡的话题导入,营造了一个适合于教学的信息应用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结构紧凑,主题鲜明,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在情感目标领域,重点培养学生使用电子邮件的习惯、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注意网络安全。本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教育理念,学生在多方面都有收获。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教学研究室王问洋441021)
联系方式:邮政编码441021电话:0710—3512120(单位)13581422986(手机)
E-mail:xfjyw@public.xf.h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