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通过不倒翁试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因素,并写出实验报告。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实例分析,体验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起的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始终贯穿着《技术与设计Ⅰ》中的技术设计思想与方法,教学内容也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与巩固,而且也是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探讨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结构稳定性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不倒翁、啤酒瓶、一摞书本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不倒翁,用手扳倒它又会自动立起来,为什么会不倒呢?
用PPT放映几张图片。积木堆得太高,就有摇摇欲坠的感觉。为什么积木对太高了会倒呢?
结构的稳定性和哪些因素有关?我们要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稳定性?
2、内容介绍
什么是稳定性?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我们称它稳固?又有哪些我们称之不稳?(让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做总结)
稳定性: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能维持其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简言之,能抵御常见的外力。
3、通过实验分析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学生通过试验讨论总结)
试验一:啤酒瓶正立和倒立两种状态下,我们对其实施同样的力,哪一种状态物体更稳定?
学生讨论总结:结构的稳定性和接触面与地面所形成的支撑面有关(支撑面不一定等于接触面);
可以让学生举出这个影响因素的例子(照相机的三脚架…)。
试验二:改变不倒翁里重物放置的位置,它还是不倒翁吗?
学生讨论总结: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的高低有关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试验三:一摞书,整齐放置时的稳如泰山;另一种放法:每本都往一边慢慢往外放置,到一定程度时一摞书就全倒了。
多媒体演示:重心的垂线落在支撑面之外,重力的力矩使物体翻倒。
学生讨论总结: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的形状有关;如:A字形楼梯
(整个试验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总结的过程,教师不需要直接给出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4、知识的应用
案例分析:静止的自行车是如何保持稳定的(课本:P14)
马上行动:摩托车的支撑架(课本:P14)
5、知识拓展
稳定的结构能抵抗外力、承受负载,不稳定的结构有是否有用处的?(多媒体展示以下图片)
(1)农村用与打水的桶其底部不是平的而是锥形,在水面时能自动翻倒使水容易进入桶中。
(2)在我国四川的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器具有许多都是尖底的。怎么摆放才稳定呢?
课堂练习: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解答以下问题
(1)货物应尽量放在船舱里还是甲板上?为什么?
(2)拥挤的公交车上已没有座位,你必须站着,扶手也没有了,你如何在公交车上能保持自己不摔倒?
6、课堂总结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分析生活中一些事例的稳定性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有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学生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做准备。学生容易融入到课堂气氛中来,针对这一点,教师引导学生来上这堂课,给出试验让学生讨论总结。
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