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一语文试题皇帝新装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教学内容:皇帝的新装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炫耀(xuàn)滑稽(jī)陛下(bì)

  头衔(xián)骇人听闻(hài)钦差(qīn)

  附和(fù)赏赐(cì)妥当(tuǒ)

  裙子(qún)呈报(chéng)爵士(jué)

  御聘(yùpìn)勋章(xūn)

  (2)多音字辨析

  
  (3)解词

  呈报——报告(上级)。

  精致——精巧细致。

  赐——赏赐。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

  不可救药——原意是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无法挽救。药,治疗。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随声附和——形容没有主见。附和,跟着别人说。

【重点难点讲解】

  (1)课文如何运用夸张的方法表现中心意思

  夸张既是一种写作方法,也是一种修辞方法。作为一种写作方法,它适用于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皇帝的新装》就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它不是将事物进行一般的夸大,而是将事物引向极端,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谁也没有见过那种“任何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的布料,事实上它也不存在,但是文章中就出现了皇帝赤身裸体xxx的场面,大臣和官员们就真的“看见”了那种“奇异”的布料做成的衣服。这些夸张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但经过作家缜密的构思和精巧的布局,整个故事又是那么合乎情理而无懈可击。为什么读者会信以为真呢?原来这与夸张的写作方法的特点有关。夸张是在客观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皇帝的昏庸虚伪、贪婪愚蠢,大臣和官员的腐朽愚昧、溜须拍马都是“客观事实”,这是统治者的本质特征。有这个“客观事实”作依据,夸张的运用也就有了让人信服的效果。皇帝、大臣和官员们的丑恶表演虽然十分荒唐可笑,但只要想想他们的本质特点,就会觉得这些表演完全符合人物性格。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夸张,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讽刺。

  (2)什么是联想和想像?课文是如何进行想像的?

  联想是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要善于找出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近、相似、相反等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从某人某事联想到另外一个人或与他相关的事。

  想像是人脑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在原来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分析和加工,经过新的聚合和联想,再重新在心中创造出新的形象。想像具有具体性、虚构性的特点。它是对眼前不存在的人或事想出具体的形象。

  《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想像很有特色。如写两个骗子所设下的骗局,安徒生的想像就非常奇特。骗子就怕戳穿他们的骗局,而这两个骗子对根本就不存在的织布和衣服,采用了一种“钳口术”,谁要说一句真话,就借用专制的皇权,说你“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事实上,在不正常的情况下,不说假话自身难保,敢说真话反而倒霉的事是常有的。安徒生就是根据这样的真实生活想像出骗子这样一套骗局的。再如,安徒生想像最初说出真话的是一个小孩子。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他不知道有什么顾虑。而老百姓的私心比起做官的毕竟少得多,所以真理终于能在百姓中传播,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作者这样的想像又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本文描述“新装”的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文章以讽笑之鞭无情的挞伐了封建王朝,无情的挞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到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剥下他们身上的礼服,把他们的愚蠢、卑鄙、虚伪,为了保持权力不惜自欺欺人等等恶行,掏出来示众。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经过艰苦努力,一生创作了160余篇童话,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2)文学常识

  童话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神奇故事。童话中的故事,通常情节神奇,曲折诱人。在表达上,语言力求生动活泼,常用拟人手法,把繁多的动物、植物赋予人的性格情趣,或借助于神怪精灵,或直接从人的善恶本身来褒贬评论,道出深刻的教育含义与人生哲理,使儿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背景知识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皇帝酷爱新装成癖。

  第二部分(第2~4段),皇帝让骗子做新装。

  第三部分(5~22段),写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

  第四部分(23~文章结束),写皇帝穿上新装举行xxx大典,一个小孩子戳穿了这场闹剧。

  (2)中心意思和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这篇童话写一个愚蠢的皇帝赤身裸体参加xxx大典的故事,无情地鞭挞了腐朽的封建王朝,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把他们的愚蠢、卑鄙、虚伪、自欺欺人的恶行掏出来示众,还告诉我们应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一句话是:“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3)写作特点

  夸张和想像手法的运用,绘出了一幅幅骗者行骗,被骗者自欺欺人的群丑图。

【课文写作特色】

  1.丰富的想像,高度的夸张。

  2.语言通俗、简洁、活泼、口语化。

【课本习题提示】

  一、1.这样的“新装”一举两得,不仅漂亮无比,而且还可帮助皇帝检验他的臣民是否称职和愚蠢,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这样,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了。从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员,谁都自欺欺人,最后演出了一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xxx大典的丑剧。老百姓起先也只得说假话,后来是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话,最后老百姓才说出了真话。

  2.“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资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二、1.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

  2.皇帝一方面愚蠢地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经受住新装的检验,可是由于事关重大,直接威胁着他的尊严、皇权,所以又不免有些心虚,所以“感到不大自然”。

  3.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摆出“更骄傲的神气”,这也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至于采取什么行动,可让学生去推求、想像。

  三、1.第一问:重点说说自己选择做法的制约因素。第二问:可让大家先列举现实生活中明知是假,偏要说真的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

  2.可提示学生从骗子的动机和客观效果上分析认识。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爵士(jué)怠慢(dài)滑稽(jī)不惮(chàn)

  B.称职(chèn)炫耀(xuán)偏僻(pì)惹眼(rě)

  C.骇人听闻(hài)随声附和(hè)愚蠢(yū)称呼(chēng)

  D.御聘(pìn)勋章(xūn)头衔(xián)折本(shé)

  (2)回忆课文并填空。

  ①《皇帝的新装》,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文中的皇帝是怎样一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B.他们指着,描述着一些美丽的花纹——事实上它们并不存在。

  C.别人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你可绝对不行。

  (4)原句:他既不喜欢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要求:用“既不……也不……也不”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这样,皇帝就在那富丽的华盖下xxx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有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地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xxx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①在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A.赞誉传扬显拿

  B.赞誉传播显托

  C.称赞传播摆托

  D.称赞传扬摆拿

  ②文中画横线的一句话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加粗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文中加△△△符号的“私下里低声”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D(2)①安徒生丹麦《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至少写出2个)昏庸虚伪贪婪愚蠢(3)A(4)略(5)①C②人们争着赞美皇帝新装的原因。③不能。因为这时皇帝听到的百姓的议论,心中已经感到空虚和恐慌,因此他“有点儿发抖”,同时他虽意识到上了当,但仍没有觉悟,加上“似乎”一词便更形象地揭示了这一点。去掉“似乎”一词,就达不到讽刺皇帝自欺欺人的效果。④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愚蠢,而又想把真话传播开去,所以他们只是“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并推说这话是小孩子说的。

    以上《初一语文试题皇帝新装》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初一语文试题皇帝新装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一语文试题皇帝新装》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